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拿下5G短碼方案 但完敗高通言之過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報導,在國際無線標準化機構3GPP的RAN1 87次會議上,華為憑藉59家代表的支持,以極化碼(Polar Code)戰勝了高通主推的LDPC及法國的Turbo2.0方案,拿下5G時代的話語權,這也意味著華為成功顛覆了高通長期以來的霸主地位。

台媒曾一度不看好大陸5G技術

據台灣媒體11月20日報導,事實上,過去大陸在通訊領域幾乎沒有話語權,在2G、3G時代,所有的專利技術,都幾乎被高通、愛立信所壟斷。

到了4G時代,大陸業者雖有進展,但仍處於被動地位。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以華為為主的大陸通訊企業,過去曾在3G時代開發的TDS-CDMA和4G時代的TD-LTE等技術,但歐美地區都沒有跟隨使用,所以,這些專利無法在全球推廣。

早在今年3月,台灣經濟部智財局就在2014年年度委託研究計畫「103年(中華民國103年)通訊產業專利趨勢與專利訴訟分析」結案報告中稱,華為僅僅以24個專利家族排全球第十名,可見中國如果要想在5G時代贏得領先優勢,單靠華為有困難。

當時,根據台灣方面統計的數據顯示,5G技術主要專利權人前十名為Qualcomm、Ericsson、Nokia、Samsung、LG、Intel、Alcatel Lucent、RIM、DoCoMo和Huawei,而高通、愛立信和諾基亞的5G專利數相比後面的要高出不少。

華為完敗高通言之過早

華為從2009年開始研究5G技術,為此投入了6億美元。

其Polar方案背後是中興通訊、展訊、小米、OPPO、vivo、阿里巴巴、中移動、中電信、中聯通等。

業內人士表示,大陸企業之前也曾多次提出相關方案,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這也造成了中國在2G、3G以及4G時代一直處於被動地位,因此,華為這次突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該名人士認為,華為憑藉在Polar Code積累的專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高通在標準制定上的影響力。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華為或是大陸通訊產業,未來在5G的話語權上將明顯提升。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次會議結果要論斷華為已經完全擊敗高通仍言之過早。

除了高通目前仍掌握5G長碼技術外,華為的極化碼方案目前還只是被3GPP認可,最終標準仍需國際電聯ITU裁定。

此外,由於5G涵蓋的技術太過廣泛複雜,許多關鍵技術仍未有定論。

並且,雖然中國通信技術第一次成為了世界的主流技術之一,但是其中的核心長碼編碼Turbo碼和短碼咬尾卷積碼,還不是中國原創的技術。

因此,要在5G移動通訊上獲取絕對的優勢,大陸企業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高通依然是最大的對手

30年前,高通公司把軍用的CDMA技術用於民用通信,推出了IS-95標準,成為與歐洲的GSM競爭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G時代。

然而,在第二代商業競爭當中,GSM還是贏得勝利。

為了不讓高通掐住咽喉,歐洲國家開始聯盟,並且還拉攏了日韓成立了3GPP標準組織,制定3G的通信標準WCDMA。

不過,無論這些主導WCDMA標準定製的企業霸占了多少的市場份額,卻還是需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

因為,高通掌握了CDMA的核心技術。

由高通主導的Viterbi解碼算法讓產業界相信了CDMA代表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因此在3G時代,WCDMA,CDMA2000和TD-SCDMA均採用了CDMA技術。

如今,高通的絕大部分利潤就來自於基於該技術標準的專利授權。

雖然中國目前已與國際同步啟動5G研發工作,並且多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共同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開展5G需求、技術、頻譜、標準等研究工作。

不過,美國的運營商早就開始了5G的有關測試、甚至進入5G試商用倒計時。

美國通信運營商Verizon在2016年初就表示,要在年底前進入5G「預商用化因素測試」階段,並爭取在2017年實現商用化,其編碼採用的就是由高通主導的LDPC方案。

據悉,本次會議一共提出了三種短碼編碼方案:

分別是中國華為主導推動的Polar碼方案、美國高通公司主導推動的LDPC方案,以及歐洲國家主導推動的Turbo方案。

經過幾輪鏖戰,Turbo首先敗下陣來,而由華為主導的Polar碼則大獲全勝,成為5G eMBB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

Turbo碼是由法國科學家C.Berrou和A.Glavieux發明。

從1993年開始,通信領域開始對其研究。

隨後,Turbo碼被3G和4G標準採納。

LDPC碼是由MIT的教授 RobertGallager在1962年提出,這是最早提出的逼近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不過,受限於當時環境,難以克服計算複雜性,隨後被人遺忘。

直到1996年才引起通信領域的關注。

後來,LDPC碼被WiFi標準採納。

目前,支持LDPC的有高通、愛立信、英特爾等。

Polar碼則是由土耳其比爾肯大學教授E.Arikan在2007年提出,2009年開始引起通信領域的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