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十大半導體市值公司(下):高通何以「淪落」至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之前的兩篇文章裡面,與非網編輯為大家介紹了半導體行業內前六大市值企業。

接下來,將繼續為你呈現剩餘四家企業,它們雖然在這份榜單內相對排名靠後,但是單拿出來都是「巨無霸」級別的企業。

並且,在即將出場的企業裡面,還醞釀著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收購,相信你已經猜到了,那就是博通企圖收購高通。

那麼,兩者各自的實力究竟如何呢?文中為你揭曉。

七、英偉達(NVIDIA)

NVIDIA是(NVIDIA Corporation,官方中文名稱英偉達)的簡稱,是一家以設計智核晶片組為主的無晶圓(Fabless)IC半導體公司,公司創立於1993年1月,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市。

圖|英偉達

Nvidia 是全球圖形技術和數字媒體處理器行業領導廠商,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5700名員工。

公司在可編程圖形處理器方面擁有先進的專業技術,在並行處理方面實現了諸多突破。

英偉達的市值在2017年可謂是水漲船高,我們先看一份2016年的統計報告:

圖|2016年半導體界最快成長公司

在這份2016年最快成長的半導體公司裡面,英偉達位居老大,而當時英偉達的市值是587.07億美元。

那現在英偉達的市值是多少呢?我們看一下英偉達的股票:

圖|英偉達股票

是的,你沒有看錯,現在英偉達每股價格為224.40美元,總市值為1360.23億美元。

英偉達為何能實現如此「逆天」的高速增長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AI的風靡。

深度學習對計算速度的要求是「暴力」的,英偉達GPU晶片可以讓大量處理器並行做運算,它的速度比CPU快十倍甚至幾十倍,因而成為絕大部分人工智慧研究者和開發者的必備」核彈「。

有人戲稱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為"核武狂魔」。

受益於這波深度學習熱潮,英偉達股價從2015年7月的20美元一路飆升到如今的200美元以上。

2017年5月份,英偉達發布了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英偉達第一財季營收為19.3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05億美元增長48%;凈利潤為5.0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08億美元增長144%。

第一季度最大的增長動力來自於數據伺服器的GPU晶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倍,這部分晶片現在被用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研究上。

但數據伺服器的GPU晶片這部分目前是英偉達第二大業務,最重要的還是遊戲相關的晶片。

2017年8月份,英偉達公布了截至2018財年第二財季財報。

報告顯示,公司該季度營收為22.3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4.28億美元,同比增長56%;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GAAP),凈利潤為5.8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凈利潤2.61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合攤薄後每股利潤為0.92美元,去年同期為每股利潤0.41美元,同比增長124%。

2017年11月份,英偉達201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由於受個人電腦、遊戲設備以及數據中心使用的圖形晶片需求強勁推動,英偉達第三財季營收達到創紀錄的26.4億美元,同比增長31.5%,超過分析師預期。

盤後英偉達股價上漲約2%。

第三季度結束,英偉達本季度凈利潤達到8.38億美元,合每股收益1.33美元,而去年同期為5.42億美元,合每股收益0.83美元,每股收益同比增長41%。

Thomson Reuters I/B/E/S的數據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其每股收益為0.94美元,營收為23.6億美元。

目前,高盛非常看好英偉達新一年的業務表現,為此,重申對英偉達公司股票的「買入」評級。

高盛方面預測,英偉達將發布超出市場預期的業績報告。

高盛晶片業務分析師播俊也(Toshiya Hari)在2018年1月5日致客戶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英偉達是少數幾家在我們研究中會迎來長期增長的股票之一。

隨著電子體育的出現以及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認為遊戲將成為英偉達公司重要的持續增長動力之一。

僅就股票而言,我們在半導體和半導體電容領域首選的股票當然是英偉達和Entegris兩家公司。

八、博通(Broadcom)

Broadcom Corporation (博通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有線和無線通信半導體公司。

其產品實現向家庭、辦公室和移動環境以及在這些環境中傳遞語音、數據和多媒體。

博通為計算和網絡設備、數字娛樂和寬頻接入產品以及移動設備的製造商提供業界最廣泛的、 一流的片上系統和軟體解決方案。

圖|博通

說到了博通,就不得不提及它和高通之間的收購事件,這個創紀錄的收購計劃吸引了全球所有關注科技的人的目光。

2017年11月6日,在市場中傳聞已久的晶片業巨頭博通收購高通的消息得到了證實,博通正式提出每股70美元的對高通的收購協議,該價格也意味著這筆收購案總額將高達1300億美元,如果交易達成,將成為科技史上規模最大的併購案。

