中國芯的真正短板:不是設計,也不是製造,而是無自主架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國產晶片,大家都知道是相對較落後的,目前大陸晶片自給率只有20%左右,80%多的晶片靠進口,而在整個晶片生產環節中,晶片設計還好一點,晶片製造表現的更為突出。

晶片設計領域除了華為海思強一點外,其他的企業相對都落後一些,和國際先進水平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至於製造方面,相對設計則更落後一點,比如大陸的中芯國際今年才能量產14nm,相對於國際領先水平7nm工藝來講,落後了至少4年。

但真要說我,其實中國芯的真正短板,並不是大家意識到的什麼設計、製造,而是沒有自主的架構,這會真正影響中國芯的崛起。

雖然設計方面落後,但至少像華為海思在不斷的進步,還有其他的眾多企業也在趕上來。

雖然製造領域落後,國內還只有14nm今年會量產,但要知道現在市場上70%多的晶片都是基於14nm或以上製程生產的,況且製程不會無極限的發展下去的。

但是架構不一樣,目前全球95%以上的移動晶片採用的都是ARM的架構,而目前桌面處理器95%以上採用的是intel的X86架構,這就導致了國產芯在目前階段再怎麼發展,都要按照ARM、X86劃定的圈子走,按它們指定的路去前進,這個就是大問題了。

而架構就決定了生態,決定了設計、決定了製造,所以沒有架構,即便是設計、製造水平再厲害,還是受制於架構的,只要別人不授權了,你就無法設計了,更不用說生產了。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目前開源的RISC-V架構在國內受到大家的空前歡迎,因為這是一個獨立的,開源的架構,讓大家不用按照ARM、X86指定的路走了,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芯的架構短板。

當然架構要完善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們卻要真正的意識到這個目前最短的短板,隨時準備彌補上來,你覺得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麒麟960開始量產,預計出貨量達4000萬

華為的海思麒麟處理器此前推出麒麟960,性能躋身一線,但離驍龍835任然有一段距離,昨日台灣供應方人士透露,單一產品(麒麟970)開始小規模量產,計劃出貨量將達到4000萬,成為台積電第五大客戶。

分析|國產電視晶片發展現狀及製造難點

電視產業,歷經40年快速發展,一直是中國支柱產業之一。電視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集電子學、大規模集成電路、光學、電磁學、材料科學、衛星技術、數位訊號處理、色度學、人類視覺科學等多學科成果於一身,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