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血海血拚記!余承東:中國將有更多「華為」崛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血海血拚記!余承東1.7萬字宣言:未來全球主流手機只有3家,中國將有更多「華為」崛起!

胡文

「文過是非」按語:8月25日,由深商總會、深商聯主辦的「深商黃埔軍校第19期 ——深商名企走進華為」活動在華為大學舉行。

作為教官,華為消費者BG CEO、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為120名深商企業家作了題為《CBG成長、發展與願景》的授課。

24年華為職業生涯,余承東歷任3G產品總監、無線產品行銷副總裁、無線產品線總裁、歐洲片區總裁、戰略與Marketing體系總裁等,見證了華為一個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尤其是在領軍華為終端後,華為智慧型手機由中國十名開外一躍成為世界第三,使余承東成為手機行業的網紅和大V。

余承東語速極快,在長達一個半小時、多達1.7萬字的演講中,將個中艱辛、痛苦和願景盡數道來,坦率真誠而又幽默智慧,但出現最多的高頻詞就是「艱難」,令在場企業家為之動容。

為此,「文過是非」歷時5小時整理,並加註標題,以饗各位。

尊敬的會長,還有各位企業家、各位同仁,首先代表華為熱烈歡迎大家來到華為進行交流指導,借這個機會非常感謝大家對於華為的支持,這麼多年來對華為從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支持和幫助,我剛剛也見了很多朋友使用華為手機,我代表華為終端、華為消費者業務感謝各位大佬們對華為終端的支持,表示非常非常感謝,謝謝!

我1993年加入華為,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華為的第一代數字交換機開發人員,我是從學校里跑到華為來的,在清華開始做的,我們家在農村,相對比較窮,弟弟妹妹都在上學,我爸爸感覺壓力很大,說你趕快去工作,後來假期做項目做到深圳來了。

1993年,作為改革開放前沿,深圳有很多機會。

當時覺得華為雖然小,但是挺不錯的,也很喜歡。

當時有些校友在那裡,本來跑去看的,後來覺得很好,他就動員我留在這裡,後來就再也沒回學校了,在華為幹了快25年了,從1993年初干到現在,也見證了華為從很小的小公司成長到今天,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今天看到各位企業家,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可能比我在1993年的時候看到的華為更強大,華為那時候才200多人,相信在座的各位未來會成長成比華為更強大的企業。

我在華為這麼多年,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公司很小的時候,任總就很有夢想,一直有追求。

任總說我們要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當時覺得很難,當時華為才20多個研發人員,兩三百人的小公司。

後來,華為從中國慢慢成長起來,後來從農村走向城市,又從國內走向海外,用任總的話說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我在華為20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華為的路走得很艱辛,很艱難。

大家可能今天看覺得華為還不錯,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過去走過的路都是非常艱難的。

最近這幾年我乾的最艱難的事就是我在做終端,又一次體會到艱難。

華為運營商業務慢慢做到行業老大的位置,無論是收入、利潤還是市場份額都做到全球第一,但是我們在終端領域就不可同日而語。

我覺得一個企業發展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我相信各位企業家,你們在各個行業都會面臨著很激烈的競爭,我今天做的手機行業,他們開玩笑說不是紅海行業,是血海行業,智能終端領域目前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最早在華為做交換機,後來創建華為無線通訊部門,經歷了非常艱難的道路,後來慢慢取得一些成功,成為世界行業第一;之後我做了華為歐洲區總裁,3年時間把市場份額從不到3%做到市場份額第一,大概接近10%。

一、血海里拼殺出來的「世界第三」

這幾年做終端這一塊,我是從2010年開始從歐洲回國,2011年開始擔任華為集團的CMO、戰略與Marketing總裁。

我可能不是特別喜歡這個崗位,當時終端這一塊,因為華為以前是做運營商。

2011年之前,華為在做運營商定製,做網絡設備做數據卡,華為在這方面做的很成功了。

後來華為做了第一款3G手機,2011年智慧型手機一起來,蘋果2007年發布Iphone第一代,2010年、2011年後來的三星galaxyS、S1、S2,慢慢取得很好的成功,整個行業在迅速往智慧型手機轉移。

但我們做的第一款手機沒有人願意用,我們自己的員工都沒有人願意用,當時我們就在這個會議室開會,旁邊的三個階梯教室,每個教室坐得滿滿的,我說用華為手機的人舉手,結果只有兩個人,而且那兩個人還是我們自己員工用來做備用機,當時華為手機自己員工都不願意用。

開始我們的終端是盈利的,做低端定製,做港口數據卡還是盈利的,但後來中期一看華為掙錢,大家都力量做,搞得這個行業根本不賺錢了。

那時候面臨什麼局面?要不我們就放棄這個行業,任總說我們的基因不太適合做B2C的東西,要麼就放棄不幹了,怎麼辦?要不要做?我跟任總說給我們一個機會試試看能不能做起來。