不過,最終這份收購計劃被高通否決,雙方之間的拉鋸戰自此拉開帷幕。

現在我們跨過這個撲朔迷離的收購事件看一看博通真實的實力是怎樣的。

首先,關注一下博通近期的股市行情:

圖|博通股票

當前,博通股價為每股262.75美元,總市值為1090.70億美元。

你可能會問:說好的是博通,怎麼能用安華高來充數呢?與非網編輯在此重提一下當年的收購事件。

2015年5月29日,安華高科技與博通聯合公告稱,安華高將以約370億美元收購博通。

在370億美元的收購報價中,現金占170億美元,安華高的股票價值約200億美元。

合併後的新公司名稱已經被定為「Broadcom Limited」,也就是現在的新博通。

2017年3月份,博通公布了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

本季度博通實現銷售額41.39億美元,比上季度的41.36億略高,比去年同期的17.71億美元增長134%。

本季度的毛利率48.3%,上季度是52.5%,一年前是53.1%。

本季度的主營業務利潤5.06億美元,上季度是3.81億美元,去年同期是4.75億美元。

包括非連續業務影響的本季度的凈利潤本季度2.52億美元,上季度是凈虧損6.68億美元,一年前是凈利潤3.77億美元。

2017年6月份,博通公布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以及2017財年第三季度提供指導,並宣布季度中期股息。

第二季度凈營收為41.9億美元,略高於上一季度的4.1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5.41億美元增長了18%。

毛利率為19.76億美元,占凈收入的47.2%。

相比之下,去年同季度,毛利率為20.01億美元,占凈收入的48.3%。

經營費用為15.02億美元。

而去年同季則為14.95億美元,去年同季則為20.47億美元。

2017年8月份,博通公布了2017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GAAP財務意義上,本季度博通銷售額44.63億美元,上季度是41.9億,環比增長7%,去年同期是37.92億美元,同比增長18%。

本季度毛利潤21.49億美元,上季度19.76億,一年前是17.82億美元。

本季度的營業利潤6.48億美元,上季度是4.74億美元,一年前是虧損2.64億美元。

包括非連續業務在內的本季度的凈利潤5.07億美元,上季度是4.64億美元,一年前是凈虧損3.15億美元。

2017年12月份,博通公布了2017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2017年11月17日,博通已經完成對Brocade通信的收購,此次財報沒有包括Brocade的業績部分。

本季度博通實現銷售額48.44億美元,環比增長9%,同比增長17%。

毛利率49.2%,上季度48.2%,一年前52.5%。

本季度凈利潤6.71億美元,上季度5.07億,一年前凈虧損6.68億美元。

非GAAP財務意義上本季度凈利潤20.91億美元,上季度18.71億,一年前15.49億。

按業務劃分,本季度有線通信業務21.46億美元,無線通信17.96億美元,企業存儲6.45億,工業及其他2.57億。

高通當前已經對博通發起的「惡意收購」出招,雙方之間如何見招拆招是2018年半導體界一大看點。

九、德州儀器(TI)

美國德州儀器公司(英語:Texas Instruments,簡稱:TI),是世界上最大的模擬電路技術部件製造商,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跨國公司,以開發、製造、銷售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聞名於世,主要從事創新型數位訊號處理與模擬電路方面的研究、製造和銷售。

除半導體業務外,還提供包括傳感與控制、教育產品和數字光源處理解決方案。

德州儀器(TI)總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並在25多個國家設有製造、設計或銷售機構。

圖|TI

TI是半導體界的老牌強軍,雖然相對低調很多,但實力絕對是不容小覷。

在IC Insights公布的2016全球半導體預估排名中,TI以不錯的營收排名第八位。

在與非網本次半導體市值排名中,TI依然強勢入榜。

圖|IC Insights公布的2016全球半導體預估排名

我們看一下TI今年的股市行情:

圖|TI股票

TI當前的股價為109.70美元,市值為1081.16億美元。

2017年4月份, TI公布其第一季度財務報告,營業收入為34億美元,凈收入9.97億美元,每股收益97美分。

其中,每股收益包含了未涵蓋在本季公司業績預期內的8美分離散稅收益。

2017年7月份, TI公布其第二季度財務報告,營業收入為36.9億美元,凈收入10.6億美元,每股收益1.03美元。

關於公司業績及股東回報,TI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Rich Templeton作了如下說明:

