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大規模裁員2000人,魅族還有機會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6月14日網易科技消息,魅族已經啟動了大規模的年中裁員,裁員規模超過了2000人,其中簽約員工1500人,第三方魅族服務人員600多人。

據稱,第三方魅族服務人員已經全部裁完。

魅族官方對此回應是「回歸精簡高效,裁員610人,並非網傳的2000人」。

但網易科技方面詢問了魅族某南方省級代理商(魅族在該省內的廠商一體公司),其表示裁員已經完畢,直營和服務兩個部門全部裁員。

相信這個消息也非空穴來風,因為這幾個月有關魅族的新聞都是有關「關閉店鋪」「人員裁減」的消息:

3月份時PingWest爆料稱,魅族啟動了新一輪規模超千人的裁員計劃。

不過,該消息爆出後黃章就站出來闢謠稱消息不實,但的確要精簡人員。

「企業不可以虧損,只有盈利才可以持續才能向上市目標邁進。

如果虧損了就必須減低費用、精簡人員。

」黃章當時表態。

更早一些時候,去年12月時爆出了魅族關閉了2500家線下專賣店中的500家。

關閉的500家專賣店中就包括魅族一些標誌性的專賣店,比如深圳華強北店。

這一系列消息都在證明,魅族還未從去年旗艦機Pro7銷量滑鐵盧中走出來。

仍在進一步的縮減費用較高的線下門店銷售人員的占比。

同時我們也不禁再一次要問:魅族還有機會麼?

就在今年的4月22號,魅族發布了黃章親自操刀的夢想機 魅族15 。

這款新機把魅族手機拉到了正軌上——處理器終於用上高通和三星的主流處理器,總算不落伍了。

15系列在配色上,尤其是汝窯白顏值和外觀上也獲得了一定的好評。

但兩個多月後的現在,多少人還對魅族15有印象呢?這兩個月來發布了太多的手機,一加6 ,小米mix2s和小米8 ,錘子R1,華為榮耀play,vivo NEX……這些廠家和產品全部都是來勢洶洶。

屏下指紋技術,3D結構光,90%以上屏占比,還有那個「很嚇人的」GPU Turbo技術。

各個都是「黑科技」相比之下魅族的這點創新就顯得相形見絀了。

有可能這時黃章這才發現,這兩年的魅族已經漸漸距離國產手機的第一方陣有些遠了。

銷量,供應鏈,國際化魅族這兩年掉隊的三大方面

分析魅族目前的現狀,我選了以上三個指標。

銷量方面:魅族手機在2015年銷量就突破了2000萬台,而2017年的銷量依舊是這個數字。

(2017的小米出貨量已經到了8000萬台)。

從銷量上就可以看出魅族手機這幾年發展上的停滯。

供應鏈方面,錘子科技的羅永浩前幾天說過一句話「目前手機上95%的創新都來自供應鏈」。

是的,無論是屏下指紋技術,3D結構光,還是vivo最新推出的高屏占比手機NEX。

目前大多數手機的創新技術都來自供應鏈。

而廠商在供應鏈端的話語權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顯然,魅族在供應鏈端的話語權是不足的。

小米憑藉銷量和良好的合作關係,可以從高通拿到足夠量的銷量845晶片。

vivo憑藉自己的銷量優勢,可以率先量產屏下指紋技術。

而魅族目前的處境,不大可能在第一時間拿到組件的訂單。

這也導致了魅族手機的科技含量低於友商產品,而導致競爭力不足。

至於國際化,我想說憑魅族已經錯過了最好出海時機。

智慧型手機行業經歷了十餘年的發展,在今年來到了一個拐點:5G尚未普及,手機性能普遍過剩,流暢度已不是問題,電池技術依舊沒有突破。

也就是說目前沒有一個可以讓用戶換機的痛點。

所以今年手機廠商紛紛向手機顏值,無線充電,全面屏,AI技術進軍。

想用顏值和黑科技去說服消費者換新。

而魅族在這方面做的顯然是不夠的。

中國式的匠人——黃章能否帶領魅族走出困境

筆者從MP3開始認識魅族,從魅族M8開始認識黃章。

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匠人:沉默,內斂,注重用戶體驗。

可以對自己的產品反覆打磨以求做到極致。

這種匠人精神使得魅族從mp3時代跨越到智慧型手機時代。

並成功的站穩了腳跟。

但一個匠人最大的優點是關起門來潛心去研究一樣產品以求做到極致。

而目前的智慧型手機追求的是對整個供應鏈上的信息和話語權的把握。

魅族的這套作坊式的做法是否符合目前越來越國際化的智慧型手機市場?還需要時間給我們結果

不管如何,魅族15已出,口碑尚可。

魅族16的消息也越來越多。

匠人黃章也開始順應市場的潮流,加快步伐推出新機。

有消息稱魅族16將搭載高通驍龍845,以及屏下指紋技術不禁讓人對魅族又有了期待。

作為一家智慧型手機廠商,只要產品做好,銷量上去了。

一切不利消息也就不攻自破了,黃章應該很明白這個道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魅族手機連年虧損 聯發科表示不背鍋

去年,華為等國內手機廠商紛紛曬出成績單。其中,華為輪值CEO胡厚崑公開表示,2017年華為(含榮耀)智慧型手機全年發貨1.53億台,全球份額突破10%,全年銷售收入約60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