那時候我接手終端,在「中華酷聯」里,華為是最弱、最小的,我們在中國終端市場排不到前10名,在海外是沒有品牌的,沒有品牌的產品是很難的。

在運營商定製的時候,做的都是便宜機,150美元以下,甚至幾十美元,當時很多項目都是虧損的。

這個階段非常艱難,任總讓我們向中興學習,中興當時的終端收入比華為強。

2012年,我跟任總請纓說我自己來干吧。

當時其實壓力非常大,第一因為我們不掙錢。

第二因為我們的生意模式沒辦法繼續下去了,還有這麼多人要養活。

當時我做了一個決定,我們放棄低端,往中高端走。

這個事情在華為公司內部爭議非常大,很多領導得反對我,說華為適合做又好又便宜的東西,不可能做高端,因為沒有品牌,做高端等於死掉。

同時,放棄運營商的低端定製,做自有品牌,從運營商市場走向開發市場。

因為我們沒有品牌,我們要做華為自有品牌的中高端產品,運營商不接受,就很難了。

然後我說,運營商定製市場不做了,寧可砍掉,當時壓力非常大。

我堅決做自己的品牌,從開放市場做起,從Marketing做起。

這個轉型道路是非常艱難的,因為當時快死掉了,還有1萬多人要養活,你要開始掙錢,要開始轉型的時候死掉怎麼辦,我們開始業務往這邊遷移,一方面產品砍掉,一方面做中高端產品,我做的第一代T1總共賣了20萬台,後來做Mate1 賣了10萬台不到,然後一步一步堅持,後來我們開始做P6,終於開始取得一些成功,後來做Mate7又成功了。

那幾年壓力非常非常大,一方面把業務轉移掉,另一方面公司給的收入利潤考核指標都要問題,因為完成不了就要下課了。

當時我做終端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還有CEO,之前在我的崗位上之前已經犧牲掉三位副總裁,其實他們都是很優秀的人。

這是一個行業問題,華為做B2B生意做慣了,做B2C的行業賽道不同、機制不同。

我當時做了決定,從運營商市場走向開放市場,我們開始走精品路線,做了幾個戰略調整,調整之後堅定不移的走,改善產品的設計,產品質量迅速提升,然後做精品,當時蘋果的成功也是靠精品,三星也是一款精品Galaxy S賣的非常成功。

我們堅持這條路線走,壓力非常大,但是我們堅持走過來了,每年一點一點的改進,一點一點的提升,剛開始雖然很艱難,我認為最艱難的是,其實我們做華為的第一代產品 P1 是很不錯的,但是因為我們沒有品牌,我們在中國的品牌調研,2011年國內在提示下的品牌知名度小於3%,海外只有百分之零點幾。

那時候營銷費用沒有那麼多錢,所以壓力非常大。

我每年持續增加品牌投入,同時讓產品盈利,可能產品是好產品,但是賣不掉,因為消費者不知道這個品牌,非常非常難。

過去那個過程是非常艱難艱辛的道路,消費者不認可。

當時我提出產品要做精品,要構築品牌和渠道、零售。

後來我們就開始做生態,做用戶經營。

我們這幾年在中國構築了安卓生態,用華為手機、華為雲服務可以保存照片、視頻、文檔、通訊錄等等。

手機丟了不用鎖卡,先提前發個信息鎖住,找回來,我手機丟過好幾次,後來全找回來了,過去我丟過的手機從來沒有一個找回來過,但是使用華為手機,註冊華為雲服務,用手機找回功能,可以把手機找回來,我們做了一個生態,方便消費者,哪怕手機丟了,手機壞了,即使找不回來,也可以通過雲端把通信記錄、照片、通訊錄、備忘錄全部找回來,很方便。

其實我們通過遠程定位可以把手機找回來,我每次手機都找回來了,最長一次丟手機是在香港,去年丟了一個多月,我的華為手機一開機就寫著「請聯繫電話XXX,把手機還給我」,後來拾到者可能不好意思了,給我來了電話,把手機還給我了。

華為這幾年走的終端路線非常艱難,我們當時轉型的時候,任總給我發了一個獎,是中國航母「遼寧號」的模型,零獎金。

其實那年公司給我的指標完成了,但是覺得我們不夠好,當年的收入增長其實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開玩笑說任務完成了考核指標還給個零獎金,其實可以看出當時做得不夠好。

我們原來比對手差,開始超過了對手,我們前年收入做到超過200億美元,利潤做到20多億美元。

去年我們做了270億美元收入,今年估計能做到340億美元收入。

這幾年變化很大,這個行業非常殘酷,原來市場上的面孔已經見不到了。

在華為做的過程中我們面臨很多挑戰和爭議,開始我們做網際網路平台,發布了華為榮耀手機,當時包括任總在內的領導都很生氣,因為我覺得電商很有前途,我們傳統的手機行業需要給零售商大概25%—30%的點,而電商的成本大概只需要5%左右,所以成本差20%多,任何一個行業成本相差20%是具有顛覆性的。

