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 相關供應商受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華為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3850萬台增至5420萬台,首次超越了蘋果,成為僅次於三星電子的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

這是八年來華為首次登上全球第二的寶座。

nova/P20 Pro系列產品推動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高速增長

手機產品的銷量並不一定要靠數字才可以看出,從生活中就可以看出,近年來身邊用蘋果和三星的人明顯減少,而多數人選擇國產的華為手機。

而nova/P20 Pro系列產品集顏值、配置、自拍於一體的新一代國產手機被全球的消費者青睞,產品價格也是涵蓋了不同的層次的消費人群。

而這些具體反映在數據上則是華為第二季度全球市場份額是15.8%,相比去年同期暴增了40.9%。

蘋果排名第三,當季出貨總量達到4130萬部,較去年同期的4100萬部增長0.7%。

蘋果第二季度市場占有率為12.1%,高於去年同期的11.8%。

而華為和大部分安卓手機廠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華為有成熟的自產晶片系列:麒麟。

目前能做到旗艦機手機CPU自產的安卓手機廠商只有華為和三星。

在堅持自產高端中端晶片的背後,是華為利用自身技術優勢進行手機優化,開發出具有特色的產品。

相關上市公司或將受益

俗話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作為一成功的企業,華為的背後卻有著一群默默支持的供應商。

現在華為的全球供應商已經有超過2000家其中不乏富士康,高通,英特爾一類的國際巨頭企業。

但是在A股上市公司也有很多供應商,而要成為華為的供應商要經過一系列的流程才可以合作。

下面就來盤點一下相關的受益公司。

按產品領域劃分可將供應商可分為手機業務供應商和通訊業務供應商兩大類,其中手機業務供應商占26家,通訊業務供應商13家。

手機業務主要指的是手機的組成不部分,例如手機蓋板、螢幕、記憶儲存、電池及一些電子器件。

這些供應商做的業務大多是基礎的代工業務,技術要求不高,且公司規模相對較小,下面主要介紹通訊業務的供應商。

通訊業務供應商

通訊業務的供應商共有13家,多集中在"印刷線路板""光通信部件",和"天線"行業,下面對主要分析這3各領域的相關供應商。

印刷線路板行業相應供應商

從供應商產品集中程度上來看國內的公司最主要集中在印刷線路板領域。

主要為深南電路、伊頓電子、滬電股份。

深南電路和滬電股份在2017年本土PCB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排名分別為第一、第二,值得注意的深南電路主營PCB產品,已連續五年獲得華為授予的核心金牌供應商。

而伊頓電子的毛利率在同行業中排名第一。

可以看出這3家公司在PCB行業的地位不容小覷。

這3家上市公司中深南電路的總市值最大,為166.8億元,其次為伊頓電子和滬電股份。

可以看出華為在選擇供應商時比較嚴謹,而隨著華為全球用戶的增長,這3家公司也會會迎來機遇。

光通信部件相應供應商

光通信部件供應商主要有航天電器和光迅科技,從財務數據中可以看出兩家公司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扣非凈值增長率都是非常不錯的。

航天電器的年度報告中顯示光通信部件產品創造的2017年營業收入高達1.0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3.92%。

而隨著華為的銷售量增長,這兩家公司在光通信部件的營業額應該也會有相應的增長。

天線相應供應商

雖然上文提到的兩個領域公司發展都不錯,而且可能會受益於華為的銷售量迎來機遇,但是天線領域的供應商卻並沒有因為有華為這個大客戶業績大幅增長,通宇通訊和盛路通信這兩家公司的凈利潤都呈現下滑的趨勢,而且下降幅度大,所以投資者在投資時應該注意,避免踩雷。

通過上文的表述可以看出作為華為的供應商,特別是資深供應商的公司,確實在同行業中有一定的實力,但是也不是每一家華為概念股都是好的投資標的,投資前還需要仔細斟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