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微信,果汁分我一半,利互不相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蘋果稅」來襲,

蘋果規定用戶打賞抽成30%

北京時間6月11日,蘋果公司終於將中國本土化創新「打賞」寫進條款,並作出規定:App內打賞屬於「應用內購買」,必須使用蘋果官方支付渠道——APP內購,並向蘋果支付分成;而且相關應用不得採用其他按鈕、外部連結或其他方式讓消費者使用蘋果之外的支付渠道。

這也就意味著,蘋果將從讚賞功能中抽取30%的提成,也就是「蘋果稅」,如果拒絕執行則有可能導致應用下架。

蘋果在開發者網站上更新的《App Store審核指南》中指出,如果開發者想在iOS軟體提供下述功能(比如用戶訂閱、遊戲內虛擬貨幣、遊戲級別、獲取高端會員內容、或者提供完整功能版本等),則開發者必須使用軟體內購買。

iOS軟體可以使用軟體內購買來讓消費者面向數字內容的提供者支付「小費」。

在這之前,在iOS端,蘋果要求,無論在何種App購買音樂、小說還是視頻,都只能通過蘋果App Store的支付渠道購買(也就是「App內購買」),但規定並未涉及「打賞」。

對此微信給出強烈回應,直接取消了打賞功能,而其他一些APP如今日頭條、知乎、映客等,則是改變了「打賞」支付方式。

不止打賞抽成,

Apple Pay同樣要收手續費

在抽成打賞的同時,蘋果公司還推出iOS個人轉帳業務。

外媒報導稱,這項業務將在今年秋季推出,不過用戶如果在轉帳過程中使用的是信用卡則需要額外支付3%的手續費,該標準和競爭對手Venmo、Sqaure Cash一樣。

如果不想支付這部分手續費,用戶可選擇借記卡進行轉帳。

不過即便如此,Apple Pay也很難和國內的支付寶、微信在支付職場的地位相抗衡,即便後兩者在用借記卡轉帳時會收取手續費。

正是因為在中國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轉帳(借記卡)需要手續費,因此蘋果即將推出的iOS個人轉帳業務,大有進攻移動支付市場的意味。

在國內極速發展並占據大半江山的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已經讓蘋果感覺到了危機感。

與前兩者一樣,蘋果也在試圖在更多的應用場景中植入支付產品。

Apple Pay

無力抗衡本土支付應用

Apple Pay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銀行和銀聯最初對其抱有很大期望。

一度認為這種新型的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支付可以幫助銀行和銀聯對抗二維碼支付。

歸根結底,各種手機Pay,如三星Pay,iPhone Pay,華為Pay,都是手機廠商與銀行和銀聯的合作,只是一種電子支付手段,但最後結算的通道還是銀聯。

由於NFC對硬體要求高,需要有基於NFC的閃付技術的新POS機才可以刷各種手機Pay,這導致手機Pay用戶的使用體驗大大降低。

從去年進入中國市場至今,蘋果推出Apple Pay服務進軍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但是發展一直乏善可陳。

在中國,移動支付已經非常普遍,收款方僅需要列印一張二維碼便可以完成收款。

但對於Apple Pay來講,它不僅要求用戶必須有一台iPhone 6以上的機型且需要iOS9.2或以上的系統,還需要商家有支持銀聯閃付的POS機。

Apple Pay支付的硬體門檻較高,且不符合中國用戶的支付習慣,因此完全不是支付寶和微信的對手。

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重要原因在於便捷性,所以對於並不依託於POS機的微信和支付寶,「便捷」成為了其最顯著的優勢。

微信、支付寶不依賴於外加設備的交易模式也讓其對比Apple Pay具備更大的便捷優勢。

據易觀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寶在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的規模占比達50.42%,騰訊旗下財付通(微信支付)的38.12%名列第二,兩者輕輕鬆鬆占據了將近90%的市場份額。

而Apple Pay,目前看來可能1%都不到。

今年的WWDC上,蘋果宣布將iMessage與Apple Pay相結合推出的轉帳功能,並採用相機作為承載二維碼掃描的工具,欲以此搶奪二維碼支付市場。

並且在6月6日,摩拜單車也對外宣布接入蘋果支付服務,用iPhone相機直接掃描二維碼就能解鎖單車,還可以使用Apple Pay充值車費和支付押金。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蘋果似乎也在借鑑微信和支付寶的打法,將不局限於POS機,而是開拓更多的線下使用應用場景。

儘管蘋果仍舊在支付上無法和中國本土公司抗衡,但與此同時又同步在「應用內購物」上做起文章,也讓蘋果的目的看起來「並不單純」。

微信打賞,

曾經多方獲利的福音

在「打賞」這一新鮮事物上,蘋果公司和中國開發者有不同理解。

蘋果並不認為打賞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表達欣賞進而轉帳的方式,而認為,這是讀者購買文章閱讀的銷售行為。

作為中國本土化的創新,打賞是網際網路新興的一種非強制性的付費模式。

完全用戶自願,相比廣告等盈利模式不影響用戶體驗。

打賞功能從去年開始,在微信、映客、今日頭條等中國網際網路產品火速開通,用戶如果喜歡作者和主播發布的內容,會根據心情給一筆費用不等的「小費」。

美國直播應用都沒有打賞功能,而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Facebook目前也只允許主播在直播中展示廣告且保留55%的廣告收入。

