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系統到底能不能夠像印度KaiOS那麼成功?成第四大作業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幾天谷歌將華為重新加入到了最新的安卓系統的合作名單之中,我們很難斷定谷歌「分開又和好」的想法到底是為了什麼。

但是谷歌在此之前切斷了華為手機所有與移動GMS應用的授權,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把華為手機中的應用商店、地圖、郵箱、播放器等等功能都移除了,華為手機無異於變成了一台功能機。

也正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華為拿出了研發了七年之久的鴻蒙系統,「華為智慧型手機變功能機」這個噩夢也才退散而去。

現在的谷歌找華為和好,但是華為好像已經不在乎了。

因為鴻蒙系統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那麼鴻蒙系統到底能不能夠像印度的KaiOS那麼成功?成為第四大作業系統?


其實KaiOS並不是一個多麼成熟的作業系統,印度在2017年的時候,才基於Linux推出的KaiOS系統。

KaiOS系統本質上不算是一個完整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系統,更像是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和功能手機作業系統的結合體。

從功能機的角度上來說,它比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更省電、更省內存,但是它基於Linux的特性又可以兼容現有的大部分的安卓應用,例如谷歌地圖、谷歌搜索等等應用,可以讓它輕鬆的適應當前的安卓軟體生態環境,並且保證不會落後。


KaiOS能夠獲得成功,除了它解決了軟體生態的問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擁有者。

KaiOS的擁有者是印度最大的民營電信公司Reliance Jio的創始人安巴尼。

當時安巴尼為了推廣KaiOS向廣大的電信用戶表示七個月內免費、任意的使用他們的電信網絡服務。

印度的上網環境本來就有點落後,在「七個月的免費網絡」的鼓勵下,KaiOS成功的應用在了印度市場當中。

截止到現在為止,KaiOS已經擁有了上億人的用戶數量。


那麼安巴尼為什麼要虧著本去推廣KaiOS呢?這實際上在背後下來一盤更大的棋,他想做第二個蘋果公司。

因為當印度用戶習慣了KaiOS之後,它可以根據KaiOS做出自己的硬體,然後再在硬體的基礎上推出自己的軟體生態,有了自己的軟體生態就可以推出自己的軟體服務。

從而把硬體、軟體、服務三個環節都給封閉,實現一家獨大。

目前谷歌都已經「服軟」,開始為KaiOS適配一些相關的軟體。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米進軍印度市場的時候就是依賴性價比路線,但是安巴尼的性價比路線更為「殘暴」。

用戶交摺合人民幣157元的押金就可以從安巴尼那裡獲得一台搭載KaiOS的手機,還可以免費使用36個月的網絡服務,36個月後還能夠憑著這台機器退回那筆押金,你說狠不狠?當然,安巴尼到現在在手機業務上都是虧損的,這都是依靠自己的雄厚的財力支撐著的。

你可以把安巴尼看作是一場豪賭,贏了就擁有了第三大作業系統,輸了就虧掉無數的資金和成本。


我覺得華為的鴻蒙系統和印度的KaiOS不一樣,鴻蒙系統在系統性能上比KaiOS更好,而且它是一個完整的智能作業系統,能夠兼容的硬體更多。

同時華為手機的用戶數量也足夠多,華為推廣起來的力度也比KaiOS要小很多。

更重要的是我們更渴望擁有自己的作業系統,這才是最大的原因。

在現在這個情況、這個時候,你覺得華為的鴻蒙系統能夠成功嗎?這也取決於我們,而這個機會也是千載難得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鴻蒙」作業系統如何打敗谷歌,蘋果?

華為鴻蒙OS將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將這些設備)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且該系統是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能兼容全部安卓應用的所有Web應用。若安卓應用重新編譯,在華為OS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