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研究晶片用了15年,阿里一年就造出來了,難道華為不如阿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我想「晶片」這個詞,是最讓我們揪心的詞,因為中興事件的爆發,讓我們深刻的了解到晶片對於一個國家科技的重要性,讓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國家每年耗費各類晶片共計幾十億張,到但是真正屬於我們製造的高精尖晶片,卻寥寥無幾,這也是我們真正的短板。

但是中國也並非沒有優秀的核心晶片,這一點,華為作為中國第一大民營企業,通過超大手筆的投資和不懈的堅持,真正掌握了核心技術,其中最為代表的是手機上用的「麒麟」處理器,這也讓當之無愧的拿下了中國「晶片王」的稱號,尤其是麒麟980,可以說是超越了高通,能和蘋果的A12處理器一較高下了,如今華為又宣布研究出了新一代的晶片——華為鯤鵬,更是給了那些視華為位眼中刺的外國人當頭一棒。

同時也有消息稱微軟也很青睞華為晶片,由此可見華為晶片的重量。

華為於2004年成立海思集團用於研究晶片,但是在海思之前,華為於1991年就已經研發出ASIC晶片了。

歷數一下華為的研發過程,到現在也是走過了28年。

那麼為什麼中國很少有華為這樣的企業去研發呢?因為就研發而言,不僅耗時長,而且研發費用更是個無底洞,什麼時候能成功,甚至能不能成功都是個未知數。

所以,中國企業更願意去搭快車,直接買外國企業的晶片,自己省了時間,而且價格相對於研發成本而言,也便宜的不止一點半點。

欣慰的是,中興事件爆發後,各大企業紛紛表態要研發核心技術,雷軍、董明珠、馬雲等超級大佬紛紛站了出來,不過要說哪位大佬最有效果,那麼必然是馬雲了。

東窗事發後,馬雲立刻收購了中天微,並且讓其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達摩院晶片業務部整合,成立名為平頭哥半導體公司,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家新公司宣布將會在今年4月份就發布神經網絡晶片,是不是很為國人提氣呢?

在此有人便問,為什麼華為的研發之路歷經坎坷,而阿里巴巴就這麼順利呢?一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有了之前諸多前輩的探索,現在再研究起來,就不像之前有那麼多的困難,走那麼多的彎路,所以效率肯定要比之前高。

另外一點,大家要知道,晶片和晶片不一樣,華為的麒麟晶片是集合組成晶片,即一個晶片中包含了CPU,BPU,DPU,TPU,NPU和GPU,而阿里巴巴的晶片則只是NPU,研究一種晶片容易,但是把這麼多晶片合在一起就難了,就好比我們上學一樣,只學語文我們還可以,但是數學、物理、英語、化學、地理、政治等等十幾門課讓我們同時學,就困難多了。

換句話說,就是阿里巴巴研究晶片雖然快,但是在華為面前,仍舊是個小學生。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阿里巴巴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研究出晶片,也實屬不易。

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家只是賣東西的網際網路公司,而且還是一家擁有著阿里雲、達摩院的科技公司,相信阿里巴巴在今後的日子裡,還會帶更我們更多的驚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向「芯」看齊

中美貿易戰打響,愈演愈烈,中興首先成了貿易戰的犧牲者,遭到了美國封殺,這讓一個詞語浮出水面「晶片」,成為事件中的關鍵詞。一個千億市值、位居全球通信設備行業第四的中興通信卻因美國一紙禁令徹底停擺...

美國最忌憚的不是1775項專利的華為,而是……

來源:頭條號/科技小因自從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成長,而近幾年不斷有中國的巨頭企業加入世界500強,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受到了全球的關注,中國企業的地位和影響力也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