後來小米很成功的時候,華為高層做了另外一個決定,說我們放棄華為品牌,直接搞榮耀,直接搞電商。

因為在做榮耀的時候,任總說對啊,你做的很成功,榮耀有網際網路的成本優勢、宣傳優勢,做到中國第一,為什麼不做呢?對此,我意見不同。

我見任總兩次都沒搞定,電話也沒搞定,我只好寫了一個正式報告,說明我們的追求是什麼,是超過蘋果、三星,而不是成為另外一個小米。

因為電商市場份額當時占了不到20%,80%是在線下,現在線上大概接近30%了。

我說我是要追求80%還是追求20%?另外就是高端機,蘋果三星的高端機全是在線下賣出去的。

我們要想成為蘋果、三星的話,我們不應該放棄線下市場,不應該放棄華為品牌。

任總看了覺得有道理,最後行使了否決權,任總很少行使否決權,他救了我一命,他老人家還是非常開放。

另外,我堅持要做高端,反對聲音非常大,認為高端不是華為,華為沒有品牌,做高端沒有戲。

但是我認為,華為的優勢是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如果我做低端產品,我比任何公司都優秀,我不是低成本公司,如果大家的獎品都用日元來發,我們可以做低端機,如果我們還用人民幣來發,成本這麼高,我們技術創新、優勢領先,沒辦法做低端機,因為低端機利潤率太低了,養活不了,會虧損,所以我堅持要做高端機。

今天我們其實經歷了很多失敗,P1、P2、Mate1、Mate2都失敗了,其實都是很好的產品,但都失敗了,後來P6開始獲得成功,Mate7獲得大成功,Mate7我們都沒想到,當時出來產品我們中國區訂貨做了計劃8000台,說我們只能賣出去8000台,後來我罵了他們,我說8000台連研發費用的1%都不夠,然後增加到5萬台,結果一上市供不應求,幾十萬台都不夠賣,一下子紅遍大江南北。

因此,在最困難的時候,最絕望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可能就成功了。

這幾年我們把產品質量迅速提升,解決了很多問題。

這幾年我作了一個決議——很艱難的決議。

我們以前做海思晶片,做得很差,要放棄的話是虧損,要不用它的話,永遠成長不起來,要用它的話競爭力又很差。

我堅持在很差的情況下做到比較差、有點差,後來到慢慢接近一點,再到950開始慢慢領先,960領先,下周去德國發布華為10納米的970晶片,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帶有人工智慧處理器的,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個Pre5G、4.5G的晶片,非常強大,領先於蘋果和三星。

我們從嚴重落後一路走上來,慢慢領先,一路走過來很艱難,我們在上面做了50多億電晶體,非常非常龐大的一個系統。

我總結這些年,我們在做一個商業領域的時候,如果看準戰略方向的話,要有堅持精神。

另一方面,在華為如果你說戰略方向正確,堅持干,如果每年收入利潤指標都虧損,如果每年的收入利潤增長指標沒完成,也早就下課了。

因此,所以市場和考核都是非常殘酷的。

其實這個行業挺艱難的,因為這個行業本身是一個紅海行業,任總講的一句話很有道理,「我們過去的成功不是未來的有效項目」,我就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和團隊。

二、 華為核心競爭力:「2+1」

華為有一個很好的文化,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爭論,可以吵架。

有時候意見相左會有爭論,炒得有時候很激烈,有一次在公司董事會上,我很生氣,把手機砸了,兩部手機砸桌子上,任總說這麼多年來沒有人這樣做過。

那次真把我逼急了。

但是我覺得華為公司有個文化還比較好,還是比較包容,比較開放的,允許不同意見的爭論,不會在一條路走到黑,走到死。

華為公司如果一條路嚴重走錯了,每個人都看出來了,肯定要校正過來,華為是一個自我批判意識非常強的公司,而不是一條路走到黑的公司。

我一直覺得正確的要堅持,我堅持自己的觀點,這一點有時候很得罪人,有時候真的很傷感情,但是總的來說,我覺得華為還是一個比較有自我批判精神的公司。

我加入華為快25年,許多同學都問我,你們華為是什麼樣的公司,有什麼特點?任總對我們每個人要求兩點:一是客戶導向,現在叫「以客戶為中心」。

二是艱苦奮鬥,現在叫「以奮鬥者為本」。

再就是,對管理崗位的要求有自我批判精神。

這就是「2+1」,堅持20多年來一直沒變過。

因此,創始人對於一個公司的文化來說是十分關鍵的。

華為的文化以任總為首,任總是一個能吃大苦、耐大勞,不追求個人利益,擁有自我批判精神,玩命乾的人,老人家70多歲都那麼玩命,我們也不好意思偷懶,我在華為幹了25年了,基本上沒有什麼周末,每天回去很晚,偶爾回去很早,家裡基本不留飯,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回家吃飯。

