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018年銷售收入7212億 消費者業務成營收第一大支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月29日,華為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華為2018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

消費者業務首次成為華為第一大營收支柱,全年營收3489億元,同比增長45.1%,占總營收48.4%。

此外,華為研發費超1000億元。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劉荻青、舒虹 編輯|羅麗娟

3月29日上午,華為發布2018年年度報告。

報告會上,華為宣布,2018年公司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同比增長19.5%;凈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

消費者業務全年營收3489億元,同比增長45.1%,占總營收48.4%,首次成為華為第一大營收支柱;去年全年,華為研發費用達1015億元。

「消費者業務去年第一次超過運營商業務,成為三個BG中收入最高的業務,並沒有說它是最掙錢的。

」同時,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預計,華為2019年收入仍有雙位數增長,「2019年頭兩個月,我們的收入增長超過了30%,在三個業務都有了兩位數的成長。

我們預測今年隨著運營商5G驅動投資的恢復、全球行業數字化的機會以及消費者業務的需求,仍然會有兩位數的增長。

在媒體提問環節,郭平透露,華為計劃投資20億美元,並在未來五年內實現安全能力的提升,建立起網絡安全新標杆,「這兩年所有的重大網絡安全事故,沒有一件和華為有關。

被問及如果美國像對中興一樣對華為實行禁令,華為會如何應對時,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表示,華為在所有經營國家遵守相關法律,我們沒有看到美國對我們施加行政制裁的理由。

華為堅持開放態度,與相關立法、行政保持溝通,配合他們的調查。

對於此前媒體關心的華為是否會向政府提供隱私數據的問題,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明確表示,「任何政府、任何組織向華為提出搜集他人信息,我們都是不予配合的。

同時,華為對上市問題做出了直接回應。

「華為的股權結構很清楚,100%的股權由員工持有,沒有任何第三方股權、沒有任何組織持有華為股份。

公司目前沒有上市計劃。

」 宋柳平說。

(以下是華為年報發布會圖文直播,按時間倒序)

12:01

問:美國政府其實是不信任中國政府。

如果面對美國這樣的打壓,華為有沒有考慮搬離總部或董事會成員進行調整,加入非中國籍的成員?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你的問題其實是三個部分:第一,誰擁有華為,這個問題剛剛說了。

如果我們做任何不當的間諜活動導致公司陷於崩潰性風險,這是挑戰了華為管理層的基本能力和常識。

第二,誰控制華為?由9萬多員工股東到115位持股代表,17位董事,7位常務董事再到輪值CEO,誰控制華為,這也是非常清楚的。

所有華為董事和管理層都是早年加入華為,隨著華為一起成長。

這點以美國全球情報能力,(看清這點)這對他們來說不是問題。

第三,華為在各地是受歡迎的,我們促進稅收、解決就業、提高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多的慈善活動,這是世界需要的企業。

還是這句話,就因為我們是中國公司,我們在這個領域內領先了,就一定是獲取了政府的支持。

如果只是靠個背景就能成功,那中國能成功的公司多了去了。

這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不僅是中國,明年也許是印度呢,也許是波蘭呢,不僅僅是美國公司,還有其他公司需要成功。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作為一個商業公司,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常識,安裝後門,替一個國家收集情報就等於自殺。

我們沒有這個動力去自殺。

相信中國也希望華為能夠持續納稅、增加就業、提升產業發展,而不是用華為作為一個工具去攻擊其他國家。

華為的配合,是在法律限制範圍內配合,而不是超出法律範圍去攻擊別人、收集情報的配合。

華為董秘:如果有誰做了這個決定,持股人代表會也會阻止這個決定。

11:47

問:運營商業務是否將達到天花板?5G出貨量是否有預期?

郭平:消費者業務去年第一次超過運營商業務,成為三個BG中收入最高的業務,並沒有說它是最掙錢的。

我們不認為運營商BG達到了天花板,5G打開了無窮的可能性,像100年前的電一樣,我們的電信ICT行業也面臨這樣一個機會。

這個領域內,華為要和廣大全球夥伴創新合作,在新一輪競爭中保持和擴大優勢。

簡單來說,就是用ICT技術賦能各行各業,華為作為一個平台,每個參與者都能在自己的領域獲得成功。

11:43

華為董秘:截至去年,華為96768員工持股,全部是華為現員工,和曾經的員工。

郭平:美國的問題,不是因為華為在哪裡,而是因為華為是華為,這些問題不會因為上市而得到解決。

華為有9萬多員工股東,沒有一個完善的管理系統是不可能運作的。

呼籲媒體研究一下華為的高科技創富模式,說不定能拿個博士論文。

華為沒有大股東,靠著累積成千上萬的優秀頭腦,進入一個高科技領域,並且取得了成功。

這個案例,可能和傳統由大股東控制的資本模式有很大不同。

對未來的商業模式、公司治理模式、創富模式,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不要因為競爭不過華為,就給華為抹黑,背景可以無處不在,這世界上最大的背景是美國背景,竟然還競爭不過華為,這是什麼樣的心理,希望美國政府調一調。

