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據為中心 英特爾打造良性循環推動計算創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至頂網伺服器頻道 08月31日 新聞消息(文/李祥敬):當前,我們處於一個數據洪流的時代,大數據浪潮滾滾而來,蘊藏著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和價值。

而釋放數據的價值,需要計算力,需要計算創新。

計算離不開晶片,晶片行業作為IT產業的基礎,可以支撐萬物互聯時代的計算力、存儲、通訊的需求。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

在近日舉行的2018(第十六屆)中國集成電路技術應用研討會暨南京國際集成電路技術達摩論壇」(CCIC 2018)上,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同與會人士分享了計算創新以及摩爾定律等熱門與前沿話題。

以數據為中心 英特爾持續推動計算創新

過去半個多世紀裡,我們經歷了計算的不斷演進。

最初的計算是服務於日常工作中的任務,把生產效率提高。

後來,有了個人計算機、筆記本等,電腦的應用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上網方式,通訊方式,交流方式。

再往前進一步,當我們有了手機,我們其實進入了一個場景計算。

進入場景計算,大家開始體會到人工智慧帶來的好處,再往前一步就進入了智能計算時代。

所以,在宋繼強看來,計算從生產率計算向生活方式計算、場景計算、智能計算等持續發展,計算的多樣性愈發明顯,多個不同的生態圍繞多個不同的計算類別,這種計算的多樣性將無處不在。

在計算創新方面,摩爾定律是熱議的話題,宋繼強分享了他的觀點,鮮明地指出「摩爾定律的經濟效益將繼續存在」。

在宋繼強看來,智能計算之前的計算時代,它的發展是符合貝爾定律的,每個時代都有占據主流的計算機設備類別。

而到了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計算時代,可能不再有單一的主流設備類別。

摩爾定律能給我們直接帶來的紅利越來越少。

但是,宋繼強說,結合登納德縮放、波拉克法則和摩爾定律,可以構建一個連接起價格、集成度和性能這三個相關因素的用戶價值三角。

當人們說摩爾定律已死時,他們通常是指用戶價值三角的一條或多條邊,而並不是特指摩爾定律那一邊。

「摩爾定律的經濟效益將繼續存在,雖然這個速度不會像以前那麼快,但將持續存在」,宋繼強表示。

英特爾持續創新推動半導體製造技術的發展。

「10納米明年量產,並且明年年底可以看到使用10納米主流晶片的計算機系統能夠上市。

而在10納米的基礎上,7納米的進展也非常好。

通過10納米階段研究和生產的歷練,我們後續對於7納米的生產,比如功耗、密度還有性能的可控性,包括對於日程的預測的準確性上都有更大的提高和信心」,宋繼強說。

在半導體封裝方面,通過採用超微縮技術,英特爾讓單個晶片的成本加速降低。

結合超微縮以及多節點技術集成,英特爾不斷強化以數據為中心的產品領導力,為客戶提供不同類型的晶片。

英特爾以「混搭」異構設計,連接不同製程工藝生產出來的「小晶片」,採用全新的2D和3D封裝技術,能夠以超高能效移動設備的功耗,提供強大的PC性能。

依靠彈性的架構,這種「混搭」晶片可以適應軟體的要求,也就是說硬體架構是匹配軟體,從而實現硬軟的最優化。

在通訊領域,英特爾整合無線、計算和雲,端到端地加速5G等技術的發展。

在存儲領域,英特爾傲騰技術實現了革命性的高吞吐量、低延遲、高服務質量和高耐用性,加速現有應用程式,提供全新的超凡體驗。

對於現在晶片市場的發展,宋繼強表示,英特爾在自己的優勢行業比如PC一直沒有停止創新,雖然這個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但是英特爾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建設。

未來,英特爾會以PC為一個主航線,在物聯網、智能零售、智慧家居等領域不斷擴展。

良性循環 英特爾數據戰略共贏未來

在數據時代,各種數據不斷產生、存儲、傳輸和分析等。

「計算的英特爾以數據為中心,就意味著不是服務於某一個具體的設備類別,而是服務於數據的整個『生命周期』。

通用計算、AI計算、通訊、存儲,包括最新的非易失性存儲都是不可缺少的,這構成了我們整個晶片的戰略。

」宋繼強說,萬物智能互聯的數據流動需要端到端的晶片支持。

英特爾是一家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英特爾的數據戰略,就是端到端的增長的良性循環。