我們確實是一個挺苦逼的行業,挺辛苦的。

如果今天我要做運營商業務,可能就比較輕鬆一點了,但做消費者業務,還是在創業階段。

我們在3年前從10名開外的中國衝到世界第三,今年還是全球第三,但是有望這一兩年會變成全球第二的份額,我希望四五年內有望市場份額做到第一。

我們現在在有些國家做到市場第一,中國7月份市場份額做到了第一,義大利上個月剛剛成為第一,超過了三星、蘋果,芬蘭今年年初已經超過蘋果、三星,市場份額第一,還有波蘭等國家也是。

但是,我們大部分國家市場份額和蘋果、三星還有很大差距,尤其在高端機市場上,蘋果市場份額在5000元以上的份額還是比我們高。

在中國市場,高端機市場只有兩家廠商,只有華為和蘋果,三星已經被搞沒了。

在座很多企業家用華為手機,十分感謝,華為這幾年在手機方面的研發費用投入超過中國100多家手機公司研發費用總和還多,我們很多的技術創新爆發力還沒出來,今年的Mate10和下一代的P系列競爭力會越來越強,我自己提出的團隊目標,我們準備要取代蘋果,要引領行業。

賈伯斯在的時候,每人都期待發布新的蘋果手機。

我希望將來能夠等華為出個新手機,我們要買個華為手機,對此我堅定不移往這個方向走。

我跟團隊說,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甩掉別人一條街的技術,領先別人一大截。

大家關注續航、照相、外觀漂亮、性能,要領先別人一大截才行。

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堅持往這個方向去努力。

在這方面,我們一些技術創新研發的爆發力還沒有出來,需要一個過程。

今年我們的收入大概做到330億,我接手的時候是20、30億,漲了10倍,從不賺錢虧損變成盈利。

但是利潤率跟蘋果一比差距很大,蘋果利潤率非常高。

我前年收入過了200億,任總對我說,恭喜你年收入終於趕上蘋果一個季度的利潤了!我這是反諷我們,我們還要追超蘋果。

現在運營商業務是我們最大的業務,終端是第二大業務,但是我估計明年,最晚後年會成為華為第一大業務。

因為華為運營商業務市場份額、收入都是市場第一,運營商業務我們一家超過除華為之外的所有廠商總和,除了愛立信、諾基亞等等,但是整個蛋糕太小,總共才1100多億運營商市場,華為份額已經做到400多億,已經做到市場第一了,這一領域的增長空間是有限的。

大家看上半年的年報,運營商業務增長緩慢,但是終端快速增長,企業市場還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但是規模比較小。

所以我估計終端業務估計明年會做到400億,後年有望做到500億年收入,我估計5年可以做到年收入1000億美元,利潤也會增長,可能沒有蘋果這麼高利潤,但是也會提升。

手機行業確實是很苦逼的行業,很多企業都虧損。

我要是只追求項目利潤的話,早就下課了。

任總強調要健康發展,要降低庫存風險,持續健康發展,避免腐敗,這都是十分正確的,堅持把質量做好,樹立口碑。

這些年,華為的堅持是對的。

大家說了手機行業各領風騷三五年,今天可能行,未來能不能活下來?可能未來就被人幹掉了。

但是華為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因為現在有生態體系,華為有雲服務、華為支付、華為帳戶,希望能黏性客戶。

為什麼我們做PC、平板、智能家居、穿戴?我們希望為消費者提供全場景的智能生活體驗,圍繞著衣食住行起居全場景式的生活體驗,我們在電腦上面也可以有華為雲服務,你的文檔、照片、視頻、通信記錄都可以在電腦同步,帳戶、雲服務同步。

我們的MateBook做到全世界最薄,是最極致的,性能不錯,賣得也不錯,我們剛開始起步。

很多人看到我們發布電腦後說余總怎麼做電腦了?電腦現在是紅海行業。

我說兄弟,我現在在血海領域,不差做紅海了。

我們的戰略圍繞著全場景的生活體驗,大家在家裡有辦公的需要。

另外,我們手機將來有更多的辦公,我們今年發布的Mate10有更多的辦公服務,可以接大螢幕、鍵盤、滑鼠,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工智慧。