「營業收入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13%。

TI的產品在汽車市場中仍然保持著強勁需求,工業市場也持續增強。

「在我們的核心業務中,較去年同期相比,模擬產品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嵌入式處理產品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 %。

兩項業務的營業毛利均有所提高。

2017年10月份,TI公布其第三季度財務報告,營業收入為41.2億美元,凈收入12.9億美元,每股收益1.26美元。

其中,每股收益包括未涵蓋在公司原始計劃中的2美分離散稅收益。

關於公司業績及股東回報Rich Templeton 作了如下說明:

「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2%。

TI 的產品在工業和汽車市場中仍然保持強勁的需求。

「在我們的核心業務中,較去年同期相比,模擬產品的營業收入增長16%,嵌入式處理產品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 %。

兩項業務的營業毛利均有所提高。

TI的技術可運用於任何一種與電相關的產品和設備上,包括工業、汽車、個人電子設備、通信解決方案以及企業系統。

因此,TI老牌半導體強軍的形象在短時間內定然無人可以撼動。

十、高通

現在輪到我們在首段提到的話題的另一個主角登台了,它就是高通。

很多人可能不習慣高通在一份名單處於末位,認為憑藉高通的實力和影響力斷然不至於「淪落」至此。

可是,當我們用當前市值作為評定的依據時,高通確實該處於這個位置。

圖|高通

話不多說,我們直接看一下高通的股市行情吧。

圖|高通股票

高通當前的股價為65.27美元,市值為966.44億美元。

其實,高通這幾年的「走下坡路」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

早在2015年7月份,高通公布的201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高通2015財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12億美元,比2014年同期的22億美元下滑47%。

那個時間段內,高通還稱其將考慮對公司結構作出改動,並將削減14億美元支出。

這是高通在這幾年市值倒退的一個縮影,要知道在2014年,高通的市值曾經一度高達1270億美元,超越當時的英特爾。

2017年4月份,高通發布了2017財年第二財季財報。

報告顯示,高通第二財季凈利潤為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億美元下滑36%;營收為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億美元下滑10%。

高通第二財季業績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推動其盤後股價上漲逾1%。

在截至3月26日的這一財季,高通的凈利潤為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億美元下滑36%,比上一財季的7億美元增長10%;每股攤薄收益為0.50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78美元下滑36%,比上一財季的0.46美元增長9%。

高通第二財季運營利潤為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億美元下滑48%,比上一財季的8億美元下滑6%。

2017年7月份,高通公布了2017財年第三財季財報。

報告顯示,公司該季度營收為5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60億美元,同比下滑11%;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GAAP),凈利潤為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凈利潤14億美元,同比下滑40%;合攤薄後每股收益為0.58美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為0.97美元,同比下滑40%。

2017年11月份,高通發布了2017財年第四財季財報。

報告顯示,高通第四財季凈利潤為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億美元下滑89%;營收為5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2億美元下滑5%。

高通第四財季業績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對2017財年第一財季業績的展望則符合預期,推動其盤後股價上漲逾1%。

在資本市場當中,利潤下滑的企業通常會有兩種可能。

一種可能便是遇到了短期困境,另一種可能則是永遠的一蹶不振。

而就目前的高通來看,雖然利潤出現了明顯下滑,但營收卻很穩定,這就意味著市場份額並沒有丟失。

此外,高通在研發費用方面的投入也同樣沒有縮減,仍舊是營收總額的20%以上。

高通在蟄伏,一面小心謹慎地應對博通的「惡意」收購,一面臥薪嘗膽的等待下一個爆發的機會。

圖|半導體

全部的「2017年十大半導體市值公司」系列文章到此就結束了。

在最後這篇文章中,我們用數據展現了英偉達的高爆發;展現了博通和TI的穩定盈利;同時,也展現了高通謀而後動的決心。

在5G、AI、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不斷衝擊半導體領域的情況下,2018年的半導體十大市值公司定然將會有另外一番風貌,讓我們拭目以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蘋果發布四季度財報 大中華區營收大降30%

中國證券網訊 據騰訊財經援引外媒報導,蘋果公司周二(25日)公布財報稱,該公司2016財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90億美元,同比下降19%。這意味著該公司的季度營收和盈利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下滑,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