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場中場休息,請給中國手機智造多一點時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產智慧型手機廠商在市場份額上攻城略地,但利潤率低下賺不到錢,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從功能機時代到智能機時代都是如此,在專利、技術上受限於國際巨頭,在供應鏈上也經常受制於人。

但話說回來,正是由於多年來在手機行業中低端市場的積累、性價比路線的堅持,才有了國產廠商今天的成績。

近期,國內通信界權威通信院發布了《2017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報告中顯示1-6月份國產手機廠商出貨量達到2.16億部,占同期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90.5%。

而國外品牌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不到10%。

2017年6月國內外品牌手機出貨量構成

這是來自國內的數據統計,同樣國際知名數據調研公司IDC也給出了相似的報告。

其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0.8%。

國內出貨量前三的華為、OPPO、vivo均超過蘋果三星。

這些數據乍一看還挺喜人的,國產廠商終於超越洋品牌牢牢的占穩了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但是國產手機廠商依然在專利技術和供應鏈方面受制於人,八九成行業利潤都被蘋果和三星等國際巨頭收入囊中。

行業利潤被美日韓國際巨頭攫取

這番言論有足夠的數據支撐,從國外知名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去年數據來看,全球智慧型手機2016年的營業利潤為537.72億美元,蘋果一家就占據79.2%,高達499.97億美元;三星位居其次為83.12億美元,占整體的14.6%;而國內行業老大華為營業利潤僅為9.29億美元,占比才1.6%。

像OPPO、vivo兩家加起來占比還不到3%,利潤之和也僅為15.83億美元。

我們再來看Strategy Analytics調研的全球手機廠商2017年一季度的數據,蘋果雖然出貨量下滑但是其利潤占比依然高達83.4,同比去年提高3.6個百分點。

三星受爆炸門影響低於去年同期的21.9%,還是占到了12.9%。

作為對比,國內手機廠商就比較可憐,利潤份額前三甲分別為:OPPO的4.7%、vivo的4.5%、華為的3.5%。

國產廠商的供應鏈之殤

就目前而言,幾乎所有的國內手機廠商都需要從國際大廠採購所需的包括螢幕、處理器、內存、快閃記憶體、CMOS等手機元器件。

由於都不國際大廠壟斷,因而國內廠商在議價能力和供應上沒有發言權,在國內廠商發展勢頭正好時,也會經常被國際大廠在供應鏈上掐脖子。

最著名的「掐脖子事件」 要屬去年底的華為Mate9 Pro ,這款當時手機由於發布後一直處於缺貨狀態致使業界埋怨華為耍猴時,業內分析師坦言三星限制了華為的AMOLED螢幕的供應;而華為年初廣受爭議的「P10快閃記憶體門事件」,其根源也是出在了供應鏈上,三星再次限制了華為的UFS晶片供應。

返回來看, 國產手機廠商在手機晶片方面更是嚴重依賴於進口。

國際手機晶片巨頭美國高通公司憑藉技術優勢,在中高端市場領域成功碾壓台灣手機晶片企業聯發科,高通的中高端手機晶片受到包括三星和一眾國產廠商的熱捧,其晶片供應出貨量在市場中占比超過50%,聯發科和三星的供應占比不敵高通。

而在手機螢幕方面,韓國三星、LG,日本的夏普、JDI等巨頭也基本處於壟斷地位。

而在日漸流行的OLED屏領域,三星更是占據了市場的90%以上,其產品在確保正常自給之外,還大量供給給國內手機廠商。

目前業內已知的消息,三星已經與蘋果簽訂了1.6億塊OLED面板的供應協議,吃掉了三星近八成的產能。

而以蘋果在手機領域的影響力,OLED螢幕必將在智慧型手機上加速普及,屆時三星的供應鏈壟斷地位將會更加明顯。

而在國內基礎薄弱的快閃記憶體領域,手機廠商同樣是依賴於進口。

國際上快閃記憶體/內存主要供應商為三星、海力士、東芝、閃迪、美光、英特爾等六家企業。

這六家企業的壟斷地位決定著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市場行情。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上的手機內存、SSD固態硬碟、U盤在內的存儲設備均在漲價。

存儲設備漲價背後無疑是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漲價,不可避免的導致了智慧型手機領域價格上揚。

對於影響智慧型手機拍照的手機鏡頭,國內國際主流手機廠商都無一例外的選擇了索尼,索尼手機攝像頭在高端市場領域占有近50%的份額,幾乎是手機攝像頭領域的壟斷寡頭了。

國產供應鏈日漸成熟分割壟斷

值得慶幸的是,面對國際巨頭在手機供應鏈的壟斷,國內的智慧型手機供應鏈近年來也在迅速成長,使國產手機廠商在智慧型手機元器件採購上多了選擇。

具體表現在手機晶片、手機螢幕、手機攝像頭等領域。

在手機處理器方面,像華為海思、小米澎湃、展訊、聯芯等大陸廠商,包括我國台灣手機晶片廠商聯發科,都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比如,華為海思旗下最新的麒麟960處理器,在性能和網絡方面已經成功超越高通驍龍820系列;而初出茅廬的小米澎湃首款晶片S1,在性能和網絡上也能達到高通驍龍625的水準。

在手機螢幕方面國內企業就可圈可點了,像京東方、柔宇科技、和輝光電、天馬微電子等國內面板廠商具備規模量產的能力。

像柔宇科技就在柔性屏方面頗有建樹,其已經做出了全球最薄0.01毫米的彩色柔性顯示屏;而以AMOLED屏見長的京東方也已經成功進入了蘋果iPhone8的螢幕供應商。

國內面板廠商在OLED螢幕上發力,也將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手機廠商手機螢幕的供應鏈問題。

在手機攝像頭方面,國內的舜宇科技、豪威科技、格科微、思比科等廠商也都有不錯的發展勢頭。

像舜宇科技曾經就為華為 P9 系列提供了攝像頭模組,豪威科技和格科微 兩家主要以中低端手機攝像頭CMOS占領國內市場,並且也在中高端手機晶片領域發力。

我們看到,由於受制於技術和供應鏈,國內手機廠商整體利潤率都很低,基本上是靠著薄利多銷才得以生存。

像華為這樣擁有研發技術實力的廠商都受制於供應鏈,更別提其他體量小的廠商了。

不過,面對供應鏈被國際巨頭壟斷我們也不要滅自己志氣。

畢竟,國內的手機元器件供應鏈也在日漸成熟。

我們也要寬容一些給中國智造一些機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量無利,國產手機廠商的「巨嬰」時代

進入下半年,網際網路上半年各大數據都陸續的被公布,7月10日,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7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1~6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16億部,占到了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