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核大戰正在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水木然
1
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一定不是一場核大戰,而是一場科技大戰!
一個國家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麼?
房地產?網際網路?都不是,而是高科技。
雖然現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可以和美國並駕齊驅,但是美國最擔心的不是中國的網際網路,而是中國的科技化。
所以,美國制裁中國不從中國引以為傲的BATJ入手,而是從製造業入手。
美國制裁中興只是一個開始,美國要打擊的正是中國高科技,更長遠的目標就是——中國製造2025。
為什麼這場戰爭是由「晶片」引發的?
晶片,是未來所有高科技產品的最核心元件,也是一個產品的靈魂。
無論是人工智慧/5G/AR,還是機器人/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3D列印等等所有高科技產業都,離不開晶片的支持。
在未來的生產環節中,誰掌控了「晶片」,誰就能監測並追蹤這些數據,然後歸納和分析,就能輕而易舉的掌握世界脈搏。
由於晶片位掌控了一個產品所有的數據,所有晶片終究歸誰掌控,直接決定著誰占有「未來產業鏈」的最高端的問題,也是新一輪全球化大生產的格局的問題。
未來的競爭不再是誰滅掉了誰,而是誰必須從屬於誰。
美國只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印美元,掌控全球金融;第二件事就是抓住信息產業,掌控全球大數據!
2
其實,這場競爭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大家還記得2015年的情形嗎?當時全球都同時瞄準了製造業的競爭,並開始競賽,只是大家的口號各不相同,德國叫工業4.0,中國叫中國製造2025,美國叫工業網際網路,日本叫機器人計劃,英國叫英國製造2050。
所以美國的網際網路也叫「工業網際網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美國的網際網路以及ICT巨頭與傳統製造業領導廠商攜手,GE、思科、IBM、AT&T英特爾等80多家企業成立了工業網際網路聯盟,重新定義製造業的未來,並在技術、標準、產業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
當時一場全球範圍內的「科技競賽」就已經開始,「中國製造2025」對標的就是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工業網際網路」。
只是,三年過去了,我們似乎忘記了「初心」,聚焦點已經轉移到了共享單車/打車/外賣/直播等各種網際網路平台上。
因為創新分為兩種模式,第一種是科技創新,中國製造2025就屬於這一種,它的特點是:我們看不到它的過程,只能感知它的結果。
它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往往需要較長的研發周期。
還有一種創新叫模式創新,比如說當下火熱的直播平台/共享單車/外賣平台/社交平台/電商平台,或者在此基礎上衍生的各種遊戲/娛樂等形式。
如今我們的科技創新(「中國製造2025」)的風頭卻被各種網際網路模式創新擠壓了。
那些做模式創新的創業者,依靠講故事就會吸引無數熱錢押注於他們,然後再伺機賣給資本市場,這樣未來100年的收益一次性都賺回來了。
這樣的草根逆襲的神話再被媒體包裝出來,成了時代楷模,成了年輕人崇拜的英雄,比如某共享單車創始人套現15億……
現在我們終於發現,面對美國的出擊,我們似乎很被動。
更快的送外賣?足不出戶買買買?更方便的打車?都使不上勁了……
歸根結底,是由於我們忽略了科技創新,所以各種模式創新失去了根基。
3
美國在製造業上的定位很簡單,就是通過掌控全球數據來充當世界的大腦。
美國這次瞄準中國,就是為了占領世界科技制高點而做準備!
目前「晶片」所在的全球半導體市場上,規模前十大半導體廠商占據了整個市場58.5%的份額,這些廠商分別是三星、英特爾、SK海力士、Micron、博通、高通、德州儀器、Toshiba、英偉達和恩智浦,並沒有出現中國廠商的身影。
還記得德國的工業4.0嗎?
以德國安貝格工廠為例,其生產線上的在線監測節點超過1000個,每天採集數據逾5000萬個。
而關鍵問題是:這些數據基本都被美國把持著!
德國電信副總裁萊昂貝格爾曾稱:假如汽車製造商不能掌握這些核心數據,那麼谷歌就會成為贏家,雲端平台和雲包社區將使工廠淪為信息的附庸。
所以,就好比只要掌握了美元,就會穩坐全球金融產業最頂端一樣,美國只要用核心元件掌握全球大數據,就會穩坐製造業最頂端。
所以當時德國要用「信息物理系統」去抵制美國的雲計算,以防止自己的核心數據被美國掌控。
「未來戰爭」再也不是誰能打敗誰的問題,而是如果你沒有能力,你連發動戰爭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你就是一個從屬者而已。
實業才是救國的最好方式,房地產/金融/和網際網路泡沫只能讓我們越陷越深……
我們只有具備了憂患意識,懂得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與各位同胞共勉!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動盪的世界;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水木然寫了四本書:
《跨界戰爭》討論的是秩序重組;《時代之巔》討論的是經濟變革;《個體崛起》討論的是商業模式,它們將幫你認清社會的發展動向和趨勢,請點擊下面」了解更多「四個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