這幾年華為手機能做到現在這個地步,連續3年,質量和售後服務滿意率還是客戶第一的,部分國家做到第一,大部分國家還有改進空間。

我們Mate系列的手機續航明顯優於蘋果、三星,大家用了應該知道,如果想把續航更好的話,在手機電池設置欄目裡面,可以把APP後台有個權限關掉,讓手機更省電。

我們希望有更好的生態優化,後台管控做得更好。

大家用了我們的Mate7、8、9,我們續航能力很好,充電速度非常快,比Iphone快400%,差不多5倍,我們的照相效果也很好,希望替代單眼相機的作用。

未來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裡不是做廣告,希望各位領導用了華為手機後有什麼不滿的可以告訴我。

三、中國企業的最大挑戰:品牌

對於華為來說,我們現在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呢?就是品牌的構築,高端品牌的構築還需要時間,還有差距,讓消費者感覺到更加高端,保時捷版本手機還是賣得很好,可以加價到2萬多,現在還是1.7萬在賣,馬上還會發布下一代的保時捷手機。

華為手機品牌在高端業還要提升,尤其在海外很多國家,蘋果、三星還是高過我們,部分國家超過三星,還沒超過蘋果,我們在最高端市場上的品牌要樹立起來。

華為當時樹立品牌,中國的消費品牌沒有一個進入Intergram TOP100的,中國大陸沒有任何一家企業進去,兩三年前華為是第一家進去。

之前華為品牌在海外知名度幾乎為0%,現在品牌知名度80%多,中國接近97%、98%,我們在Intergram排名一路往上升,將來有希望做到前10位,我們不斷進行品牌投資,不斷做好高端產品來拉升品牌。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品牌還是很艱難的,你做的產品沒有品牌,沒有額外的附加值,就沒有別人利潤率高。

當時Mate7賣的很好的時候,有人問我成本要不要500塊錢?我說天啊,成本能做到這麼低嗎,我成本很高。

手機行業利潤率真的很低,華為利潤率比中國其他品牌高很多,但是還是太低,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提升品牌。

而未來最大的挑戰就是提升品牌,怎麼做品牌?我們自己員工不太懂,這是一個學習過程,各位企業家要做品牌,怎麼去做?因為華為之前做B2B業務不需要做品牌,全球400個國家,華為直接銷售,不需要做品牌,但是做消費品全球70億人口,沒辦法全部Touch到,所以做消費品的品牌怎麼做還是一門學問。

一個偉大的體操運動員去扔鉛球鏈球很難,如果一個扔鉛球的運動員去跳體操更做不了,翻不了跟頭。

因此,每換一個賽道都是很不容易的,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你要按照這個行業的規律來辦事,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個行業可能積累了很多年,它有它的規律,要學習這個規律。

我在華為遇到很大的問題,我們的幹部轉不過來思維。

我們以前做B2B生意,做B2C生意很難轉過來。

人最難改變的是自己,過去越成功往往越難改變,因為他按照過去成功的模式來做,按體操的方法來做鉛球,把自己摔死了。

因為規律不一樣,這是對人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以前給運營商做低端的定製,本來做的是B2C的生意,但是做B2B的模式做,我們給運營商做了給他,他來賣,我們不管,渠道、零售都不用管,那是用B2B的模式做,用B2C的模式來做根本做不了,在這方面我遇到很大的挑戰,人的模式、思維非常難改變。

我們面試了很多幹部,做B2C的人一定要有學習能力的人,沒有學習能力的人基本搞不定,一做就是死。

另外,從業界要吸納優秀人才,加上華為自己的人一起來做,用任總的話說是要用「混凝土」團隊來做。

全部用業界的人到華為來,對華為不熟也不行,全部用華為的人,沒有人帶著干也不行,所以人才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研發人員,尤其需要渠道零售和品牌營銷,加上華為自己的人一起干,邊干邊學,找到自己的逃路,要找到業界最優秀的人來干,加上華為自己最優秀的人,組合起最強大的團隊。

根據我的觀察,大多數中國企業家對於怎麼做品牌缺乏概念,可能一個非常偉大的優秀企業家,對於品牌也沒有概念。

我很感謝任總讓我在歐洲工作了3年,那3年對我的眼界提升非常大,雖然那時以做B2B為主,但是那三年為很多同事為老婆買奢侈品,我慢慢知道奢侈品意味著什麼,看了很多書籍,學習和琢磨品牌。

其實在這中間,包括品牌、設計、調性、品位,這是我們很缺乏的。

我給我們團隊說,我給我老爸老媽在安徽農村蓋了房子,給他花錢裝修,裝修的味道一看是鄉土風格,品位也很LOW,但眼界就是這樣,沒辦法。

其實人的眼界決定境界,我做華為無線產品的時候,我提的口號就是,「定位決定地位,眼界決定境界」。

四、核心產品干不過別人就有問題

網上說我是余大嘴,我屬於什麼風格呢?我就是實話實說的人,用我們家鄉話說是「半吊子」或者「二百五」,雖然是正確的話,但不代表任何場合都能說,說了會傷人,證明情商低。

