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增速下滑+流失用戶 劉強東的「定心丸」管用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2個小時前,久違的劉強東終於發聲了。
一個熟悉且短促的聲音出現在京東Q3財報電話會議上:「現在整個京東集團的管理團隊已經成型且非常穩定,我個人的關注點主要放在戰略、團隊、文化和新業務上,比較成熟的業務,我們的管理團隊都可以處理好……」
這顯然要比財報本身更引人關註:
一方面,在被捲入性侵案後,這位「掌舵人」很少公開露面宣講,京東的音量確實少了很多;另一方面,投資人正在失去耐心,甚至有棄京東之勢,如高瓴資本減持、富達拋股票等。
更為嚴重的是,在京東尚未發力開墾的三四線市場,拼多多藉機迅速插滿了3億大旗……
京東的秋冬季,風聲鶴唳。
在缺席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後,其當日股價下跌近7%。
今年以來股價屢創新低,甚至直逼2014年IPO發行價。
此時現身的劉強東,不僅是在捍衛消費升級的信仰,更多地是在下「定心丸」,試圖重拾投資人的信心。
而京東所面臨的問題,還不止於此。
營收增速創最低 用戶減少
根據京東Q3財報顯示:凈營收1048億元,同比增長25.1%;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實現凈利潤12億元,同比下滑45.45%。
京東官方在宣傳口徑中寫道:無論是從凈利潤還是凈收入上來看,京東都處於良性的發展通道中。
然而事實卻是,京東的營收增速正在逐步放緩:25.1%達到了近3年來的最低增速。
曲線圖顯示,除2016年Q3季度上漲了11%外,營收已連續7個季度下滑。
更為重要的是月活人數的降低,這也是電商平台的根基。
財報透露,京東的活躍用戶為3.13億人,同比增長為14%,三年來增速首次跌破20%,月活用戶在上市後也首次出現了環比下滑,幅度約為2.8%,簡單計算後減少了800餘萬人。
而在阿里發布的Q3財報顯示,其活躍用戶為6.01億,增加了2500萬。
有分析人士稱,京東這一數據可能是截至目前,在本輪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中,首個用戶下滑的大型企業。
自營仍是盈利點 增速「萎靡」
財報顯示,在京東GMV方面,Q3同比增長30%,達到3948億元。
其中,第三方平台GMV同比增長為40%。
第三季度凈服務收入為109億元,同比增長49.4%。
回看近幾個季度,京東GMV增速無太大變化,但如果將自營與第三方拆分可發現,自營業務的增速正持續走低,本季度要明顯低於第三方業務。
這也意味著,與京東強勢的自營業務相比,第三方服務正在貢獻更多收入。
此模式類似於阿里,增速動力開始向平台化轉移。
即便如此,自營業務仍是京東的主要盈利點,約是第三方服務收入的9倍。
未來京東能否盈利,如何維持「低買高賣」模式,取決於自營店在眾多電商平台中,能否在供貨商手中「搶奪」更多地優惠。
技術構建「護城河」 尚未完建
雖然「營收增速放緩、活躍用戶減少」,但沒有妨礙京東在技術方面的投入。
據財報,三季度京東技術研發投入為34.5億元,同比增長達96%。
這也是京東連續第四個季度技術研發投入增速超過70%,96%的增幅也是京東歷史新高。
這一數據體現了劉強東讓京東轉型技術驅動的決心。
正如他所言,「今年集團對研發投入非常高。
集團增加了很多研發項目,經過這一年多的研究,我們對很多項目也看得非常清楚了,所以我們也會對這些項目進行一些梳理」。
不難看出,技術正成為京東未來發展的重要「護城河」。
但擺在劉強東面前的是,搭建技術壁壘非一日之寒,在「前有阿里堵截,後有蘇寧、拼多多追趕」的情況下,如何挽留住更多用戶和投資者,如何持續通過高客單保持GMV增速,或許才是他亟待解決的問題。
來源:新浪科技-韓大鵬
新零售的進擊與負重 阿里營收猛增利潤大降 京東大力拓展廣告營收
當整個電商行業發展陷入增長瓶頸之時,到線下去要流量和營收,成為各大巨頭們的共同選擇。於是乎,從去年開始,中國零售業掀起了一股線上線下融合的大變革。一年多過去了,新零售到底進展如何?給電商企業帶來...
劉強東:京東月活超3億,要用12年時間,轉型為一家技術公司!
昨日,京東集團發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業績,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為30億元人民幣(約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0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200%創單...
京東一季報分析:研發投入加速 服務收入潛力巨大
京東( NASDAQ:JD)在過去一個季度實現收入再次突破千億,同比增長33%,高於市場預期,而分析師平均預估為988億元。當季由於來自於服務收入大增,京東實現利潤超過15億元,創下新高;同樣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