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2017大戰:這些技術突破會撬動行業格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智慧型手機全球一年銷量達15億部,中國作為製造大國,承載了其中大多數加工製造業務,產業鏈發展和完善達到一個空前繁榮規模。

同時,以華為、OPPO、vivo和小米等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品牌,從雙攝像頭、快充、紅外識別等技術開始,已然通過新技術差異化,國內銷量反超蘋果、三星,逐步引領手機行業趨勢風潮。

一個例證是,蘋果手機是在國內手機廠商之後採用雙攝像頭配置。

有一個說法是下一代蘋果手機可能會採用國內手機幾成標配的快充技術,更進一步,無線快充技術也在研發之中。

2016年下半年始,國內各大手機廠商集體走上拉升品牌形象、提高旗艦機售價之路。

發掘新技術作為賣點成為手機品牌當務之急。

2016年國內比較熱門的新技術,包括全網通和4G+、指紋識別、NFC、快充、雙攝像頭。

這些技術逐漸普及,成為標配。

不過,很多技術仍有待完善。

騰訊科技(微信號:qqtech)發現,去年雙攝大多數停留在初級層面,雖然兩個攝像頭,但有些是一個拍彩色,一個拍黑白方案;有些是一個是遠景,一個是近景方案。

有的拍攝遠景根本不清晰,便故意模糊一下,做成景深效果。

類似不足之處,需要技術上創新和疊代。

之於手機廠商,創新升級是競爭利器;之於用戶,也是更換手機動力之一。

由此,手機品牌商、專業分工獨立出來的上遊方案供應商,以及手機整合設計者們各展其能,紛紛在螢幕、拍照(雙攝像頭、雷射對焦)、快充、識別(指紋、紅外和虹膜)等等技術上尋找新突破。

「2017年的布局大戰已經拉開了,但是很多公司還沒意識到危險。

」手機ODM廠商聞泰某高管告訴騰訊科技。

聞泰是手機原始設計製造商,向上對接供應鏈技術創新,向下感知價格波動和產能。

他預計,沒有提前做好準備的廠家,上半年就會遇到風險。

在手機產業集中度日益提升的今天,新技術升級換代時跟不上步伐,將導致競爭中落下身位。

而此時,一波新技術、新變化已經在通往2017年新手機的路上。

技術創新魔力

2014年,一家瑞典的做手機指紋的20人小團隊,在中國幾乎無人知曉,但是,它的技術被華為手機研發部門採用之後,情況很快發生變化。

華為需要此技術用於最新的旗艦手機Mate7,主打便捷和安全賣點。

據當時產品經理李小龍說,當時指紋識別需求處於早期,全球來看成熟技術不多,團隊也不多,華為派人和瑞典小團隊一起工作加快進度。

後來,這家叫Fingerprint Cards(FPC)的公司供給華為第一顆指紋傳感晶片FPC1020,反映在華為手機成本中是多出100多元人民幣。

這並沒有妨礙其後來一段時間裡成為華為指紋識別唯一供應商,成為跟隨華為手機終端業務一起速猛增長的公司。

進入華為供應體系之後 2 年裡,FPC 的營收規模擴大了 20 倍以上,成為業內巨頭。

巨大的需求刺激了競爭對手出現。

指紋識別領域,市場份額最大的是FPC,後面又出現國內的匯頂科技、美國的新思。

匯頂科技創始人張帆曾對外宣稱,2015年指紋晶片出貨超過一千萬片,銷售額超過10億人民幣,「我們下一個目標是銷售額100億人民幣。

小小指紋的戰爭遠沒有結束。

2016年,匯頂科技自研的升級版指紋技術——活體指紋識別分別進入中興、魅族和金立手機中。

售價6999元起的金立M2017手機上根據血流、血壓來判定的活體指紋技術被當作高檔機型重要賣點介紹。

2017年的指紋識別升級不僅僅是活體指紋技術,匯頂科技目前正在推介一種更先進的升級技術,叫作IFS(全稱為「Invisible Fingerprint Sensor」)。

手機廠商無需在手機蓋板或者後殼上開孔放入指紋識別模塊,而是將指紋識別模塊放至在觸控面板之下。

只需要在手機螢幕上輕輕一點,用戶就可以喚醒、解鎖手機。

手機廠商不需要改變原有外觀設計風格,更符合Android用戶使用習慣。

活體指紋、IFS有可能成為2017年指紋新方向。

但是,還有其它可能。

上述可歸屬於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另外還有光學(新思收購的上海籮箕)、虹膜(藍思科技)和超聲波(高通)三種方案,雖然目前還沒有電容式穩定和主流,不排除有朝一日後來居上可能。