說的是真話但不代表都能說,這是我的毛病。

我帶領的團隊說實話要培養大家敢拼敢打的氛圍,有不同意見可以爭論,一旦達成共識就全力以赴的執行,錯了敢於改正。

在這一點,我說我們團隊要有兄弟姐妹般的情誼,大家要胸懷大志,我在各個崗位上帶出的徒弟都是華為軍團裡面最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團隊,能啃硬骨頭的團隊,源於我們團隊的士氣、意志和戰鬥力,不是我個人有什麼能耐。

這是我從小時候打架總結起來的規律,安徽土話有一句: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我就屬於不要命的。

最後我把打我的人打趴下就成了「孩子王」,他們都聽我的。

我從小就總結了規律,後來我上小學的時候,我總結了規律,第一別人不敢欺負我,欺負我一定把他打趴下。

第二個就是學習成績我們班一定要拿到第一,包括體育比賽,誰擅長什麼分工,拿第一。

我發現我們班凝聚力很強,士氣非常強,戰鬥力非常強,所以人是有意志,有爆發力的,人往往決心不夠大,其實團隊是非常有潛力的,我從那時候總結出來,我們在高中的時候,我們在一班,我說我們要變成第一。

後來分班到另外一個班了,我說沒事,我們要再次得第一,包括體育都得第一,這就是團隊的追求。

後來包括讀本科、研究生的時候,覺得很容易成為第一,我認為人的追求高度決定了,只要用心動腦筋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

我並不比別人聰明,就是人要敢於挑戰,敢於追求,我自我總結就是這樣。

工作中也是這樣,我帶領的團隊團隊能打勝仗,能打硬仗,大家願意跟著我干,我吹的牛兄弟們能實現,不管是你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問題,我們一起努力搞定它。

不管能力高低,大家有幹勁,努力團結。

所以我說我帶的團隊有兄弟姐妹般的情誼,幹得好的人,有能力的人要給他更大的責任,不適應的、掉隊的就淘汰了。

我進入華為的時候做軟體工程師,後來因為還沒拿到研究生文憑,只能按本科的待遇。

後來很快我就出來創建華為無線,華為交換機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大家不知道是誰做的,後來成為華為很重要的賣點,那是我做的。

後來做華為無線的時候,當時無線產業很沒經驗,摔得頭破血流,後來我做的第一個產品ETS給華為掙了20多億美金,這是1996年的時候。

我最大的體驗是,一旦產品干不過別人還是有問題的,公司的機制和文化即使很好,但是關鍵產品、核心產品干不過別人,還是有問題的。

無線產品總裁曾經換了幾任,後來我上去很多人說余承東很激進,任總說讓他試試,我看他能行,結果上去不到兩年的時間,我把對手干翻了。

我記得有一年有人跟任總開會說你是NO.1,你的產品解決方案是NO.1,你已經是第一了。

任總說我們差距很大,我們要向別人學習,人家說你學啥,別人應該學你。

後來客戶一走,關起門就把我們罵了一頓,說你怎麼忽悠別人的,我們怎麼成了第一了?後來當所有的客戶告訴我們,我們是第一的時候,任總終於想明白了,說我們成為第一了。

而以前見到客戶,任總都說這不行,那不行,都是批評我們,也是刺激我們。

一個團隊真的要有追求,後來任總把我調到歐洲區,因為歐洲的市場份額很低,幹了十來年,市場份額3%不到。

任總提出目標,3年干到市場份額第一,這下死定了,無線幹了十幾年做到第一還有可能創造奇蹟,這個市場根本沒幹過,肯定死定了,但是那3年我們搞定了,用了3年時間把市場份額做到第一。

我們的做法跟別人不一樣,我第一年延續以前的打法,第二年改變打法,引導意向招標,第三年我們取得全勝,像閃電戰一樣迅速搞定歐洲。

因為之前做了很長時間的鋪墊,因而一舉突破。

我們以前做歐洲市場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華為品牌不被認可,我們要引導賣出合適價值。

我們的設備雖然賣的貴一點,但是整個生命周期比其他品牌的價值高很多。

我離開歐洲的最後一年,2011年春天我才交接完成,我們基本席捲了整個歐洲,從搞不定到一夜之間占領所有的運營商,成為歐洲市場的份額第一。

因此,我認為大家要敢于思考,敢於突破,不要被常規思維所拘泥,要敢於變著法的干。

五、中國將有更多「華為」崛起

總之,人不要被對手嚇住。

我這幾年在崗位上老是覺得很艱難,經常覺得競爭很強,差距很大。

但是堅持過來以後,慢慢的我們也在迅速成長,慢慢的強大,趕上超越的過程,我們一直說要有敢於挑戰的精神,敢於闖的精神,在座的企業家也是各個領域的精英,擁有企業家精神,非常令人敬佩。

