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廠商陷虧損漲價泥潭 探手機行業背後的隱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魅族虧了,樂視虧了,酷派虧了,聯想虧了,如今,中興也虧了......

3月23日,中興通訊發布了2016年年度報告,報告稱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012.3億元,同比增長1.0%,主要是由於運營商網絡、消費者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微增;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23.6億元,較2015年的32.07億元的凈利相比減少了173.49%。

據悉,在虧損的23.6億元里,可能包括因違反美國制裁伊朗的相關規定,中興同意支付8.9億美元的罰款。

當然,這並不是中興的首次虧損,在2012年也曾出現過,當時凈虧損為28.4億元,比這次還要嚴重。

不得不承認的是,近幾年,手機市場在歷經野蠻生長、紅利期後,開始變得有些掙扎,有些企業甚至可以用苟延殘喘來形容,當然也不否認還存在像OPPO、vivo、華為這些風頭正盛的大品牌。

據第三方市場分析公司賽諾發布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手機出貨量達到了14.7億部,環比增長3%。

而2016年出貨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21.2%、14.6%、9.5%、6.8%、5.3%。

小米、魅族、樂視等這些平時叫囂厲害的企業竟無一入圍。

去年10月,A股公司天音控股在一則投資公告中透露了魅族科技的財務狀況,魅族已經連續兩年持續虧損,僅2016上半年就已虧損3億元,而2015年更是虧損10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23%。

然而其實在2015年2月,阿里巴巴向魅族投資5.9億美元,魅族也因此有了底氣,開始急速擴張,然而進軍高端市場頻頻落空,還被高通對其專利侵權行為告上了法庭,打起來官司,一把好牌卻爛在手裡。

再來看酷派,酷派去年是被樂視收入麾下,邀請華為前高管劉江峰擔任老大,去年11月,酷派發布公告稱,預計2016年度公司擁有人應占未經審核虧損將約為30億港元。

公告中稱,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由於本地智慧型手機市場衰退及競爭激烈,導致手機業務相比去年同期,2016年前10個月銷售減少約43%,主要業務虧損約7.3億港元。

聯想的手機業務就更蕭條了,2016年第四季度報告顯示,聯想集團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同比下跌了1.6%至3.5%。

看來頻換高管,並沒有挽救其手機業務的頹勢,就連旗下的摩托羅拉品牌今年把名字都改了。

如此說來,曾風光一時的「中華酷聯」似乎只有華為在硬挺著,中興、酷派、聯想都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而「花旗小妹」似乎也不似從前,小米做起了雜貨鋪,奇酷和大神被合併為360手機,魅族虧損,還是只有華為勢頭良好,國產手機界「一哥」之名名副其實。

再就是OPPO和vivo藍綠兩兄弟了,2016年的出貨量來看,OPPO和vivo位列前五,直逼華為,用「悶聲發大財」來說毫不過分。

這兩個品牌的制勝關鍵在於其「廣闊」的線下實體店,而且不但成功的在三四五線城市,建立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甚至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也能很輕易地尋找到兩家的宣傳蹤跡。

寫道這裡,以上所有都還只是停留在2016年的數據上,到今天為止,2017年的Q1季度已經結束,開始邁入嶄新的4月。

2017年,手機企業面臨的形勢將更加嚴峻,手機物料價格集體上漲,上游供應鏈的產能無法滿足手機數量的增長,導致很多元器件只有提前搶購才能夠拿到訂單,漲價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魅族漲了,小米漲了,樂視漲了,一加漲了......

2017年拉開漲價大幕的是魅族,1月初,魅族宣布旗下發布沒多久的魅藍 Note5中的16GB和32GB版本漲價100元,其中的主要理由是 BOM 成本上漲。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BOM?其實就是Bill of Material 物料清單的簡稱。

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一下當年樂視在起步的時候,就打著生態的旗號,硬體虧本軟體賺錢的思路,如果把三星蘋果小米樂視的 BOM 成本列出,大家肯定會認為三星蘋果賺的太狠,小米和樂視還算良心。

還有就是每次iPhone發布會之後,很多人都會說iPhone的成本就200多美元,賣那麼多,簡直是暴利,但其實除了BOM成本之外,iPhone 還有很多的軟硬體研發成本,渠道成本等等,投入的財力也不再少數。

據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NAND快閃記憶體整體投片產能僅年增6%,隨著業者向新一代的硬體技術加速轉進,2017年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2D-NAND缺貨情況將持續超過12個月,導致價格將持續大幅上漲。

不僅如此,手機顯示屏也將出現緊缺的情況,據說新一代的蘋果手機將採用OLED顯示屏,並已經像三星提交了1億塊左右的巨量訂單,幾乎占了三星產量的一半,而這一半還將分發給其它的眾手機企業,包括國產手機廠商,華為、vivo、小米等螢幕吃緊。

內存也是不可忽略的,TrendForce 同樣指出,2016年下半年內存市場已經漲過一輪價,到了2017年第一季度,內存平均銷售單價還會繼續大幅上漲,DDR3 4GB 模組的合約價最高已超過25美元,季漲幅超過三成,為 DRAM 史上首個在傳統淡季下仍能維持強勢漲價的季度。

除了閃充、螢幕、內存之外,包括手機晶片、指紋識別模塊和影像傳感器等元器件供貨均不會很樂觀。

目前值得慶幸的是,還好手機的漲價速度不能和房價相提並論,要不然80後、90後的小夥伴壓力是有多大?

還有一點必須提到的是,國產手機廠商迅速崛起,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風風火火,但實際上,利潤卻低的可憐,為什麼呢?因為手機企業所需要的關鍵器件命脈都掌握在別人手裡,就拿晶片來說吧,為什麼去年魅族拒絕給高通按照協議交納費用,最終被高通告上法庭,還不是因為高通的專利費貴的厲害,被逼無奈,國產手機廠商大多都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國產廠商逐漸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華為早就擁有自己的麒麟晶片,較早的覺醒。

最近小米也發布了旗下的松果晶片,雖然剛起步,但勇氣可嘉,這也是未來想要在手機行業做下一番事業廠商的必經之路。

總體而言,國產手機若想腰板挺,還需技術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展望2017,各大手機廠商有何競爭趨勢?

2017年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只會更殘酷!從世界範圍內來看,三星和蘋果的地位雖然很穩固,但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廠商會進一步衝擊兩巨頭的市場地位。國內市場上,2017年手機廠商的競爭會像...

手機圈半年觀察 國產品牌供應鏈之痛

剛剛經歷了京東618戰火洗禮,國產手機品牌表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和活力讓世界為之注目。在手機累計銷量和銷售額榜單上,中國自有品牌的手機牢牢霸占top10的八位大席位,在銷量方面,處於調整期的三星甚至...

國產手機到底憑什麼翻身?

投稿鈦媒體首發:國產手機到底憑什麼翻身? 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電子信息製造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7年年,我國生產手機19億部,比上年增長1.6%;其中智慧型手機14億部,比上年...

華為麒麟不外賣 商業利益衝突是主因

數月前,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曾表示:不會將麒麟晶片定位為對外創造收入的業務,而是為了實現華為硬體上的差異化,沒有計劃將麒麟晶片對外銷售,未來,華為智慧型手機會繼續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