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高樓大廈,我們的未來在教育,任正非馬雲早已洞察到了根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界是個競技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交好手中的棒子——你給下一代人傳遞的是什麼,年輕人是接過了你的遺產,還是不得不為你還債?

這是一個最嚴重的問題。

民族,國家,其主體都是具體的人,我們過去落後不要緊,關鍵是不能夠讓下一代輸在未來。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管是王圖霸業,還是兒女情長,不過是浮雲一樣,轉眼即逝。

所謂歷史,核心就是一個薪盡火傳。

而薪盡火傳的根本就在於教育。

近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了媒體採訪,除了華為的事之外,他還用很大的篇幅講到了教育問題。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是熱心於教育,據說他明年退休後就會投身在教育事業中。

企業家的責任是經營好企業,但任正非和馬雲身為中國頂級的企業家,他們為什麼這麼關心中國的教育問題?

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一定會有一場巨大革命,一定要重視教育。

如果將來會出現中美博弈,中國首先還得重視教育。

我們在海外派遣員工有4萬多名,為什麼大多數員工都不願意回來?孩子上學問題,回來以後怎麼插班,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樣。

這樣一系列問題,讓我們的員工流動不起來,孩子回不來。

即使在非洲,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學校,但是回到深圳就進不去學校。

因此教育是我們國家最緊迫的問題,要充分滿足孩子受教育的權利。

每個家長最操心就是孩子。

因此,盲目的人口紅利化是錯誤的,因為社會的生產方式是走向人工智慧。

任正非在採訪中強調,未來信息社會的發展是不可想像的。

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一定會有一場巨大革命,在生產方式上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比如,工業生產中使用了人工智慧,大大地提高生產效率。

大家參觀了我們的生產線,那還不能叫人工智慧,只是一部分人工智慧,但是生產線上已經看不到太多的人。

五年以後,這條生產線上可能只需要五、六人,甚至兩、三人,主要是做維修。

當然,我們的生產線上很多人都是博士,不是普通操作工人,特別是光晶片生產中,會動手的博士還特別少。

其實,看不到未來的人不足以談現在,高瞻遠矚和未雨綢繆是一體的。

任正非就認為,這個時代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

因為,「沒有良好的基礎教育,就難有有作為的基礎研究。

要注意這句話,你看馬雲就是做了好幾年的鄉村教育了,馬雲就指出教育公益不是蓋幾間房子、幾棟樓的事兒,教育的關鍵還是在教師身上。

「振興教育不在房子,在於老師。

「給農村教師多發一點錢,讓優秀人才願意去當教師,優秀的孩子願意進入師範學校...…我們就可以實現「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任正非說,如果教師待遇低,孩子們看見知識多也掙不到多少錢,所以也不怎麼想讀書。

這樣就適應不了未來二、三十年以後的社會,社會就可能分化。

這個分化意味著什麼呢?

「完全使用人工智慧生產的可能就會重回西方,因為沒有了工會問題、社會福利問題、罷工問題……完全不能人工智慧的生產可能會搬到東南亞、拉丁美洲、南歐等人力成本低的國家去了。

我們國家面臨著這種分化,就應該要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才能迎接未來的革命。

說到這裡的時候,任正非提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意見:「今天滿街高樓大廈,過二、三十年就變舊了。

如果我們投資教育,二、三十年後這些窮孩子就是博士,開始衝鋒,國家就會走向更加繁榮。

他認為,社會就是應該有口號「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我們再窮也不能窮老師」。

這是任正非給社會的一個警示。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變成人才大國,我們與別人的競爭才更加有信心,因此,小學教師應該要得到更多的尊重。

當然,今天教師待遇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了,但還要讓教師成為最光榮的職業,國家未來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競技中獲得成功。

比如黃埔軍校就是兩條綁腿,抗大就是一條小板凳。

但黃埔和抗大不也是世界上兩所偉大的名校嗎?