如果沒有敢闖、敢幹、敢拼搏的精神,中國社會不可能進步。

這幾年我深刻感受到,中國企業真的進步很大,我做消費者業務,我從歐洲幹了3年回來,這幾年做終端,發現過去很多零部件都是日韓、台灣企業做的東西,慢慢中國企業能做了,所以中國企業實力還是慢慢提升,在高端領域,像華為通訊網絡設備做到技術領先、世界第一還是偏少了一點,但是我相信未來10年、20年,還是會有更多的「華為」起來。

我在歐洲工作3年,我接觸了很多猶太人。

我認為猶太人和華人是世界上最牛的人,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是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子女教育,每個家庭都重視孩子的教育,這是非常可怕的;二是重視重視家文化,重視家庭。

同時,中華傳統文化還很節儉。

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但是三大文明都消失了,中華文明是唯一生下來的,中華文明號稱有4300年的歷史,是唯一倖存下來的,存在總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不說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是存在能生存下來一定有它的原因,中華文化雖然有糟粕,但一定有我們的精華。

重視子女教育,家文化、再加上勤儉,這些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使中華文化非常強大,這一點上一定要有自信。

在華為,我也找到了一些自信。

1993—1994年我已經聯繫好了準備出國,雖然我在清華沒有畢業,但是國外的通知書和獎學金都拿到了,美元都裝在錢包裡面。

當時我到東北去開局,去了遼陽、本溪、鞍山三個地方,從瀋陽坐長途汽車到鞍山,結果下了長途車站去解決出現的問題,結果一摸口袋,發現錢包不見了,美元、身份證全部丟了。

有人說老余就是因為這些東西丟了所以不去美國了,錯了,因為當時我找到了成就感。

那時遼陽、本溪、鞍山都用了我們的交換機,而裝一台交換機很貴,有錢人才裝得起,我找到了成就感,我覺得我在華為做的事情很有價值,用不著去美國了。

1997年清華被稱出國預備役學校,90年代的時候清華同學基本都出去,我有一個同學不想出國,因為他父母不在國外,找了一個女朋友必須出國,女朋友說你不出國我將來嫁給你有什麼用,他很鬱悶,被逼出國。

當時出國風氣很濃,當時因為這個原因我找到成就感所以沒有出國。

這幾年,任總經常跟我們提出目標。

我們說不可能實現,但是每次都超額完成實現。

任總是一個非常玩命的人,非常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人。

我以前什麼風格?我以前吊兒郎當的,公司交給我一個什麼活,我做完了自己愛幹嘛就幹嘛,自由散漫的風格神。

後來做了管理者,任總經常半夜打電話,周末打電話,問的都是工作的問題,後來我也養成了習慣,基本上空閒的時候也在思考工作,甚至偶爾跟家人吃飯也在想著工作,把心都用到工作上去了,被他老人家薰陶影響。

我以前不是這個風格,但是做了管理者之後變成了這個風格,整天想著工作怎麼做好,沒有什麼生活質量了,把工作變成唯一的愛好了。

但是確實要注意身體,每年體檢都發現身體質量下降。

但是為什麼沒有倒下?我在本科、研究生同學有些倒下了,有些同事也倒下後來通過運動又好了。

我為什麼沒有倒下?我性格本身是樂觀主義精神,在華為這些年經歷了困難,創立無線的時候,當時不懂做無線,遇到了很多問題,頭破血流。

當時心裡鬱悶,我經歷過很多鬱悶。

做終端的時候也很鬱悶,經常被任總罵,說不掙錢,說你是笨蛋啊,天天被批。

但經歷困難的時候大家堅持住,最後活過來了。

六、未來全球主流手機廠商只有3家

關於跟蘋果、三星的市場份額問題。

其實5、6年前我接手這個業務的時候,我說這個市場競爭這麼激烈,未來手機廠家不會超過4家,幾年過去只剩下3家,蘋果、三星、華為,當然中國還有很多廠家。

我說未來3—5年,中國廠家會洗牌,大部分會死掉,很多廠家已經被淘汰了,從100多家到活下來的越來越少。

我仍然堅持認為,在全球市場,未來手機品牌不會超過3—4家,全球品牌可能還有一些支線。

就像飛機製造業,最初很多廠家,現在還有幾個支線飛機廠家,但是主流廠家只有波音和空客兩家了。

將來手機行業也會是這樣,可能只有3家主流廠家,還有一些分支廠家,我仍然堅持這個觀點。

為什麼?因為未來的技術創新和投資規模很大,如果你沒有一定的規模,沒有一定的投資強度是趕不上的。

華為的手機研發我們有大概1.5萬人,而別人每一家只有1000多人,所以未來差距巨大,我們晶片研發就有5000多人,力量還沒有爆發,否則未來玩不起這個遊戲。

在這方面,我想對於華為的通訊網絡設備也是這樣的,以前有很多廠家,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等等十幾家公司,現在變成兩家了,一是愛立信,和新愛立信合併。

