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背後的加速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看懂投資(kandongtouzi)」,了解更多

小懂說:全球貿易的前台正在起變化,後台的變化才剛剛開始。


在中國企業科技創新的歷史上,有兩個情節以後可能會被反覆提起。

2018年4月18日,已退休兩年的中興通訊創始人、原董事長侯為貴,與中興現任兩位掌舵人一同現身國內機場。

這位76歲的老爺子手推行李箱,腰背挺拔的照片在媒體上廣為傳播。

這張照片被賦予了很多飽含感情的解讀:這位中興困局中最心痛的老人,正在奔走的路上,肩負著8萬中興人的期待,力圖挽中興於狂瀾。

「美國的禁令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進入休克狀態」。

2018年4月20日,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說。

中國企業核心技術短板的風險驟然而至。

在硬體(晶片)和軟體層面(作業系統)上,中國企業都受制於人。

國內的大部分「晶片」主要都是依賴於進口,還包括通信產業鏈上的轉發器、存儲伺服器等等設備都是從國外的大廠採購。

所以,美方突然宣布停止「晶片」供應,一時間很多中國企業感到了生死危機。

一家年銷售額超千億人民幣的企業,卻因一片小小的晶片而幾乎被扼住命門;一顆小小的晶片,讓一個國家重要高科技產業的多個公司陷入困境。

這樣的教訓再深刻不過。

十五年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向華為工程師何庭波下達了一道命令:

「我給你每年四億美金的研發費用,給你兩萬人。

一定要站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研發自己的晶片和作業系統,打造中國企業的自主替代能力——這就是華為的「備胎」計劃,也被稱為科技史上的「悲壯長征」。

在今天看來,這也成為華為應對美國禁售令的前瞻性力挽狂瀾之舉。

不僅如此,在任正非看來,狹隘的自豪感也會害死華為。

所以,他也早早地提醒華為,儘可能用美國公司的高端晶片和技術。

全球創新的時代,A面是共榮共生,B面是落後就要挨打,自強創新是底牌。

也有很多人不解: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製造業增加值占全世界近三分之一;也是全球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

即便是大而不強,可也不至於在貿易摩擦中戰戰兢兢、屢屢被動?

中國企業需要面對的,是西方上百年積累起來的工業體系,和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的全球貿易格局。

十多年前,美國提出「去工業化」的口號,全世界感到疑惑:工業/製造業不重要了嗎?

工業/製造業明明一直是國之重器。

18世紀末,後起之秀英國靠製造業鍛造的硬實力,將當時幾乎壟斷了全球貿易一半的「海上馬車夫」荷蘭挑落馬下。

二戰後,美國靠更強的製造業能力在國力上超越英國,最終得以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等瓦解了大英帝國的世界領導者角色並取而代之,實現了美國的「大國崛起」。

在現代,工業/製造業的意義也不止是一種國民經濟類別。

在提出「去工業化」口號後不久,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美國呼籲「製造業回歸」,並制定一系列發展戰略,發展高端製造業。

同時,歐洲各國政府也制定並實施了重振工業或打造未來工業的政策。

「高端製造」承載了西方各國強勁國家競爭力的寄託。

可以看到的是,如今大到船舶軍工,小到半導體螺絲;上到航空航天,下至智慧型手機,都來自於製造業的精熟工藝和智能製造技術。

2018年,美國國家科技委NSTC下屬的先進位造技術分委會推出《美國先進位造領導力的戰略報告》,提出維持美國在全球先進位造業的競爭力的三個目標:

發展和推廣製造新技術、培育先進位造業所需要的新勞動力、建立可控的彈性產業供應鏈,以及相對應的舉措。

這三個目標,無疑是影響美國未來是否能夠占有高端製造制高點的關鍵。

美國在2014年高端製造出口占其總製造業出口比重接近60%;德國高端製造出口占比53%。

中國製造業出口以中低端為主,高端出口占比為42%。

「高端製造」讓美國的工業/製造業在全球製造產業鏈條中占據優勢位置。

「當今全球貿易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

2019年5月6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發表演講說到。

黃奇帆列舉了幾個關鍵數字:在全球貨物貿易中,成品貿易比重大幅下降,中間品比重上升至70%;服務貿易比重也從 5% 上升到 30%。

也就是說,世界主要的貿易品,已經變成由幾十個國家,幾百個企業,生產的上千個零部件。

同時,這也促進了服務貿易的飛速發展,比如專利,旅遊,版權、生產性物流、產業鏈金融等等。

這樣的背景下,什麼樣的企業能在全球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

例如蘋果這樣的公司。

簡單地說,在零部件層面,掌握核心技術;或者,在全球產業鏈上,成為行業或是產品標準的制定者。

這樣的企業,才會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

在這方面,在中低端製造業具有壓倒性優勢的中國,還有一段距離要追趕。

這個過程,詮釋的就是許多中國人已經很熟悉的一個詞——新舊動能轉換。

「我們解決的是增強中國進入太空領域的核心能力,這個核心能力簡單說是做太空火箭,也做火箭的發動機。

發展航天動力先行,新的動力技術能把火箭進入太空的能力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 2019年4月,藍箭航天的財務長張晨曾說。

