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歐美市場邁出了腳步,而專利是它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米在歐洲市場開始快速擴張,並在歐洲市場推出了Pocophone品牌,這意味著它開始正面挑戰蘋果、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而在美國市場也有第三方賣家上架小米MIX 2S,可以看出它進軍歐美市場已成為現實,然而專利始終是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小米全球擴張與對手競爭加劇

小米在2014年三季度達到了它的第一個巔峰,奪得了全球第三和國產第一大手機品牌的名號,不過隨後的兩年遭遇了挫折,特別是2016年其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滑了36%,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也被OPPO、vivo擠出前五名。

痛定思痛的小米在2016年開始將目光放向海外市場,2017年其海外市場的出貨量同比翻倍,這推動它整體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五成,成為它復興的關鍵。

不過2017年小米在海外市場主要是拓展新興市場,今年它開始將目光放向歐美這些已開發國家市場。

特別是在歐洲市場小米通過與香港首富李嘉誠合作,利用李嘉誠旗下經營電信業務的和黃3在歐洲市場所擁有渠道,迅速擴張,在西班牙、英國、義大利等市場紛紛設立小米之家,今年一季度已成為歐洲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第四的品牌。

再加上如今的第三方商家在美國市場銷售小米mix2S,小米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已達成。

小米的全球擴張導致它與三星、蘋果、華為等全球前三強的競爭加劇,這很可能導致這些企業以專利狙擊小米。

強大如三星、蘋果兩家全球前兩強手機企業每年依然面臨著大量專利訴訟,而且這兩家企業也深諳用專利狙擊對手之道,隨著小米進入歐美市場--也是三星和蘋果占據優勢的市場,它們會不會因此發起對小米的專利訴訟值得觀察。

對於國產手機企業來說,它們會不會也向小米發起專利訴訟是值得觀察的,如國產老牌手機企業酷派就正發起對小米的專利訴訟,而專利實力更強的華為、中興更是小米需要當心的對手,而且目前來看小米與華為的競爭已從國內市場延伸至全球市場,雙方的競爭日趨激烈。

專利困擾著小米

作為一家成立僅有8年時間的企業,如今市值近550億美元,其已足以被認為是一家非常成功的科技企業,不過對於它來說專利問題始終困擾著它。

2014年小米進入印度市場並在同年四季度即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第五名,隨後愛立信以專利侵權為由起訴小米,憑藉高通的專利授權小米採用高通晶片的手機獲得暫時解禁,不過這還是對它在印度市場的業務擴張造成了影響,導致2015年其在印度市場的發展停滯。

2015年底,小米的手機小米4獲得美國FCC認證,隨即「專利流氓」Blue Spike公司以專利侵權為由起訴,導致美國虛擬運營商迅速下架小米手機,小米進軍美國市場就此止步。

這幾年,小米為了解決專利問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通過自行申請專利、購買專利以及專利授權合作等方式一步步解決這個問題,與Intel、微軟、諾基亞、愛立信等專利巨頭達成了專利授權合作,然而這僅僅解決了部分專利問題,與它的主要競爭對手依然懸而未決。

為小米提供專利保護傘的高通所擁有的專利優勢逐漸被削弱,高通憑藉擁有壟斷優勢的CDMA技術在2G、3G時代建立了它的專利優勢,高通在4G時代通過收購擁有4G核心技術OFDM的Flyrion加上4G離不開3G和2G讓它的專利優勢延續下來,但是到了5G時代專利高度分散,2G和3G逐漸退網,高通能給予小米的專利保護也在削弱。

小米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專利問題,然而它在歐美市場的擴張尚未經過專利訴訟確立自己的地位這讓專利問題成為它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業務擴張會不會因此受阻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產手機專利戰加劇 中小品牌成犧牲品

進入2015年,網際網路手機價格戰日益激烈,包括360、樂視、魅族等廠商憑藉資本市場的支持大打價格戰。但是價格競爭的有力支撐是核心技術。近幾年,國產手機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強,包括華為、中興、聯想、...

中國手機廠商出海離不開產業鏈夥伴支持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這件事上,手機廠商是最好的樣本。2010年的時候,全球前10大手機廠商中,只有1家是中國企業;而到2016年至今,全球前十大手機廠商中,來自中國的企業占了7家,其中華為、OP...

國產手機2016年在海外圍攻三星言之尚早

三星在2012年超過諾基亞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企業,2014年中國手機品牌的銷量猛增導致三星的市場份額迅速下降,今年以華為為首的中國手機企業更是表現了一種迅猛的勢頭,華為將成為國產品牌中第一家銷量...

進軍美國市場,並非小米不想而是不能

小米高級副總裁王翔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他們尚未準備好在美國市場銷售手機,上一任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曾表示今年可能會在美國市場銷售手機,這只能說小米並非不想在美國市場銷售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