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十大半導體市值公司(中):英特爾/思科/IBM轉型壓力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2017年半導體十大市值公司(上)」裡面,與非網編輯為大家呈現了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在2017年近乎「恐怖」的盈利能力,三家公司在2017年賺的盆滿缽滿,不約而同的提高了股東的每股收益。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份榜單四到六位都有誰?讓我們開始吧。

四、英特爾

英特爾是美國一家主要以研製CPU處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48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

圖|英特爾

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英特爾公司成為曾經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擘。

為全球日益發展的計算機工業提供建築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晶片組、板卡、系統及軟體等。

這些產品為標準計算機架構的組成部分。

業界利用這些產品為最終用戶設計製造出先進的計算機。

英特爾公司致力於在客戶機、伺服器、網絡通訊、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和網際網路服務方面為日益興起的全球網際網路經濟提供建築模塊。

2017年3月份,英特爾「出人意料」地以153億美元併購了自動駕駛新貴Mobileye。

按照以往的慣例,資本市場在這樣的大收購之後應該要有較大的反應,加之在這之前的MWC上,英特爾高調公布了自己的5G戰略,再加上自動駕駛和5G都是當下資本市場追捧的熱門題材,英特爾的股價應該水漲船高。

但從英特爾的股價看,似乎沒有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甚至在英特爾併購Mobileye之後,遭到了做空機構的做空。

例如做空機構Citron Research就稱Mobileye是目前市場上最差勁的半導體股票,不但股價高得離譜,而且吹噓得也太誇張。

圖|英特爾收購Mobileye

遭到做空機構做空應該算是英特爾今年「不走運」的一個縮影,在流年不順的大背景下,英特爾也交出了半導體市值老三的位置,被台積電一舉超越。

截止至2017年3月22日,Intel的市值為1655.64億美元,而台積電的市值為1703.62億美元,領先Intel 47.98億美元。

此後英特爾雖然也有過高爆發,無奈台積電爆發力更強,再聯想到英特爾主攻的PC市場不斷萎靡,想奪回第三的位置實在是不容易。

我們看一下英特爾在2017年的股市行情:

圖|英特爾股票

從上圖可以看出,英特爾當前每股價格為43.62美元,總市值為2041.42億美元。

2017年4月份,英特爾公布了截止3月25日的2017財年第一財季財報。

報告顯示,公司該季營收為14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37億美元,同比增長8%;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GAAP),凈利潤為3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凈利潤20億美元,同比增長45%;合攤薄後每股利潤為0.61美元,去年同期為每股利潤0.42美元,同比增長45%。

第一財季各部門表現:

客戶端計算部門營收為79.76億美元,同比下滑13%。

數據中心部門營收為42.32億美元,同比下滑9%。

物聯網部門營收為7.21億美元,同比下滑1%。

英特爾安全部門營收為5.34億美元,同比下滑3%。

圖|英特爾

2017年7月份,英特爾公布了截止6月24日的2017財年第二財季財報。

報告顯示,公司該季營收為14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35億美元,同比增長9%;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GAAP),凈利潤為2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凈利潤13億美元,同比增長111%;合攤薄後每股利潤為0.58美元,去年同期為每股利潤0.27美元,同比增長115%。

第二財季各部門表現:

客戶端計算部門營收為82.13億美元,同比增長3%。

數據中心部門營收為161.89億美元,同比增長9%。

物聯網部門營收為42.32億美元,同比增長5%。

非易失性(Non-Volatile)存儲解決方案部門營收為8.74億美元,同比增長1%。

圖|英特爾

2017年10月份,英特爾發布了該公司的2017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報告顯示,英特爾第三季度凈利潤為45.2億美元,每股收益為94美分,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凈利潤和每股收益分別為33.8億美元和69美分。

不計入某些一次性項目,該季度的調整後每股收益為1.01美元,超出接受財經信息供應商FactSet調查的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的80美分。

營收為161.5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57.8億美元,同比增長2.3%,超出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57.2億美元。

第三季度財報出來之後,英特爾對於整個財年上調了業績展望,預計調整後每股收益將達3.25美元,營收將達620億美元,相比之下分析師平均預期其全年每股收益為3.01美元,營收為613.9億美元。

英特爾技術「壟斷」PC市場多年,所有人沒有想到這個晶片大佬給我們用的處理器都是「殘次品」,英特爾當前身陷「晶片門」事件。

最近,媒體曝出英特爾晶片的架構設計本身存在陷阱,出現了Meltdown和Spectre兩個大漏洞,給系統安全開了天窗,造成黑客容易從「天窗」侵入,以竊取敏感信息,從而致使計算機信息泄露。

而更「惡劣」的消息是英特爾CEO布萊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公司處理器晶片安全漏洞隱憂期間有出售公司股票的行為,分析師認為這很不尋常,可能會招致監管部門的審查。

五、思科

思科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

Cisco的名字取自San Francisco(舊金山),那裡有座聞名於世界的金門大橋。

可以說,依靠自身的技術和對網絡經濟模式的深刻理解,思科成為了網絡應用的成功實踐者之一。

思科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交換機、路由器、無線、網絡管理、接口和模塊、光網絡無線接入點、室外和工業無線接入點、控制器等。