11:35

問:華為有沒有考慮上市?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華為的股權結構很清楚,100%的股權由員工持有,沒有任何第三方股權、沒有任何組織持有華為股份。

華為目前沒有上市計劃。

11:32

郭平:ICT行業是全球高度合作的領域,我們一起合作打造競爭力,我開車的時候車上還有個備胎,萬億車爆了我的車還能行駛。

2011年還是2012年任總做了一個內部講話,華為有一個備胎計劃。

華為期待和全球合作夥伴保持合作,如果是胎破了,我們還有備胎。

面對極端事件,華為還有信心保障業務的連續性。

至於華為的軟體可信開發,主要不是應對監管機構的要求,而是出於我們的責任和紛繁複雜的環境,把安全隱私保護至於商業之前。

具體的話,我們打開前門,讓專業機構可審視我們的原始碼,並且是可核查的安全保障。

據我所知在全世界這個事前無古人,你也能理解英國監管機構所說的,對華為最強硬、最嚴格的要求是什麼。

也希望其他夥伴努力跟上,別離我們太遠。

11:24

問:華為表示過不會向中國政府提供隱私數據,如果政府索要這個信息的話,華為會怎麼做?

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我們再次澄清,任何政府、任何組織向華為提出搜集他人信息,我們都是不予配合的。

我非常理解大家的擔憂,中國政府的多位領導人已經分別澄清,中國沒有法律要求企業安裝後門,搜集信息。

華為拒絕中國政府提出這樣的要求的話是合理的,中國法律規定,法律無文則無罪,華為做出這樣的承諾是有保障的。

11:19

問:面向企業業務,BAT都在發力,華為怎麼看企業級業務?

郭平:企業級業務,華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有很大的差異化。

IP(不確定)領域內,我們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我們的13倍。

對未來來說,雲化、智能化、數字化、產生了巨大空間,華為相信能提供競爭性的方案。

11:16

問:運營商出於美國壓力,不應用華為設備,華為內部有沒有什麼應對?

郭平:美國政府所採取的行動,我們都很清楚了。

像我們中國人說的,吃相完全都不管了,我也很為這些紳士們感到遺憾。

他們的這些行動,使得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去獲得他們的信任。

結果你們也看到了,全世界的公司基於自身的利益、基於標準和事實作出了利於自己的判斷。

對於華為來說,要做自己最大的努力,讓選擇華為的客戶在自己的競爭領域獲取優勢。

11:12

問:你提到了大公司病的問題,許多大公司都對中層員工進行了調整,華為是否也會這樣做?

郭平:堡壘容易從內部攻破,更容易從外部加強,感謝外部壓力讓華為激發起來了,這種動力華為會很好的應用。

很高興看到過去兩個月華為有30%以上的增長,我們有了神助攻,使公司保持活力。

這種不公平、不公正的壓力,將會使得我們更堅強。

11:09

問:華為起訴美國政府有何進展?是否擔心雙方關係會進一步惡化?

宋柳平:我們起訴美國,是基於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的889條明確提出把華為排除在外,這是違反美國憲法的。

我們要求法庭通過公證審理,移除這條違法憲法的法律,對一家公司實施制裁的方式,不是基於事實和證據,而是政治原因,我們相信美國法庭會對案件給出公正審判,當前沒有新的進展。

11:01

問:關於未來海外收入占比,去年低於49%, 2019年是否會降低?華為增加了庫存,是出於美國可能制裁華為的考慮嗎?

郭平:海外方面,選擇我們的客戶和國家還是在不斷發展的,今年1-2月我們在海外收入有不錯的增長,相信全年還會有這樣的勢頭。

至於庫存問題,華為的現金流2018年比2017年有所降低,但是利潤兌現率超過100%,還是健康的數據。

適當加大庫存,應對不確定事件,是現金流有所降低的原因,但是請注意,我們現金流還是非常健康的數據。

10:56

問:任正非說對2019年的增長預期不太樂觀?

郭平:華為是一個還沒上市的公司,活的健康是最重要的,至於哪一個財務數據不是華為追逐的核心。

為客戶創造價值,是華為生存和發展的理由,我們看到客戶發展和數字化的訴求,華為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相信增長是華為努力的結果,而不是目標。

10:53

問:華為今年業務發展的情況,和去年相比會怎麼樣?華為2019年的預期,和2018年相比會不會放緩?

郭平:2019年頭兩個月,我們的收入增長超過了30%,在三個業務都有了兩位數的成長。

我們預測今年隨著運營商5G驅動投資的恢復、全球行業數字化的機會以及消費者業務的需求,我們今年仍然會有兩位數的增長。

華為是個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我們希望合作夥伴能在商業上獲得成功,華為會在上面付出努力。

10:51

問:川普說要趕快發展6G,華為怎麼理解川普的想法?

