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開服背後,華為雲的模式和自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公司把眼光不止放在中國市場,他們最後都會面對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全球化。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數字化轉型基礎設施的雲計算,顯然也正在成為全球化的開路先鋒。

這是因為雲計算具有天生的國際化特質,一家雲服務商不可能只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為用戶提供服務。

給用戶提供一個面向全球化部署的數據中心資源,正是雲服務商的核心價值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3月15日,華為雲宣布新增香港數據中心開放服務,也就有了更多解讀的價值和意義。

毫無疑問,華為雲香港數據中心的正式啟動,宣告了其全球化市場拓展的提速,也為世界帶來更多中國的計算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這背後代表了中國科技行業發展的新高度,也必將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海外企業走進來的全新支點。

香港開服的背後

對華為雲而言,香港數據中心的啟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香港連接著10條海底電纜和多個陸上光纖電纜系統,是通往亞太,以及是中國和全球市場區域的樞紐之一,對華為雲完成全球基礎設施布局,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海外企業走進來,以及香港本地企業的業務創新都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

所以,在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看來:「香港在華為雲全球化布局中格外重要,我們希望通過努力,成為香港市場最主要的雲服務商,並成為香港市場面向企業創新最主要的推動力量之一。

回頭來看,華為雲BU去年3月正式成立,並在一年之後就宣布香港數據中心的啟動,其全球化布局之所以如此快速和堅決,背後的原因無疑有三個方面:

第一,對於志在全球化發展的華為雲來說,雲計算髮展不等人,快速切入也順應了市場發展的大勢。

數據顯示,到2019年全球雲計算市場收入規模將達到1410億美元,比2016年的700億美元市場規模翻倍。

由此可見,作為改變未來商業競爭格局的重要基礎設施,雲計算蘊藏著巨大的戰略價值和產業機遇,也正處於市場爆發的前夜,也將會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早布局也意味著早收穫。

第二,華為雲全球化布局本身具備良好的基礎,華為雲此前就選擇了一條「差異化」的全球化布局之路。

在歐洲和拉美市場,華為雲就與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法國電信密切合作,推進夥伴公有雲業務快速發展。

而香港數據中心的落地,則為華為雲布局亞太市場提供了支撐。

顯然,華為雲全球化擴張的步伐幾乎是與中國市場同步的。

第三,雲計算今後會形成一個全球性的生態平台,在這個生態里,所有的廠商實際上都處在網絡中,由此給用戶形成一個大的網絡,這個大的網絡必須是國際化的。

同樣,要為用戶提供真正的雲計算服務,雲服務商也必須是一家全球化企業。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此前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本地服務團隊,讓華為云為全球的合作夥伴提供上雲服務支持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時華為雲全球化的服務落地能力,也為華為雲的國際化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華為雲全球化主打「三張牌」

我們知道,鄭葉來此前曾表示:「以後,無論全球有幾朵雲,華為雲一定是其中的一朵。

華為每進入一個產業,一定是希望作為引領者,對於公有雲也是如此。

數據顯示,2017年華為雲銷售收入超過5億美元。

截至目前,華為雲已發布14大類100+雲服務,60+解決方案。

在用戶數、資源使用量方面實現300%的增長,雲服務夥伴超過2000家。

可以說,華為雲對確定的方向總是「不遺餘力」的前進,也說明了過去一年來華為雲圍繞「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持續構築的強大競爭力得到了市場認可和驗證。

首先,從有技術角度看,華為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已經證明了自己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技術研發能力,在其涉足的每個領域都成為了佼佼者。

特別是華為雲提供了從晶片到業務的一棧式整體解決方案,持續圍繞客戶的需求,不斷拿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不僅打消了眾多傳統客戶上雲的顧慮,更增強了他們選擇華為雲的信心。

