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為難:美國智庫分析美國為何對進一步制裁華為猶豫不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著名智庫CSIS在1月3日發表了國際商務高級顧問William Alan Reinsch的文章,分析了美國政府為何對進一步制裁華為猶豫不決。

【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美國產品出口管制名單】

過去兩周,因為美國國內行政部門關於重大規則變更的分歧的傳聞傳出,使得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更加讓人難以理解。

對此作者的提醒是, 這很複雜,需要一些背景知識。

美國出口管制法律是對外的。

如果產品包含某些美國製造的成分,美國政府會試圖限制從第三國向受控目的地的出口。

這是一條通用的規則,但直接的問題就是涉及華為,因此以該公司為例最容易解釋這些問題。

去年五月,美國政府(通過商務部)將華為列入了「實體名單」。

這意味著向該公司的所有出口都需要出口許可證。

美國政府立即頒發了通用許可證,允許出口各種低等級物品,並且它一直在緩慢地處理其他較複雜物品的許可證申請。

【現代戰爭越來越依賴於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

同時,美國製造商意識到,只有在其中的國家安全內容(即出於國家安全原因而進行控制的內容)的25%以上是美國內容時,美國的規則才涵蓋從其他國家對華為的出口。

美國製造含量較低的商品被視為外國產品,不受美國的規則約束。

由於跨國公司經常在多個地點進行製造,因此這一稱為「最小化規則」的要求實際上是一個漏洞。

只要不超過含量上限,就可以繼續從美國以外的地方對華為出口。

對此的擔憂導致美國相關管理部門通過將內容要求從25%降低到10%,並將該規則應用於所有美國製造的內容,而不是僅應用於受控內容來填補漏洞。

關於這個上周末仍未解決的一幕,有趣的事情是爭論者的立場 。

從歷史上看,這是美國國防部會大力推進的事情,而美國商務部會反對。

但是這一次,立場被顛倒了。

在商務方面來說,這種轉變似乎是由於部長被說服繞過工業和安全局(BIS)來行事而造成的,該局的高層領導目前空缺。

相反,國防部方面則反映出對什麼才是最符合軍方利益的深刻理解,並認識到有時正確的答案似乎會違反直覺。

25年前,隨著技術的進步開始改變戰爭的本質,五角大樓也開始了演變。

我們正迅速進入一個「智能」武器時代,這個時代依賴於電子部件,尤其是半導體,以及越來越複雜的軟體,在這裡,關於敵人的實時信息及將其傳達至戰場的通信能力至關重要。

比爾·佩里(Bill Perry)最初擔任國防部副部長,後來成為部長,他很快就看出這種戰爭本質的革命讓軍隊更加依賴於最新的信息和通訊技術,而這些全是由私營企業開發的。

這意味著美國高科技產業的健康狀況對於現代軍事至關重要。

挑戰在於軍事銷售僅占這些公司收入的一小部分,因此保持健康就意味著讓他們出口,因為這是他們收入越來越多的來源。

【電子元器件是一切現代民用和軍用設備的基石】

邏輯上的改變使人們開始思考出口管制。

拒絕出口許可證可能意味著,隨著外國競爭者占領市場,賺錢並發展,受影響的美國公司將排在第二或第三位。

反過來,這又迫使出口管制部門變得小心翼翼。

而控制過於寬鬆會導致對手得到美國不希望他們擁有的東西。

過於嚴格的控制措施又會使美國公司變得虛弱,並給美國的對手以動力來自己開發先進的武器。

走這條路線對柯林頓政府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備忘錄並清楚新的現實。

繼任政府似乎已經「明白了」這一點,並且竭盡全力,即使更大的技術進步使得開發「雙重用途」(民用和軍用)的產品變得更加困難,任何決定都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作者:微胖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面對美方商務部的刁難,華為再次選擇還擊

據路透社6月22日報導,美國法院文件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已於21日對美國商務部提起訴訟,要求後者就華為從中國送到美國進行測試,然後再準備運回中國的電信設備,是否受出口管理條例的管轄給出明確說法。

美式技術霸凌逼出華為「備胎」

今日話題「組合拳」施壓 美對華為發布限制銷售令本月15號,美國政府對華為祭出了一套「組合拳」——第一招就是川普簽署了一份行政命令,禁止所謂「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外國企業參與美國國內的通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