郭平:5G相比4G,在更大連接數、更小的時延,使得現有的人跟人的連接有了革命性的進步,就像100年前的電力。

5G為打開了可能性,至於5G什麼時候發展到6G,我想讓我們的技術專家來給出答案,而不是政治家。

10:48

問:英國多次指出華為存在安全缺陷,華為在英國網絡的存在是否會帶來風險?

郭平:華為產品沒有任何後門,同時華為打開了後門,進行了原始碼測試。

OB報告顯示,英國網絡沒有比去年更脆弱。

針對英國給我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去年華為董事會決定,投資20億美元進行改善,建立安全標杆。

我們會和各方合作,使得產品質量、安全更大提升,希望共同提升行業水平。

我們已經完成了可信產品開發的高階設計,相信5年後華為會建立起可信、安全新的標杆。

我也相信隨著時間進展,英國合作夥伴機構也會越來越有信心。

10:46

問:怎麼看到消費者業務第一次成為第一大營收來源?

郭平:非常高興看到,消費者業務和企業級業務都有了增長,消費者業務的增長來源於我們的出發點是為消費者提供價值。

我們也高興的看到,在海外業務,華為消費者業務也有所增長,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大的機會。

10:41

問:利潤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華為集團財經副CFO史延麗:從數據上看,對於2017年是有一定增長的。

面向2019,公司基本原則,堅持把10%以上收入投入面向未來的研發,會堅定不移的堅持下去。

10:39

問:美國如果像對中興一樣對華為實行禁令,會如何應對?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華為在所有經營國家遵守相關法律,我們沒有看到美國對我們施加行政制裁的理由。

華為堅持開放態度,與相關立法、行政保持溝通,配合他們的調查。

郭平:華為過去30年持續深入投資,相信對華為的全球供應是有幫助的,我也相信全球的供應夥伴,包括美國公司,將得益於與華為的採購和合作。

10:37

問:運營商業務和去年比較持平,但是華為去年獲得了最多的5G訂單,為什麼?

郭平:全球的電信投資,大致上比較平穩,但是受周期性影響,以人民幣統計的話是-1.3%,美元計算的話是0.2%的增長。

這個數據在管理層預期之內。

2018年的環境是,4G的大規模建設大致完成,5G剛剛開始。

2019年全球大規模的5G建設後,相信華為會迎來運營商業務的恢復和增長。

4G以前基本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5G將展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連接,我們相信,華為作為全球連接做的最好的公司,會受益於此增長。

10:25

郭平:這兩年所有的重大網絡安全事故,沒有一件和華為有關。

過去30年的實踐顯示,華為有最好的安全記錄。

在過去多年裡,英國、美國、芬蘭等專業評測機構對華為產品做了嚴格測試,權威測試結果里,12項能力里,9項達到了最高級,3項高於平均水平。

我們接受了最嚴苛、最強硬的測試,我們率先在全世界承諾,不僅要結果的安全可信,而且要過程的安全可信。

華為計劃投資20億美元,在未來五年內實現安全能力的提升,希望建立網絡安全新標杆。

華為計劃投資20億美元,在未來五年內實現安全能力的提升,希望建立網絡安全新標杆。

10:23

華為在四大主要市場均錄得15%以上的營收增長。

中國市場營收貢獻比達到51.6%,連續第二年貢獻超過50%的營收。

10:18

華為手機業務首次成為集團第一大營收來源,消費者業務首次成為華為第一大營收支柱。

具體業務而言,運營商業務上,銷售收入2940億元,同比下滑1.3%;企業業務上,銷售收入744億元,同比增長23.8%;消費者業務上,銷售收入3489億元,同比增長45.1%,占總營收48.4%;雲業務上,上線超過160個雲服務和140個解決方案,與夥伴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0個可用區,全球發展合作夥伴超過6000家,AI服務在10大行業超過200個項目進行探索。

10:17

郭平: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但是也最容易從外部加強。

未來華為將努力排除外部干擾,改進內部管理,堅持合規經營,確保業務連續和健康發展。

10:16

華為在中國,歐盟,非洲,中東,亞太,美國業務均穩定增長。

10:15

華為消費者和企業業務增長迅速,持有人數因為研發周期略有下降。

10:14

2018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凈利潤5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1%。

2018年華為研發費用達1015億元人民幣,投入占比銷售收入14.1%,位列歐盟發布的2018年工業研發投資排名第五位。

華為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4800億元人民幣。

(華為區域數據)
(華為業務數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集團有多大,看看此文就懂了

導讀:華為集團有多大,看看此文就懂了。1、華為集團到底有多大?世界500強,營收比BAT的總和還要大,全球17萬名員工,通信業務全球第一,手機業務全球第三......就連名字也和中興一起被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