圖|思科

據CNBC報導,思科股價在美股市場2018年1月5日的交易中上漲逾1%,創下了近17年以來的收盤新高,原因是美銀美林分析師上調了該公司的股票評級。

我們看一下思科公司的股市行情:

圖|思科股票

從上圖可以看出,思科公司當前的股價為39.69美元一股,總市值為1962.12億美元。

由於每一個公司的財年劃分不同,所以要看思科在2017年的具體表現就要從其2017財年的第三季度財報開始了。

2017年5月份,思科發布了2017財年第三財季財報。

報告顯示,思科第三財季的凈利潤2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3億美元,同比增長增長7%;凈營收為11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20億美元,同比下滑1%。

營收符合華爾街預期,調整後盈利則超出華爾街預期,但第四財季業績展望則未達預期,從而導致其股價在美股市場周三的盤後交易中大幅下跌逾8%。

2017年8月份,思科發布了2017財年第四財季財報。

報告顯示,思科第四財季營收為12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26億美元下滑4%;凈利潤為2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8億美元下滑14%。

在這一財季,思科的凈利潤為24億美元,每股收益為48美分,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凈利潤和每股收益分別為28億美元和56美分。

不計入某些一次性項目(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思科第四財季調整後每股收益為61美分,符合接受財經信息供應商FactSet調查的分析師此前的平均預期。

思科第四財季營收為121億美元,同樣也符合預期。

2017年11月份,思科發布了2018財年第一財季財報。

報告顯示,思科第一財季凈利潤為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3億美元增長3%;凈營收為12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億美元下滑2%。

思科第一財季調整後每股收益以及第二財季業績展望都超出分析師預期,促使其盤後股價上漲逾5%。

圖|思科產品

思科公司當前正在轉型期,積極尋求轉向與更多軟體公司合作,在11月份發布的財報中,思科稱公司遞延營收增長10%,達到186億美元。

其中受訂閱和軟體提供驅動,遞延產品營收增長16%,遞延服務營收增長5%。

思科表示,軟體和訂閱的遞延產品營收增長了37%。

六、IBM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

1911年托馬斯·沃森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擁有全球雇員 30多萬人,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圖|IBM

IBM的業務種類包括:大數據分析、雲計算、認知、IT基本架構、物聯網等。

2016年,IBM創下一個里程碑:人工智慧和認知計算相關專利數量超過1000項。

在半導體領域,IBM實際上是一家半導體技術領先公司,並以輸出技術及提供服務平台而聞名,IBM與Chartered,Samsung,AMD等有很長的技術合作歷程。

它開發了許多專利技術,大多非自用,而是作為技術輸出。

我們看一下IBM的股市行情:

圖|IBM股票

從上圖可以看出,IBM當前的股價為163.83美元一股,整體市值為1516.72億美元。

2017年4月份,IBM發布了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

報告顯示,IBM第一季度營收為181.5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6.84億美元下降3%;凈利潤為17.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14億美元下降13%;來自於持續運營業務的利潤為17.5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16億美元下降13%。

IBM第一季度調整後每股收益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但營收則不及預期,其盤後股價下跌逾4%。

2017年7月份,IBM發布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報告顯示,IBM的銷售額連續第21個季度同比下降,但公司旗下的雲業務營收則繼續增長。

財報發布以後,IBM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近2%。

IBM第二季度凈利潤為23億美元,每股收益為2.48美元;銷售額為193億美元。

這意味著與去年同期相比,IBM的凈利潤下降了7%,營收則下降了5%。

不計入併購交易和退休相關費用等一次性項目的影響,IBM第二季度調整後每股收益為2.97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

相比之下,據財經信息供應商FactSet調查顯示,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IBM第二季度調整後每股收益為2.74美元,銷售額為195億美元。

2017年10月份,IBM公布2017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營收191.5億美元,同比下降0.4%,超出接受湯森路 透調查的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的186億美元。

利潤27.3億美元,不計入某些一次性項目的調整後每股收益為3.30美元,超出接受湯森路 透調查的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的3.28美元;IBM一度接近於終結此前21個季度的營收連續下滑趨勢,但到最後未能實現,其營收現已連續第22個季度同比下降。

圖|IBM

IBM當前的業務轉型壓力很大,截止到2017年6月底,包含雲應用(SaaS)、雲基礎設施服務(IaaS)和雲應用平台服務(PaaS)在內的IBM的「雲服務」在12個月(2016年6月-2017年6月)內同比增長了21億美元(上升30%)。

但在2017年的前6個月內,這一數字只增長了2億美元。

從2016年Q2到Q4,IBM的認知解決方案、全球商業服務(GBS)以及技術服務和雲平台的季度雲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從的52%、78%和48%下降到了23%、36%和19%。

想要終結22季度的營收連續同比下降,IBM需要雲業務的強力表現。

當第一名到第三名的蘋果、三星和台積電靠著自身優勢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第四名到第六名的英特爾、思科和IBM都有著不小的業務轉型壓力。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幾家公司依然展現了穩定的「造血」能力,依然在科技領域起著領航員的作用。

「2017年半導體十大市值公司(中)」到此就結束了,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與非網「2017年半導體十大市值公司」系列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