有一種說法是三星note 7手機虹膜識別後面有藍思科技量產支撐,因為陷入手機自燃事件,虹膜的威力未呈現出來。

不過,從榮耀發布的帶有紅外人臉識別的手機來看,已引起一些用戶好奇心。

當然,紅外識別需要不斷地讓前置攝像頭處於開啟狀態,攝像頭又是手機里功耗最大的部件,非常耗電,另外還有誤差大的缺陷。

儘管演示的時候比較酷炫,但要讓用戶全方位滿意尚需時日。

對虹膜識別的批評意見主要是擔心手機無法有效區別人眼是有意地動,還是無意運動,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虹膜技術可能只是一個噱頭。

相比之下,光學手勢識別應用可能更容易,手勢識別只要定位人的幾個動作,根據不同的動作實現不同的功能、打開不同的程序。

另外,手勢識別可以關閉,方便管理。

它成為2017年最有可能挑戰電容式識別的新技術。

中國資本力量

智慧型手機大受歡迎之後,一些手機品牌應運而起,背後供應商也找到機會飛速發展。

各路資本嗅覺靈敏,追逐新機會和新技術而去。

首先是資本證券市場。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6年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中,智慧型手機相關企業共有26家。

做電池的比亞迪,供應觸控防護玻璃面板和觸控模組的藍思科技,以生物識別技術為主的匯頂科技,提供攝像模組的歐菲光和舜宇光學科技,生產螢幕的京東方A、深天馬A,甚至做手機殼的長盈精密,都在其中。

其中長盈精密市值從2015年約188億增長至2016年235億,在這些公司中市值墊底。

2007年上市至今的舜宇光學,2016年市值增長2倍至333億元左右,共中雙攝像頭市場的興起是重要因素。

而提供生物識別技術的匯頂科技,2016年股價連續拉了20個漲停,市值達到457億,一度要趕超晶片公司聯發科。

國內併購資本也表現饑渴。

2016年12月1日晚傳出消息,北京君正公告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北京豪威(Omnivision)和思比科。

豪威科技的攝像頭晶片產品被廣泛應用在包括蘋果iPhone在內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中的攝像頭中,主要競爭對手有索尼、三星和奇景光電(Himax Technologies)等。

「這是很大的一個布局」,了解國內外晶片行情與地位的聞泰高管對騰訊科技說。

一直處於產業鏈下游,擁有巨大市場,卻只能賺取代工費用的國內玩家不甘於目前市場地位,向上游要晶片話語權的願望格外強烈。

豪威因其漫長的私有化歷程為業界熟知,1995年成立於美國,原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後由北京清芯華創等中國資本組成的財團私有化回歸國內。

2015年在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中的占有率僅次於索尼,位居全球第二。

2016年,索尼攝像組件被OPPO、vivo和努比亞等一些注重拍照的品牌一起捧為「神器」,初顯同質化競爭之虞,市場平衡、牽制力量開始聚集。

「豪威有了國內資金支持,與加工銜接順暢之後,站穩中端市場,朝高端邁進,超過索尼、三星,在高端市場占據更多份額的可能多了幾分」。

手中有兩家晶片創業公司的支國平告訴騰訊科技。

機會點在手機雙鏡頭配置流行,包括鏡頭、攝像頭晶片(CIS)和攝像模組在內的技術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通道,性能上更准、更快的雷射測距和對焦成為新寵。

作為手機主要功能的拍照,又將有一輪新的比拼。

這一點,在vivo11月推出的Xplay6已經初步呈現,這款手機採用了2PD全像素雙核對焦技術,暗光時也可以較快速對焦,最快對焦速度可至0.03秒。

雙攝像頭如此有前景,來自以色列的Corephotonics 公司去年來也來到大陸想分一杯羹。

這家公司的技術除了可以提高相機在弱光時的成像質量,還可以在不使用移動鏡組的前提下,給手機增加光學變焦功能。

據說,本身是蘋果手機供應商。

升級,繼續升級

拍攝之外,手機螢幕依然是2017年競爭重點。

去年,OPPO、vivo均表示上游AMOLED屏供應壓力大,OPPO副總裁表示,因為三星AMOLED螢幕供應不足,換成JDI螢幕,手機厚度增加0.35毫米,影響銷量20%。

