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立雲BU到成為世界5朵雲之一 華為還要走多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之前,華為正式成立了雲BU部門,成為繼運營商業務BG、企業業務BG、消費者業務BG後的第四大部門。

而在此次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郭平宣布了華為雲的目標:把華為雲打造成世界5朵雲之一,華為將長期戰略投入公有雲,打造未來的雲聯盟,依靠技術、安全、服務和分享的基因,幫助用戶做好數據變現。

由此,華為在雲計算戰略上的部署意圖已經全部顯現出來。

根據《關於Cloud BU組織變動的通知》的內部文件,在華為內部組織架構調整後,Cloud BU將成為雲服務產業端到端管理的經營單元,負責構建雲服務競爭力,對雲服務的商業成功負責。

不僅將擁有自己的HR部門、CTO辦公室、戰略與業務發展部和財經管理部門,其營收也會單獨核算,並現身華為2017年財報。

熟悉華為的人都了解,華為是運營商業務起家的,而且在這一領域持續耕耘了20多年,然後才開展多元化發展之路的。

在華為多元化路徑上,華為選擇了與運營商業務密切相關的消費者業務,也就是進軍手機市場。

緊接著,華為又開闢了新的業務——企業業務,開始從網絡設備延伸到伺服器、存儲等相關領域。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郭平

不得不說的是,華為依託運營商業務進軍消費級市場和企業級市場稱得上是順勢而為,多年來華為積累的運營商資源一度是手機廠商最為看重的,在2C市場沒有完全爆發之前,手機的銷售基本都是通過運營商渠道實現的,而華為手機在前期憑藉運營商渠道站穩了腳跟,緊接著憑藉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最終奠定了在手機市場的地位。

而華為在企業業務層面同樣也複製了這一發展路徑,網絡設備本身就是企業應用的關鍵所在,通過多年在企業應用部署中所積累的經驗,華為依靠巨額的研發投入,迅速在企業級市場打開局面,從伺服器到存儲再到安全,所有與網絡和IT基礎設施相關的領域,華為都有所涉足,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企業業務。

華為企業業務的持續發展在經歷了傳統的IT基礎設施時代之後,逐步步入了雲計算時代,雲計算對於華為來說,註定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領域,這是技術演進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公司發展的必然需要。

在此次HC2017大會上,郭平也再次強調:「雲,是華為必須要成功的事」。

而在華為剛開始進入雲計算領域時,還是非常謹慎的,比如,只專注於IT基礎設施中硬體的提供,包括伺服器、存儲、網絡等,但隨著業務的發展和客戶需求的到來,單純只提供這些顯然不夠,公有雲同樣也是繞不過去。

就像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所說的那樣:Cloud BU只有一個使命,就是把公有雲打造好。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華為就已經開始布局公有雲市場,只是當時的華為並沒有直接喊出這一名稱,而是以「華為企業雲」來命名,但其實在「華為企業雲」發布之初,就包含公有雲的範疇。

在華為雲業務不足夠強大之前,太過鋒芒畢露只會招致競爭對手的戒備,不管是以阿里雲、騰訊雲、金山云為首的網際網路陣營,還是以中國移動、中國聯動和中國電信為代表的運營商陣營,都早已開始了對雲計算的布局,他們顯然並不希望有一個新的競爭者出現。

華為從產品和技術提供方變成了雲服務的「運營商」,顯然也是犯了「大忌」。

且不說亞馬遜AWS、微軟、谷歌、阿里雲等會對其圍追堵截,就是三大運營商也會對華為頗有微詞,尤其是目前華為運營商業務還與他們有著密切合作,華為對雲業務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顯然挑動了他們的神經。

且不論市場競爭格局如何,單就華為的雲計算業務發展來說,如果參照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的發展,華為可能只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就能夠實現「5朵雲」之一的目標。

事實也是如此,儘管雲計算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但與此同時,雲計算的爆髮式增長也才剛剛開始,隨著企業邁向數字經濟時代、智能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將進一步拉動雲計算的應用。

雲計算依然處在跑馬圈地階段,市場格局遠未定型。

相比較其他的雲計算廠商,郭平表示,華為雲的商業模式選擇「靠技術和服務變現」,有技術、安全、服務、分享四大基因。

在筆者看來,通過對官方說法的解讀,華為在雲計算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企業業務在IT基礎設施層面的持續積累;2、華為在運營商業務開展過程中所積累的運營經驗;3、華為「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技術」的格局。

有了這些根基,華為有望在未來兩三年內就可以成為世界「5朵雲」之一。

【科技自媒體「常言道」出品 作者:丁常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