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財報大比拼 我們發現了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觀察者網TMT報導】8月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財報季。

本周四,阿里巴巴公布2018財年第一季度(2017年4月1日-6月30日)業績,財報顯示,該季度收入達人民幣501.84億元(74.03億美元),同比增長56%。

其中以天貓為主的核心電商方面,收入為人民幣430.27億元,同比增長58%。

就在阿里財報公布的三天之前,京東也公布了財務數據,而與阿里巴巴亮眼表現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雖然京東營收達到 932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43.6%。

但如果根據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京東同期凈虧損 2.87 億人民幣。

中國兩大電商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天貓GMV增速超京東

儘管此前阿里巴巴宣布不再公布GMV(商品銷售總額),但在這個季度,阿里公布稱天貓的實物GMV同比增速達到了49%,國際零售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6%;數字娛樂業務營收僅同比增長30%,上季度同比增長234%;當季中國零售平台年度活躍買家增至5.29億。

與此同時,阿里的毛利潤率也維持在高位,且隨周期波動。

阿里毛利潤率峰值出現在Q2、Q4,2016年Q2為63.5%,2017年Q2達65.2%。

而京東發布的最新財務報告顯示,京東收入和GMV同比增長為44%和46%。

根據此前市場數據,上一財年天貓的GMV為15650億元,而京東的GMV為6582億元----市場傾向於認為,體量相較天貓小很多的京東,在同比增速上本應該遠遠領先天貓。

京東營銷費用大漲 毛利率首次下降

但實際上,京東唯一增速顯著超過天貓的,只有市場營銷費用:以2017Q1為例,京東收入和GMV同比增長分別是40%和42%,營銷費用控制在39%,但在最新一期的財報中,京東的營銷費用則高達41億元同比增長63%,即便是整體運營費用也攀升到了44%。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京東首次營銷費用大幅超過GMV以及收入的同比增幅。

營銷費用的增長早有端倪,在今年的618大促期間,京東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銀進行市場營銷。

但營銷費用花出去了,收入的增速卻卻沒有趕上營銷費用的增長,這在京東歷次的財報中尚屬罕見,成本激增還極大地影響了京東的毛利率(此處毛利按照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履約成本計算得出),2017年第二季度,京東毛利率(不含JD Finance)為6.7%,首次下降,出現明顯拐點。

Maybank Kim Eng銀行的亞洲網際網路和電信股票研究主管米切爾·金姆(Mitchell Kim)認為,阿里巴巴集團之所以能夠在與京東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在於毛利率。

京東的財報顯示其毛利率有所下降,而阿里巴巴集團的毛利率與此前一個季度相比則上升了540個基點。

「我們並未預料到如此強勁的(毛利率)擴張。

」金姆說道。

好在京東並非花的每一分錢都毫無意義。

在評價用戶質量最重要指標ARPU(平均每用戶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e)上,即用戶質量京東略勝一籌。

根據雙方的財報,以本季度阿里巴巴收入501.84億元,除以4.66億活躍用戶,平均每位用戶僅為阿里貢獻了108元人民幣,而京東的收入為932億元,除以2.583億活躍用戶,平均每位用戶為京東貢獻了361元人民幣,為阿里的三倍。

財報公布後的市場表現懸殊

由於阿里巴巴和京東同為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在雙方先後公布二季度財報之後,華爾街市場迅速作出反饋,但雙方的表現卻大相逕庭:本周四,阿里巴巴在美股收漲2.77%,報163.92美元,創收盤紀錄新高,市值超過4173億美元,盤中一度漲逾5%。

而手京東大跌6.53%,市值大幅縮水約40億美元至578.8億美元,自8月8日股價創新高以來已連跌7日。

實際上,相比絕大多數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京東的財報表現已屬不錯,但為何財報公布後的市場表現和京東懸殊?

有分析人士認為,京東之所以能夠獲得相當高的市場估值,是因為其在國內的主要對標目標是阿里。

作為國內電商行業的佼佼者,京東的面前只有阿里這一座大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資本市場認為京東有挑戰阿里的潛力。

但隨著本季度財報的出爐,在阿里體量遠超京東的情況下,竟然還有更快的增速,資本市場對京東的信心自然也隨之動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