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業務連續性」日夜奮戰!海思兩個「短板」其實不必擔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多事之秋。

想跟華為共患難的企業很多,想跟華為共富貴的企業更多,但真正夠資格跟華為同患難的企業卻沒有幾個。

打鐵還要自身硬,華為風風雨雨三十年,幾次生死至暗的時刻都是靠自己挺過來的,這次的危機對華為來說,也就是另一次化危為機而已,這樣的挑戰以前有,現在有,以後也會有。

當然,以後可能主要是來自堡壘的內部了。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

是的,這些努力,已經連成一片,挽狂瀾於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今天, 這個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兒女成為時代英雄的日子!

華為立志,將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我們仍將如此。

今後,為實現這一理想, 我們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科技自立!今後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後再換胎了,緩衝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前路更為艱辛,我們將以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限施壓下挺直脊樑,奮力前行!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2019年5月17日凌晨時分,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的一封信讀來讓人熱血沸騰,但我覺得振奮之外,也要看到華為這次讓何庭波出面從側面證明了華為確實是英雄輩出,而華為對這次挑戰是有備無患的,都犯不著讓任正非拋頭露面了。

何庭波說,「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

」這個表述才是情感之外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為客戶持續服務」這個詞有多嚴重,試想一下某興某想如果遇到華為的挑戰會如何就知道了。

而就是我們中小企業的創業者,如果你的業務沒有持續性,你想一想你的客戶會怎麼樣?客戶和市場對你的信任一旦缺失,那你再想重新建立起來就非常困難了。

客戶才不管你遇到了什麼問題和困難,客戶只會覺得你的經營能力有問題。

所以,這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毀滅性最大的打擊,你既然不能保證持續為客戶服務,那麼客戶為什麼要掏錢給你?

任正非、華為多年居安思危和未雨綢繆防備的就是這個問題,任正非就不用多說了,他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有了預案——「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

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

而華為高層其實也早就對此表過態了,真正的世界性跨國企業,你能相信它們對企業一年、兩年、五年的發展沒有準備嗎?

比如今年二月份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公司內部的年度會上就表過態,「我們現在有8000多人的隊伍正在為業務連續性日夜奮戰,沒有節假日…消費者業務相對於ICT基礎設施業務有點不同,在業務連續性上,我們基本不依賴於美國,雖然我們大規模使用美國器件,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不依賴,這是比較踏實的一點。

要相信從華為這種優勝劣汰、狼性文化體系中拔尖的領導人素質和水平啊,2019年5月16日,華為輪值CEO胡厚崑在內部在《致員工的一封信》里表示,公司對打壓早有準備,「公司在多年前就有所預計,並在研究開發、業務連續性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和充分準備,能夠保障在極端情況下,公司經營不受大的影響。

{!-- PGC_COLUMN --}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近期在英國倫敦發布的最新5G手機——Mate 20 X 5G手機,其搭載的就是全世界首款7納米工藝多模5G晶片巴龍5000+麒麟980,指甲蓋大小的地方放進了69億顆電晶體。

對方認為卡主華為的就是在高精尖半導體和軟體上的技術封鎖,他們覺得華為是一個很好的談判籌碼,畢竟從表上來看,華為對他們的依賴程度很高——根據2018年底華為公布的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美國有33家,中國大陸25家,日本11家,台灣10家,其他地區13家。

但華為對此早有布局,一個是「備胎」、B計劃,一個是庫存。

據媒體報導,華為對重要元器件確保了一年的庫存,而根據華為一貫有備無患的作風,它們通過生態鏈合作夥伴的庫存儲備只多不少。

所以華為核心的產品根本不會受到影響,而有了一年的緩衝期,華為的自主布局就贏得了時間,到時候對方就會發現,根本不是什麼「殺敵一千自傷八百」,而是它們的企業被大放血了,以後華為對其的依賴性、訂單都會大幅減少,這從最近美國幾家華為的元器件供應商的股價下跌(約500億市值蒸發)就可以看出來了。

畢竟中國太大了,14億的人口基礎是世界獨一無二的,而且我們也有全產業鏈的基礎,我們欠缺的只是時間而已。

再說說海思的問題,很多人在擔心華為和海思的兩個「短板」:晶片製造受制於台積電;架構受制於軟銀的ARM。

台積電是華為的晶片代工企業,按照台積電在代工領域的勢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最大的風險之一。

畢竟,華為旗艦機P30系列都需要台積電的7nm製程晶片供貨,三星、聯電雖然可以替代,但風險同樣存在。

而我們的中芯國際在14nm製程上早已成熟,7nm製程也在研發之中,但這要受限於荷蘭EUV的光刻機才能生產,目前7nm以內的生產廠家,只有台積電和三星。

根據最近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梁孟松的表態:

「過去兩年以來,公司處於調整期。

透過優化和改革,提升內在實力,研發顯著提速。

我們積蓄的能量和競爭力,將加速我們接下來追趕產業發展新趨勢的步伐,迎合宏觀市場機會的到來,有望走出調整期,加速我們的成長。

可以說,再有幾年時間,我們就能很大程度上擺脫對外方的依賴。

在歷史和命運的岔路口,就看台積電的抉擇是個什麼水平了,如果現在它站錯了隊,那麼以後的結局是可想而知的,中華民族的崛起已經是勢不可擋的潮流。

根據台積電的最新表態,它們還是在壓力面前保持了理智的,「經初步評估後,不改變對華為的出貨計劃。

另外一個就是華為晶片的ARM架構問題,其實這個根本不用擔心,因為華為擁有ARM V8架構的永久授權,何況以華為數萬科研人員「嗷嗷叫」的實力,他們連作業系統都搞出來了,一個ARM 「毛坯房」還能難住他們不成?信不信他們能把毛坯房改造成大別墅?

總而言之,華為是有備無患的,所以在算清了彼此的籌碼後,對方發現無利可圖,自己受傷更嚴重,就搞出來一個「臨時通用執照(Temporary General License)」給自己找台階,這樣華為的餘地就更大了。

一年前,任正非就對華為人吹風,我們要將差距縮小到「我們要能活下來」。

以前這是最低綱領,現在這是最高綱領。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有一點小成功,就小人得志。

差距是依然存在的,除了高精技術,美方還有美元貨幣的武器,這就上升到國家間的博弈了。

但如果換個視角看,這次的壓力何嘗不是推動我們核心技術升級的動力?這樣的挑戰我們在歷史上遇到過多次了,當年一窮二白都不怕,何況現在?華為不怕誰,中國人也從不怕誰。

今後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後再換胎了,緩衝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前路更為艱辛,我們將以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限施壓下挺直脊樑,奮力前行!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華為整個公司嗷嗷叫,不怕誰。

我們有能力自己站起來」,勝利必然屬於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備胎」轉正:扛得住,就是一切!

01歷史,總是重複上演,這次被卡住脖子的輪到了華為。近日,美國又扔了一顆重磅「炸彈」,把華為列入管制「實體名單」。一個超級大國動用了最高權力,用技術、市場封鎖來打壓一家中國科技企業,這或許是對華...

任正非 禁令將造成美合作公司巨大損失

美方針對華為發布貿易禁令後,任正非首次對外發聲;他表示,禁令還將影響美國數以萬計就業崗位5月19日,華為公共及政府事務部在心聲社區發布了「華為不需要美國晶片:川普出口禁令下的總裁」一文,該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