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的「續篇」:硬體正在吞噬軟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摩爾定律誕生50年來一直能夠自我實現,引導整個行業每兩年將同樣大小晶片上的電晶體數目翻倍。

但近年來,摩爾定律「終結」的聲音愈發甚囂塵上。

面對如此行業瓶頸,硬體廠商正不斷吞併融合原先軟體領域的技術來謀求變革和發展,硬體和軟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此前7月,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ITRS)曾發布報告稱,半導體體積到2021年將不再縮小。

報告認為,屆時半導體廠商將面積縮小、放下更多電晶體的做法已經在經濟上不划算,半導體廠商將轉向關注3D晶片等其他新的技術增強計算力。

(上圖來自中金公司研報)

就摩爾定律的踐行者英特爾來看,英特爾8月末發布代號Kaby Lake的第七代酷睿處理器,雖然勉力將14nm晶片縮小至10nm,但10nm的正式發布已從今年底推遲至明年中期,7nm更是延遲至2022年。

雖然摩爾定律並不會真的在5年內即刻失效,但傳統計算機晶片行業的發展已逐漸達到瓶頸,無法像過去50年那樣飛速升級的事實已經顯而易見,但硬體生產公司們並沒有暈頭轉向,而是選擇在硬體技術上更多地附加上軟體的烙印。

尤其是蘋果,幾乎每12個月即推出的A系列系統晶片,較之前版本效能提升巨大。

但這並不是摩爾定律的簡單「續命」,因為它並沒有繼續糾結在「更多更小電晶體」這樣的問題上,而是以蘋果新推出的智慧型手機或是其他設備所需要的功能為訴求。

因此,越來越難以區分晶片的硬體技術和軟體技術具體如何分隔了。

而這一點正是問題的關鍵。

計算機領域中軟體向硬體的遷移已經在不斷進行,並且接下來20~50年或將看到更多硬體「吞噬」軟體,或是兩者技術邊界愈發融合的景象。

不僅僅是蘋果,英偉達在不斷升級晶片技術性能的同時,也同時開始在晶片中融入很多原先軟體領域的研究項目,例如立體成像技術等。

再比如微軟,上個月新鮮披露的AR頭顯HoloLens的協處理器,是由 24 個Tensilica DSP(數位訊號處理)核心組成,該協處理的設計工作是由一組專業晶片設計師完成的。

事實上,工具的升級也將使晶片的設計變得更加容易,尤其是類似機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推動。

除了對軟體領域的「蠶食」之外,為了發展擁有更加強大的儲存盒計算能力的計算機,向量子領域的進發也是當下非常明顯的趨勢。

量子計算機在存儲、計算、資源節約等方面的優勢無可比擬,其存儲信息的能力將呈指數增長。

創業公司和科技巨頭也競相布局量子計算。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圓代工演繹三國殺 英特爾示威三星、台積電

「老虎不發威,你以為是病貓嗎?!」9月19日,當被第一財經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摩爾定律已經失效的質疑時,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直接明了地亮出態度。今年以來,被三星在營收上超越,被台積電...

摩爾定律失效後 晶片的未來將會怎樣?

編者註:本文原作者John Markoff是《紐約時報》科技板塊的專欄作者。隨著晶片體積不斷縮小,半導體技術也在走向物理學極限。本文主要描述了摩爾定律失效所造成的影響以及計算機科學家們為完成技術...

量子計算:到了風險投資家亮出籌碼的時候了

翻譯:心 審校:閆蓋人工智慧學家,資本實驗室聯合出品摩爾定律是預言微處理器(計算機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將會每兩年翻一番,從而性能也基本上翻一番。在過去的五十年里,計算機的發展都按照這個「定律」穩...

怎麼辦?摩爾定律將要失效

了解一點數碼知識的朋友應該知道摩爾定律。「摩爾定律」對整個世界意義深遠,一直以來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都是按照這個規律發展的,該定律推動了整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進而給千家萬戶的生活帶來變化。

延續摩爾定律:硬體和軟體界限愈發模糊

摩爾定律誕生50年來一直能夠自我實現,引導整個行業每兩年將同樣大小晶片上的電晶體數目翻倍。但近年來,摩爾定律「終結」的聲音愈發甚囂塵上。面對如此行業瓶頸,硬體廠商正不斷吞併融合原先軟體領域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