所以任正非說,「物質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得到尊重,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對於教育問題,馬雲是選擇從企業脫離、退休,從而讓自己投入更大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升鄉村的教育水平。

他本來就是老師出身的嘛,對了,任正非的父母也是鄉村老師額,但任正非要走的路不一樣,「我們把華為公司做好,就給大家做了一個榜樣。

任正非說,華為一無所有!華為既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源,除了人的腦袋之外,一無所有。

我們就是把一批中國人和一些外國人的腦袋集合起來,達到了今天的成就,就證明教育是偉大的。

這是目前的形勢和華為的獨特地位決定的,作為世界高精尖的領先企業,任正非有更迫切的任務要做。

「在這個重要的歷史轉折時期,華為只能把自己管好,不能去管別人,所以我們就大量投入資金往前沖。

如果我們還是等著產業分工,不進入基礎研究,就有可能落後於時代。

我們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形成這種組合在前進。

因此,我們國家要和西方競技,唯有踏踏實實用五、六十年或者百年時間振興教育。

任正非在集中精力搞高科技,馬雲則在關心鄉村教育。

馬雲說,要從鄉村開始改變,整個教育工作,就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真正的教育是讓每一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和「育」是兩回事,他認為,「教」的是知識,「育」的是文化,我們教育現在的「教」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育」上不行。

而「學」和「習」也是兩個概念,「學」的是知識,「習」是嘗試知識、體驗挫折,是一種想像力,是一種文化。

優秀老師的作用就在於啟發、在於喚醒,知識是可以被灌輸的,但是智慧是被喚醒的。

實際上,對於我們的教育,多少有識之士都是憂心忡忡,比如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就大聲疾呼,中國教育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首先是結構問題,影響人一生最重要的東西沒學,學了大量沒用的,第二個問題是程序失當,家長們把大量理性的知識性的東西放在了童年,進行所謂的早教,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那叫贏在起跑線,輸在了終點站,實際上剝奪了孩子感性素質發展的機會。

根據統計,中國每年大概有誕生兩千萬左右的兒童,而全世界加起來大概也就一兩億兒童,中國至少占了10%上下。

因此,馬雲呼籲,「這些(孩子的)腦子,我們(這一代人)怎麼把它開發好,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讓他們的智商,讓他們的情商,讓他們的愛商,讓他們所受的教育和未來不一樣,這是我們今天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和最大的機遇所在。

如今我們的學校喜歡蓋一堆的高樓,看誰的豪華氣派,看誰更恢宏壯觀,但馬雲不以為然,不是「船合在一起就是航母」的,當年我們讓13億人的腦袋裡邊有了東西,才讓我們13億人的口袋裡邊有了東西。

而若是腦袋裡面沒有東西,口袋裡有再多的東西,都會沒有。

「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在於精英有多少,而在於底層素質做得好不好。

中國的鄉村教育強了,國家教育才會強,鄉村才有可能振興。

馬云為什麼大力扶助鄉村教育,就是因為教育是基礎,而農村是中國教育最大的突破口,也是機會所在。

不然的話,「如果中國每年有五六百萬缺乏良好教育素質的孩子湧入到城市裡面,二十年以後,中國會是怎麼樣子。

實際上一些負面的社會影響已經出現了,年輕人的慾望都是差不多的,但因為生長環境和教育的因素,導致許多的年輕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沒有足夠的技能,這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也許有些人說孩子要長大還有一二十年,為什麼不改變現在的成年人呢,這不是見效更快嗎?

首先,世上凡是重要的事情都是緩慢的、麻煩的,而且不能拔苗助長,不然欲速而不達,這是急不來的。

其次,成年人的思維大都是僵化的,人性都是自私自利的,當然也是短視的,他們哪管未來,他們只要享受現在,「以後哪管洪水滔天」

所以,改變走向腐朽的成年人是沒有太大希望的,除非他們覺醒後自我改變,不然意義不大。

不過呢,幸好人必須是遵從自然法則。

人都是會死的,或早或晚而已,比如賈伯斯就說過,死亡是最好的發明。

死亡是社會的新陳代謝,只有舊去新來,人類才能不斷進步。

而教育,就是人類不斷進步的最大保障。

所以說,教育才是未來競爭的根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