OPPO、vivo吃過虧之後,今年據說已經把螢幕訂單下到了年中,其中一家公司甚至已經提前付了一大筆錢。

近幾年,AMOLED螢幕憑藉全彩化、色彩飽和度高、省材料和省電等多重優勢受到手機旗艦機型青睞。

國內天馬屏適時地找到機會,成為挑戰者,現在業績上升很快,已經成為小米、魅族、聯想和華為的供應商。

2016年上半年,深天馬A實現營業收入49.70億元,利潤總額3.0,4億元,同比增長10.13%。

目前正處於重組停牌之中。

螢幕在相同效果之下,會儘量追求薄。

In-Cell/On-Cell螢幕是將觸控層和顯示面板整合在了一起,OGS螢幕是將保護玻璃層和觸控層整合在了一起。

為了爭奪產業話語權,觸控模塊廠商力推OGS,而顯示面板廠商如LG、三星、夏普等則力推In-Cell/On-Cell。

現在國內趨勢已然明確,因為In-Cell/On-Cell技術要比OGS等傳統方式再薄1~2毫米,預計2017年In-Cell的屏會占據60%以上。

換句話說,用戶手中的手機會更輕薄。

AMOLED屏的潛在挑戰來自柔性屏。

這一塊,國內廠家想在韓國強勢的包圍中有更多作為。

京東方人士告訴騰訊科技,預計2017年下半年,京東方兩條柔性屏會投入量產。

此類螢幕不用投射發光,可以摺疊,功耗和色彩表現上都好過AMOLED屏,更重要的是,因為沒有過去五層工藝,它更加薄。

華為早已成為京東方的戰略合作夥伴,全球範圍來看,液晶面板業因為投入大、風險高,廠商數量不多,華為早早談定京東方,牽制三星戰略意圖明顯。

至於京東方,國內不惜血本的補貼之後,何時自身能造血頗受關注。

最後是快充技術的升級。

2016年的快充,速度已經提升,90分鐘內可以充滿4000毫安的大容量電池,問題是發熱比較嚴重。

2017年可能會解決發熱問題。

同時,預計速度可以進一步提升50%,實現60分鐘內充滿4000毫安電池。

華為2012實驗室利用石墨烯基高溫鋰離子電池技術起到了刺激作用。

該技術用於華為榮耀Magic手機上,屬於低壓大電流快充技術,降低了內阻,提升了散熱,45分鐘可以充滿2900毫安的電池。

明年將有更多手機在快充技術上追趕。

硬體之外

去年12月16日,華為推出第一款人工智慧概念手機——榮耀Magic,引發市場關注。

其中,Magic Live系統帶有的一些智能用法,在著力解決安卓作業系統卡頓問題之餘,似乎為未來手機軟體發展探索出一個方向。

聯繫此前錘子手機發布的One Step和Big Bang等智能、便捷應用,可以預想,2017年手機上將會有更多此類初具智能的用法。

假以時日,或可能構成早期小米MIUI類似的粉絲聚集效應。

當然,這要看背後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水平的發展,以及語音識別的科大訊飛等公司還能有哪些突破。

人與手機的語音交互,仍然不能形成硬需求。

不過,硬體之外,軟的部分智能化趨勢已經確立。

最近的美國CES展上,華為終端CEO余承東再次提及智慧手機概念,他把智慧手機看作是人工智慧的有效載體。

余承東說:「目前,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與數字世界相連,未來智慧手機將遠遠超越通話和上網設備的功能,不僅成為每個個體的貼身、貼心的助理,甚至成為人的分身,同時直接向現實世界和向人發起信息流。

目前,華為已經投入重兵研究人工智慧,並計劃在下一代海思晶片中嵌入人工智慧方面的技術。

華為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研發投入每年三四十億美元。

這些研發投入不僅有照相機、處理器和算法,還包括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晶片、軟體等。

創新投入是個長期過程,少則三五年,多則八年、十年才見效。

但是,一旦某項投入出現創新效果,被廣泛接受,其釋放出的能量將加速自身前進,讓對手追趕不及。

這家早期通過不斷地技術創新、整合應用來拉升品牌形象並嘗到甜頭的手機公司,並沒有打算停下腳步。

顯然,關於手機的新技術創新,遠未到山窮水盡地步。

作者:卜祥 來源:騰訊科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機華為Magic發布,哪些標的公司水漲船高?

2016「月經」的手機發布會和如海的機型。譬如小米今年已發行13部,魅族更勝一籌發布了14部新機,華為也發行了12部。在國內手機市場繁榮的同時,產品同質化加劇,讓人眼前一亮的手機真是屈指可數。前...

「活體指紋檢測」技術 讓指紋「活」起來

人民網深圳3月23日電(王星 夏凡)指紋識別技術,已在智慧型手機上廣泛運用。但指紋也並非萬無一失,竊取偽造輕而易舉,給移動支付帶來巨大安全隱患。3月17日,這一難題在深圳被破解。匯頂科技發布「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