微信早前順時推出「打賞」的舉措,不難看出,一方面可以鼓勵用戶創造更多的優質內容,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朋友圈的活躍度,持續為朋友圈製造話題性和傳播性。

生產者可以通過打賞獲取最直接的經濟回報,用戶通過打賞鼓勵優秀內容生產,而平台方通過雙方互動保持活躍度,聽起來無論對於平台方還是內容運營方,微信「打賞」對於上千萬的公眾帳號的運營者而言,都是百利之舉。

面對蘋果硬性條款

微信強硬關閉打賞

4月19日,微信在其官方公眾號微信派上發布消息顯示,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iOS版微信公眾平台打賞功能關閉,但安卓等其他版本微信的打賞功能不受影響。

微信團隊還提醒,用戶在iOS版微信查看微信公眾號文章後,仍然可以通過二維碼轉帳的方式對公眾號表示支持。

微信聲明將蘋果和微信在「讚賞」功能上的不同理解公開化,同時蘋果在中國打擊打賞功能的系列行動正式開始。

微信表示,經過與蘋果方面長期溝通協調,最終選擇對iOS版微信讚賞功能進行調整,對此造成的不便深感遺憾。

過了一天後,微信又發布官方通知,宣布緊急對19日下午上線的iOS版微信公眾平台文章個人轉帳功能進行關閉。

這意味著,微信iOS版徹底關閉打賞功能,二維碼轉帳也不能用了。

隨後,蘋果對此發表的評論稱,打賞功能並不是蘋果逼停的,微信本來可以跟其他app開發者一樣,用app內購買的方式讓用戶可以打賞他們的公眾號。

而且蘋果還強調,App Store生態對所有開發者的要求均是一樣的,包括微信這種已經有8億用戶的App,無論是誰,公平原則一致,都不會開特例。

其中的關鍵,依舊是抽取微信打賞的30%提成。

如今,在蘋果這項規定推出後,微信所幸關閉了打賞功能,而今日頭條、知乎、映客等多家媒體平台已經在近期改變了用戶讚賞的支付方式。

收費背後

是蘋果在華營收的逐年下滑

另一方面,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利潤持續下滑,消費者對iPhone的需求降低,而App Store是蘋果當前最重要的服務產品,每年給蘋果以及全球開發者貢獻了數千萬的收入,從用戶打賞中收取分成,也成為增加蘋果收入的一項途徑。

此前,就曾有報導認為,蘋果此次規範中國市場的應用與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正處於關鍵時刻有關。

據蘋果2017最新財報顯示,在蘋果的全球主要市場中,中國區是唯一下跌的區域。

截至目前,蘋果中國區營收已經連續5個季度下滑。

另據IDC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份額從兩年前同期的16%下降至9%,第一季度iPhone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下滑,位列第四,前三名被中國本土品牌華為、OPPO和vivo包攬。

雖然蘋果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下滑,但據App Annie報告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占據iOS收入排行榜第一名,超過2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遊戲,其次是社交類應用。

顯然,中國市場已然成為了App Store營收的重要力量。

因此,無論是轉帳業務,還是打賞抽成30%,看起來並不是為單純為了增收。

蘋果VS微信,

網友站誰?

對於此次蘋果對騰訊「開戰」,強硬要求微信執行蘋果新規,而微信方面最終選擇關閉了公眾號讚賞及二維碼轉帳功能之後,輿論沸沸揚揚。

蘋果的行為媒體比喻為「哪怕你要為喜歡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打賞一杯咖啡,蘋果也想先喝一口」。

不少網友表示,打賞原創、好文章、主播本就是鼓勵更多優質內容,是對內容提供者的一種讚賞行為,也是一種消費者自願行為,而蘋果不但沒有在打賞過程中提供任何特殊服務,現在卻來變相收取「保護費」?

但也有網友表示,相較於開放的安卓生態系統,iOS系統是一個封閉的體系,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管理高效、高流量的平台,向蘋果支付一定的費用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文章表示,蘋果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那就是中國消費者寧願換掉iPhone,也要使用微信。

報導稱,「根據大眾新聞網站頭條(Toutiao)的一項調查,過去一年,中國約一半iPhone用戶已換用Android系統手機。

」如此看來,無論情感上還是理論上,似乎站微信的人更多。

一個是移動電子產品的國際名牌、當紅「街機」,一個是在國內市占率數一數二的社交軟體,兩方會不會小事化大,就此交火?蘋果對軟體購買如此「一刀切」有沒有壟斷嫌疑?微信默默下線打賞功能是不是在「憋大招」?消費者最終會不會面臨「二選一」?兩大巨頭的網際網路戰爭,仍然吸引了大批網友熱烈圍觀。

可以預知的是,對於偌大的中國市場和逐步崛起的國產手機,無論從硬體還是軟體、內容還是平台上,蘋果都不會輕言放棄。

蘋果大肆「叫板」微信,是否只是其在中國區戰略的開始,未來蘋果還將為此做什麼,一切都不得而知。

- END -

長江商業精選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