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海外市場受挫,電信業戰狼華為感同身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目前《戰狼2》的全球票房已經超過了40億,成為了國產電影票房的新記錄,但是在《戰狼2》輝煌成績的背後,有一些問題我們需要重視起來。
據媒體報導《戰狼2》雖然勢如破竹,但是主要的票房都是國內市場撐起來的,在北美市場的成績卻不盡人意,在美國影院《戰狼2》的拍片很少,票房成績也也和內地市場形成了強烈反差,《戰狼2》的確是部用心之作,但想要走出國門我們還需要努力。
這個情況不禁讓5Giii.com聯想到電信業的戰狼——華為,華為征戰北美市場也是舉步維艱啊!
熊孩子初長成 一腔熱血難敵戰場險惡
華為在美國市場的形象就像是電影中張翰飾演的熊孩子,懂技術會開槍,但是對於未知的戰場還是有些迷茫的。
華為在進入美國市場之前做了很充分的準備,1993年,華為在美國矽谷建立晶片研究所;1999年華為在達拉斯開設研究所;2002年,華為在德克薩斯州成立了公司Future
Wei。
除此之外,華為還在亞非市場、中東、歐洲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這些準備在面對全球第一大高科技市場的時候,還是顯得難以應付。
華為在美國遇到的第一個強敵就是北美電信業的絕對霸主思科。
2002年,美國亞特蘭大舉行電信設備展,華為第一次參展就以出色的性能和更低的價格引起了市場的注意,之後華為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有了大幅度的激增,而同時一直霸占美國市場的思科嘗到了第一次銷售業績下滑的滋味。
思科意識到,華為是個不可小覷的對手,「華為威脅論」一時間在美國電信市場傳開來。
思科自然不會放任不管,2003年思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聯邦法庭對華為提起了訴訟,指控涉及專利、版權、不正當競爭等21項罪名,更可怕的是在這場訴訟中思科深諳輿論之道,通過媒體、行業夥伴等多個渠道向華為施壓,輿論一邊倒向思科。
積攢在外國人骨子裡的偏見全部爆發,「中國企業在高科技領域是不可能實現自主研發的」,對於這樣的議論華為有苦難言,一個孤身在美國市場闖蕩的中國企業,撞得頭破血流,但這場長達一年半的官司是華為在美國上的第一課,也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一課。
戰場炮火難消 坦克也穿不透政府鎧甲
華為與思科的一戰,最終以和解的方式作為結束,當然並不是對手心軟,而是華為在戰鬥中越來越強,懂得用結交朋友來加強武裝。
華為與美國3COM公司的合作成為了這場官司的轉折點,而且也洗清了華為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傳言,從結果來看,思科和華為都沒有太大的損失,而且華為還因禍得福,收穫了更大的市場影響力,但是彼時的華為並不知道更強烈的炮火還在後面。
這場世紀訴訟之後,華為和思科的較量全面升級了,而且因為有了3COM的加盟,華為在美國市場的路貌似越走越順了,不僅在2006年拿下了Leap無線的3G網絡合同,而且陸續的接到了CDMA2000、CDMA3G、UMTS/HSPA等多個合同,華為在北美市場終於撕開了一條縫隙。
但很快,華為又遇到了新的問題,3COM這個老夥計打算出售自己的主營業務,並且希望華為能對他們進行收購。
2007年,華為聯手國際私募資本想要以22億美元收購3COM,這一舉動引起了美國議員的抗議,他們認為這項收購威脅到了國家安全,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
之後在2012年、2016年美國方面也均以「安全問題」對華為說不,下令禁止美國企業採購華為的設備。
所以直到今天,華為在美國市場依舊十分受限制,這背後不僅僅是美國市場對中國企業的無條件壓制,也是我們自身的強大威脅到本土企業地位的結果。
對於華為來說,美國市場是國際化戰略的最後一站,對於企業本身來說,打入美國市場卻遠不是終點,專注研發讓自身強大起來,用實力用產品說話,才是征服戰場的根本。
說完電信業的戰狼,我們說回電影《戰狼2》,5Giii.com也希望國產電影能走出國產保護,用實力用作品去征服屬於自己的戰場。
推薦閱讀
愛立信的今天會不會變成華為的明天?
運營商獲新號段:比靚號更重要的是監管
三大運營商員工誰更幸福?
騰訊華為必有一戰 數據只是導火線
余承東和雷軍 誰更有資格代表國產手機?
從殷一民的起落,看中興為何被華為甩下?
諾基亞起訴華為,專利官司不斷上演,一言不合就鬧大
最近,各大手機廠商們也玩的不亦可乎,可不,諾基亞就因為T-Mobile和華為一言不合就把事情鬧到了,諾基亞起訴華為專利侵權。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整個事情的脈絡!7月5日,華為在美國對T-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