一個月後,藍箭航天研發的國內首台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試運行成功。

這正式宣告了中國民營企業首次掌握了百噸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全部關鍵技術,填補了中國在這個領域內的一個重大空白。

而對國家來說,太空資源是非常稀缺的戰略資源。

這樣的技術突破,對中國獲取太空資源創造了先機條件。

作用還不止於此。

軍工業被稱為「製造業的皇冠」,是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多個領域的集合體,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工業製造名片。

因此,軍工業領域的技術突破,對整個高新技術的引領有著重要作用。

「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除了政策紅利、市場紅利外,中國已經有了相應的生態土壤,包含了人才、資本、工業基礎。

」張晨講到。

科技創新,資本不能缺席。

「科技創新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現金流並不穩定,具有高風險。

在融資方面它幾乎沒有什麼實物資產可以抵押。

所以,科技創新與傳統金融有很大的不匹配性。

因此,資本市場可以幫助科技創新,在大力推動直接投融資和提供長期的錢、有耐心的錢方面起到根本性的助力。

2019年5月,在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宜信公司創始人、執行長唐寧發表演講時說到。

這是資本的初心。

大國現代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現代化的金融體系支持,在新舊動能轉換下尤其離不開更有耐心、更有風險承受能力的資本,作為一種實實在在的生產要素,助力價值創造。

從而,資本也能通過價值創造實現增值。

這,也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在資本推動科技領先上,我們仍然可以看看美國。

就像源頭之水,美國發達和成熟的股權投資市場為美國股市孕育了眾多優秀的創新企業。

當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企業中,前五大全部是美國的科技企業:微軟、亞馬遜、蘋果、谷歌、Facebook。

從發展初期開始,這些企業不斷得到股權投資資本的支持。

在發展的過程中,美國的科技企業亦持續投入資金進行研發創新,以獲得不斷的成長。

從當前全球股票市值來看,截止2018年底,美國股票總市值超過30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股市。

而中國的股票市值,僅6萬億美元;從上市企業的行業屬性來看,美國股市的龍頭企業大都是科技企業,而中國股市上較大市值企業則主要分布在能源、金融、房地產領域。

而中國的龍頭上市企業對科技的投入分別達到多少呢?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資料庫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上市公司中,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不足1%的有30家,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聯通、貴州茅台等均榜上有名。

中石油在2017年上市公司研發投入500強榜單中絕對金額最大,共計186.01億元,但也僅占其營收的0.9%;中石化研發投入占比最少,僅0.27%。

2019年3月,招商銀行發布公告官宣,每年投入收入的3.5%於金融科技。

而它已經是中國科技投入占營收比例較大的銀行機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9年初,歐盟委員會公布了《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顯示,全球研發投資排名中前五企業依次為:三星(134.37億歐元)、谷歌母公司Alphabet(133.88億歐元)、德國大眾(131.35億歐元)、微軟(122.79億歐元)、華為(113.34億歐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在科研投入占營收的比例(14.7%)位列前五企業之首。

在這個研發投資排名榜單中的2500家公司總計7364億歐元的研發投入中,來自中國的公司占比僅9.7%,排名低於美國(37.2%)、歐盟(27.2%)、日本(13.6%)。

「國家發展工業,過去的方針是砸錢,但錢砸下去不起作用。

我們國家修橋、修路、修房子……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

但是晶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任正非說。

科技創新時代,僅靠砸錢不行,得靠科教興國,靠人力資本。

而已開發國家的實踐證明,股權投資是人才激勵的有效方式。

「資本市場可以幫助科技創新,在大力推動直接投融資和提供長期的錢、有耐心的錢方面起到根本性的助力。

」讓資本在價值創造中發揮正向、長期的激勵作用,這就是資本的初心所在。

掃描二維碼,關注「看懂投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手撕三星,幹得漂亮,中國崛起需更多華為!

磐石之心之所以起這個赤裸裸的「自乾五毛」的標題,因為寫此文時,我十分激動,激動於中國企業的創新、激動於中國的創新戰略、激動於巨龍即將騰飛!最近,華為公司分別在美國和中國向三星公司提起智慧財產權訴...

科技核大戰正在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水木然1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一定不是一場核大戰,而是一場科技大戰!一個國家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麼?房地產?網際網路?都不是,而是高科技。雖然現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可以和美國並駕齊驅,但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