新諾基亞合併了諾基亞、西門子、朗訊等等,現在就華為、中興、愛立信、新諾基亞。

北美的企業都消失了,摩托羅拉消失了,朗訊消失了,朗訊是全球通訊的支付發明者,北電是光通訊支付發明者,全部消失了。

總之整個行業是非常殘酷的,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全球主流廠家3—4家,我現在改為3家,還有一些少量的分支廠家,做細分市場的。

中國市場將來手機廠商也不會超過3、4家,淘汰起來非常殘酷,這是歷史發展必然。

三星在中國市場曾經很厲害,Note7電池沒爆炸之前,已經跌出前五了,現在變成第七了。

現在很多家已經消失了,中國市場非常殘酷,非常血腥。

沒有實力,這個遊戲玩不下來。

七、要有甩別人幾條街的核彈技術

我跟團隊說,2014、2015年華為終端為生存而戰,這兩年如果生存不下來,我們會從地球上消失了,因為華為有利潤考核,如果做不上去,任老闆就把業務關了。

2013、2014年我們為生存而戰,活了下來,成為世界第三。

2016、2017年我們為崛起而戰,我們要從第三名跨越第二、第一。

2016年沒死掉,2017年看來又死不掉,還在持續增長。

我認為可能2018年開始,華為終端會真正走上崛起之路。

就像我當年回去做華為無線產品線總裁的時候,我跟團隊說,2018年我們會走上崛起之路,我離開那個崗位已經10年了,我說我們希望2018年變成2008年的無線產品線,我們真正走上崛起之路,不僅把對手甩掉,還要一路崛起。

我們無線產品線創造了華為集團70%的利潤貢獻。

整體來說,過去這是華為不掙錢的業務,但是我們把它變成華為最值錢的業務,未來的消費者業務明年最晚後年會成為華為第一大業務,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至於作業系統的問題,華為完全具備開發自有作業系統的能力,華為是全世界唯一一家能夠給安卓做換心臟手術的公司,我們是第一家解決安卓卡頓問題的公司,即解決越用越慢卡頓問題的公司。

在這一點上,我們完全具備做新的更優的作業系統的能力,但是為什麼沒做?是因為生態體系的問題,但是未來能不能做?我不敢說,未來有可能,因為未來人工時代來臨,從APP時代會走向API時代,從應用時代走向WEB時代,以前都是APP時代,企業有PC上的,現在基本走上WEB運用,雲服務。

這個時代走早了,我也會變成先烈。

我們要在恰當的時候推出,不是不做,時候未到。

大家知道,安卓作業系統基於Limix做的,但是在這基礎上做的JAVA虛擬機效率是很低的,我們要做肯定不會用這麼低的效率來做,我們要做的話效率會大大提升,蘋果的旗艦機內存才2G,準備升到3G,但是安卓的中端機都3G內存,普通手機都4G內存,現在還有做8G內存,因為作業系統效率太低了。

我們手機電池是4000ma,蘋果才2800ma電池,按道理我們操作應該比它好更多才隊,就是因為作業系統的問題,我們正在對它進行持續改進優化。

華為的研發實力,國內在這個領域的企業,跟我們已經不是一個量級。

有人吹牛自稱黑科技,其實根本不是什麼黑科技,一點都不黑。

我們比較笨,不會營銷。

比如大家打電話,華為輻射比蘋果、三星低很多,1/6都不到,手機散熱很快。

又如手機關機以後,下飛機開機,華為手機迅速找到網絡,比別人快很多。

很多地方我們宣傳不出來。

我們是藍標,因為我們是30年做通訊的企業,這是我們最牛的地方。

今後華為手機可以做車鑰匙,將來手機直接開車門,密碼存在處理器里,50億顆晶圓,就像把一滴水藏在大海里,根本解讀不出來。

我們明年還會有更多甩別人一條街的技術,我們現在對於以前更保密,公司高層領導除了任總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嚴格規定保密,華為十幾萬員工,不做到對內保密就做不到外部保密。

我們希望做到看起來是普通炸彈,結果炸起來是原子彈的威力。

我們一定要保密,要做甩別人一條街的技術,要厚積才能薄發。

對於我們來說,要用新的技術,領先別人一大截的東西才能把別人甩掉。

我們要變成行業領導者,一定要能夠顛覆別人——真正顛覆級的技術。

我一直在說我們的團隊,一定要甩別人幾條街,如果比別人略好20%—30%,但品牌不如別人,有什麼用?

這裡謝謝大家,真的很感謝大家這麼多年支持華為,幫助華為,同時也感謝各位企業家使用華為手機。

大家使用華為手機遇到任何問題告訴我,我余承東每時每刻都在做客服,我們團隊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

再次謝謝大家!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過是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