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如此為難「華為」?它動了誰的奶酪?它的未來怎麼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任正非

說道,華為公司,我們第一印象就是華為手機。

也許大多數人對華為的印象就是手機公司,很牛叉,連蘋果手機銷量都受到它的衝擊。

其實手機只是華為三大業務板塊中最年輕的一個業務,即消費者業務。

下面跟著震哥來看看華為剛剛今天發布的2018年全年的財務報告。

數據顯示,華為2018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593億元人民幣。

其中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489億元人民幣;運營商業務的銷售收入則為2940億元;企業業務在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744億元。

按地區來看,中國區實現銷售收入3722億元;美國地區銷售收入為479億元;歐洲地區銷售收入為2045億元;亞太地區銷售收入712億元。

華為德國柏林發布會

從上面一組組數據可以看出:

第一、華為營收最多的兩個業務為消費者業務與運營商業務,占總收入的89.14%。

第二、美國地區營收只有區區479億元,占總收入的6.64%。

難怪華為之前有底氣說不排除退出美國市場,因為影響真的很小。

美國霸權

看到這裡,各位看官也許感覺很奇怪了,既然華為實際在美國的業務「不怎麼樣」,為什麼美國還是緊緊抓著「國家安全」為由,對華為不斷打壓呢?

美國政府去年初就對華為手機進行了「禁售」(屬於消費者業務),今年開始叫囂打壓華為5G技術,而涉及到5G技術的核心設備就是路由器,交換機等等(屬於華為的運營商業務)。

從這不難看出,美國找的目標很精準,就是華為的這兩大核心業務。

而我們看看美國最牛逼對應業務的公司就是蘋果與思科。

再加上17年中旬,華為研製的海思麒麟晶片加入PC市場。

美國最受影響的企業是高通與IBM。

看看吧,華為一家企業在與美國最牛逼的四大高科技企業抗衡。

中美博弈

而且從現實狀況來看,通信終端與網絡核心設備,已經能夠與美國的兩大企業抗衡,而且晶片技術的發展還是取決於實際應用的多寡,說白了,使用的人越多,單位成本就降低的越多。

如果華為在5G時代能夠以標準制定者的身份參與進去的話,在這個美國影響力逐漸衰退,中國影響力在逐步上升的階段,這是怎樣的一個助攻。

想想美國一直是標榜世界高科技強國的,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

從這裡也就解釋了美國為什麼會這麼「迫不及待」的打壓華為了,不惜露出耍無賴的行徑。

想想美國是財團政治,這些高科技公司後面都有一大群利益既得者,怎能允許有其他公司動了他們吃了這麼多年的「奶酪」?

關鍵還是華為這個公司的股權很有意思,用網絡語就是「奇葩」一朵。

華為是100%由員工持有的企業。

股東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股東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下稱「工會」)和任正非。

工會由全體持股員工代表組成,任正非占股約1.4%。

股份只能內部流轉,員工一旦離職,就不能再持有股份。

所以,華為現有的企業文化都是根據公司實際情況來制定的,根本不需要通過上市融資,內部就相當於一個虛擬的「交易所」。

這導致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國外資本家無法通過直接入股的方式來享有華為公司發展帶來的利益。

是一個人,都看了心痒痒。

明知道前面就有一塊大蛋糕,就是吃不著。

再加上,華為在5G技術上明顯的優勢,你說,作為自認世界領導者的美國急不急?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美國今年對華為採取的一系列行動。

他知道,再不採取點手段,就真的要失去未來天文數字的利益了。

作為吃獨食慣了的美國怎能接受?

在這裡,震哥表示,美國的一切動作都是徒勞的,中國與華為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你同意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歷史新的書寫者

小編第一次認識到華為並不是認識到華為的產品,而是認識到的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從新聞上看到堂堂華為老總下飛機後自己打計程車,身邊沒有助理的陪同。再到在公司同員工一樣排隊打飯,毫無在我們印象中一...

華為,憑什麼讓美國那麼害怕?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正式註冊成立。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 通信 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的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絡中的交換...

三十而立 華為新「發動機」觀察

7月27日,華為發布了2017上半年經營業績,實現銷售收入28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其中,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達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占華為總收入37%,已成為策動華為「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