這包括,前端的產生海量數據的物和設備,雲端的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網絡等,以及存儲、FPGA和5G等加速技術。

「這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環。

設備本身可能不具備所有的感知處理能力,但是有了雲端和邊緣的支持之後,可以不斷升級改造,利用別的設備給它帶來的增值性能,這樣就有了更好的能力。

我們希望這個循環一直循環下去。

」宋繼強說。

關於人工智慧,宋繼強表示,感知(並行計算)、決策(串行計算)、行動(實時計算)等在真實世界中是同時進行的,需要不同計算架構晶片的支持。

你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來實現多種晶片架構的優化組合,比如CPU、GPU、FPGA等。

這就需要相應的廠商具有多種晶片的組合,而不是單一的產品。

「我們比較關注的是性價比比較高的異構計算平台,也嘗試了用CPU加上FPGA,加上ASIC方案,提供比較靈活的計算支持。

英特爾以多元的技術和產品組合,滿足多樣的應用需求。

從傳統模式到深度學習的計算晶片,再從以LOIHI為代表的神經擬態計算晶片到量子計算,英特爾廣泛布局,推動AI計算創新。

「英特爾現在14納米,10納米,7納米會分別出不同種類的晶片,這些晶片可以靈活組合起來,形成應對不同市場的產品。

比如我們的FPGA可能跟Movidius,或跟某一款CPU一起組合,形成一個封裝好的晶片環境。

在AI時代,不是一種晶片包打天下。

AI只是一個工具,你要把它放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才能發揮作用。

」宋繼強說。

同時,英特爾在AI領域並不止是單純提供晶片,還有軟體堆棧,以及行業解決方案,比如比如說金融領域、無人駕駛領域等。

為了幫助用戶最大化硬體的能力,英特爾給出軟體方面的支持,包括數據的採集、存儲、通訊等都要為AI進行相應的定製。

AI應用很多是需要端到端的支撐,不僅需要端的能力,還需雲的能力。

在這一過程中,英特爾提供了端到端的方案。

現在AI晶片市場非常火爆,比如國內就有很多專注於AI晶片的創業公司。

宋繼強表示,在晶片領域,特別是AI晶片,一定要選好場景,保證從設計到最後使用這條線是貫穿的,軟體的配合也可以跟上的。

如果說場景不確定,我先做了晶片,再去推給可能的客戶。

你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客戶需要什麼功能,能力的範圍在哪裡,系統接口要求等等。

這就變成你在跟平台公司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而對於大型網際網路廠商自研AI晶片,宋繼強說,網際網路廠商是英特爾的大客戶,彼此一直保持著持續性溝通。

這些廠商的AI晶片大多是加速模塊,仍然需要配合英特爾的處理器。

這是一個增量市場,並不會對英特爾構成衝擊。

因為隨著AI的發展,這些網際網路廠商在後端對於數據的處理需求就越大,也會帶動英特爾處理器的快速增長。

「總之,隨著數據洪流的到來,未來對計算的需求是一個增量市場,這裡面的機會對英特爾很大,包括網絡升級、邊緣計算等。

抓這些增量的機會,市場這個盤子就會越來越大。

過去的十幾年,英特爾始終跟中國的產業屆,還有學術界、政府密切合作。

在中國半導體發展的過程中,英特爾會繼續增強合作,一起合作共贏!」宋繼強最後說。

工業控制系統邁向開放 你想好如何進行安全防範了嗎?

本文源自至頂網伺服器頻道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後摩爾」時代挑戰:一款晶片難打天下

過去的50年,計算機的底層元件都遵從著「摩爾定律」,即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集成在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隔18到24個月將增加一倍,計算成本呈指數型下降。但事物發展終有它的極限。隨著工藝從微米級到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