第三方機構的肯定也再次證明了華為雲的過硬實力。

最新的Forrester Now Tech報告中,華為雲被評估為具備全棧能力,且全球業務覆蓋的公有雲平台。

在最近Analysys易觀發布的IaaS市場實力報告中,華為雲占據領先者象限,且是進步最快的雲廠商。

其次,從有未來的角度看,目前雲計算的發展從Cloud1.0時代走到了Cloud2.0時代,市場上也出現了「生於雲」和「長於雲」兩種類型的企業。

所謂「生於雲」是指創新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他們的應用大量部署在雲計算上,從一出生業務就跑在雲端;而「長於雲」是指政府或大中型企業,他們面臨的挑戰是雲上敏捷的應用與企業傳統IT架構之間存在大量的衝突,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包含有私有雲、公有雲在內的混合雲模式是最為現實的解決方案。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是「長於雲」企業中的典型代表,在服務政府和中大型企業方面有深厚的積累,目前已服務海內外8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政府客戶。

可以說,華為雲天生為政企客戶而生,在提供混合雲的同時,結合華為雲線上線下的服務能力,真正為政府和大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一片肥沃的黑土地。

企業和政府是Cloud2.0階段主要的兩大類客戶,對雲服務商而言其競爭力表現在全堆棧技術能力和線下服務能力,而這正是華為雲所具備的優勢之一,可謂獨有的華為雲模式。

更重要的是,華為開放共贏的的生態模式也驅動了生態的發展,合作夥伴可以與華為雲一起走向全球市場,實現商業成功。

在全面雲化的大背景下,合作夥伴選擇華為雲,也正是在選擇更加光明的未來。

最後,從值得信賴的角度看,華為始終堅持業務邊界,重申了華為對雲計算時代自身角色的定義。

具體來說,華為不用技術的手段在後台獲取客戶的數據,承認和尊重企業的數據主權;不將客戶的數據進行商業變現,永遠不強迫企業跟華為交換數據;開放自己雲和大數據的能力,幫助企業來處理數據,發揮數據的價值,同時也代表了華為不與合作夥伴展開競爭。

所以,華為雲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成為恪守邊界的雲服務商,通過「斷舍離」,華為雲無疑將能得到客戶的信任、合作夥伴的信任,從而走出更加廣闊的天地。

對此,鄭葉來強調:「我們的核心價值是提供一個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值得信賴的雲基礎設施,為華為雲的客戶、合作夥伴、應用開發商提供支持,我們希望做一家真正中立的雲服務提供商。

「全球一朵雲」生態加速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繼香港開服後,華為雲俄羅斯也即將迎來開服,在主流的公有雲服務提供商中,華為雲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當地落地節點的公有雲。

由此可以判斷,快速擴張中國市場,並通過香港拿下亞洲其他市場,而其他區域通過「合縱連橫」策略實施穩健開拓,可能是華為雲全球化現階段的主要目標,這也讓華為「全球一朵雲」的生態戰略得以加速落地。

在這個過程中,華為雲的全球化戰略也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長期承諾對公有雲業務的投入;二是華為雲的目標更為長遠。

具體來說,當下的全球雲市場,儘管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公司市場份額雖然占優,但華為雲已在多個場合強調了雲的重要性,並長期承諾戰略投入公有雲業務。

其次,和中國其他雲服務商單純的出海相比,華為雲不僅僅輸出技術,更希望建立本地化的雲生態系統,所以華為雲的全球化的目標和格局更有含金量。

正如鄭葉來所言:「華為做每個業務,一開始就是全球化的,我們希望幫助更多的企業走向全球。

不過,對華為雲而言,未來全球化的各種困難也是客觀存在的,除了直接面對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主要對手競爭之外,華為雲在各個區域市場也還面臨本地雲服務商的競爭,更面臨著來自技術與服務、文化與語言、政策與法規等領域的挑戰。

但總的來說,向雲轉型已成為業界大勢所趨,華為雲全球化的機遇大於挑戰。

從中國走向世界,華為雲的快速發展,將讓它成長為一家全球雲計算市場頗具份量的公司,也會蛻變成中國科技行業面向世界的一張全新名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公有雲「大航海」時代的華為雲

近兩三年,中國主流公有雲廠商無一不加快了全球化的進程,而國際公有雲巨頭,如AWS、Azure,也通過與本地IDC合作的形式將公有雲引入中國。中國公有雲"出海",國際公有雲入華,開啟了一個公有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