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被制裁,「國產替代」刻不容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美國商務部制裁中興7年的消息已經傳遍了世界,傳到我這裡的時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手的消息了。

當時第一想法就是:忍了那麼,美國還是動手了。

但是反過來想,這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也應該是時候讓大家理智的去看待「國產替代」了。

中興被制裁的始末

先說說中興到底遭遇了怎樣的危機吧,大家對於這次事件的影響普遍定義為中興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一個不小心,這個中國第二、全球第五的通信運營商就會面臨破產的危險。

中興這次被制裁的原因很簡單:沒有徹底的執行「和解協議」。

至於和解協議是什麼,我們需要回到2017年,當時中興在美國一家聯邦法院認罪,承認其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措施,非法向伊朗運送美國商品和技術。

服軟的中興和勝利的美國政府達成了「和解協議」,於3月支付了8.9億美元罰金,同時作為認罪條件,中興要開除4名高管和處罰35名員工,這件事直接導致了中興的高層集體離職。

事情過了一年以後,美國商務部發現中興只是開除了高管,對於35名員工並未做出處罰,於是,美國商務部認為已經無法相信中興公司的承諾,就發出了禁令。

在外人看來,中興在美國的日子如日中天,但真實情況卻是危機重重。

尤其是最近兩年,中興一直是美商務部的常客,猶如掌中的玩物,被隨意揉捏。

從2016因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禁令而被美國實施出口限制開始,中興在美國就接連「碰壁」,也出現了多次危機,但這次是中興在美國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危機。

從目前中興的元件儲備看,只有兩個月的備貨,也就是說,兩個月內,美商務部的制裁沒有鬆口或者中興找不到可以合作的供應商,就意味著中興沒有產品可以交付給客戶,除支付違約金外,後續的收入來源也沒有了著落。

這對於中興來說是致命的打擊,準確的來說,對於中興的制裁,就是美國的一次精準打擊,在中美貿易狀況不佳大背景下,中興就成為了美國眼中最好的靶子。

打擊中興既不會過於傷害本土企業,也會讓本土競爭者蠶食中興不得不放棄的份額,可謂一舉兩得。

人家都欺負到頭上了,我們的商務部也不是吃素的,宣布對原產美國的高粱進行「雙反」調查,雖然無太大殺傷力,但卻是表明了一個態度--我們要保住中興!

何時成器的「國產替代」

中興被制裁之後,大家紛紛去研究中興是否可以從國內的廠家中尋找何時的替代者,但是卻失望的發現並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滿足要求。

首先,高通、英特爾、微軟和杜比都是中興設備的主要提供商,如果沒有高通構建的移動處理器平台,中興將很難在美國生產手機。

就這點來說,國內廠商有著發展時間短,技術積累薄弱的天然弱勢,再加上晶片研發周期長,研發經費高等客觀原因,國內廠商短時間內無法和這些國際大廠相媲美,甚至說只是剛入門。

第二,據行業人士分析,通信設備企業涉及的元器件眾多,一台基站有1顆晶片被禁運,整台基站就無法交付。

而目前基站上的電路板除了幾顆數字基帶晶片是自產的,通信鏈路上RF,PLL,ADC/DAC乃至外圍測量電源電壓的晶片都找不到國產供應商的身影。

雖然整機廠通過自產基帶晶片掌握核心算法,但是,卻無法解決被國外晶片供應商「卡脖子」的問題。

  我們一直都在大力提倡國產替代,資金投進去了,政策也扶持了,報導也有了,但是一到關鍵時刻,發現我們還是差了很大一截。

從中興自身來看,中興通信的主營業務有基站,光通信及手機。

其中,基站中部分射頻器件如腔體濾波器(武漢凡谷、大富科技),光模塊廠商(光迅科技,旭創科技),手機內的結構件模組等均可基本滿足自給需求。

唯有晶片,在三大應用領域均一定程度的自給率不足。

說來說去,晶片還是軟肋。

在央視的大型記錄片《大國重器》中,第六集《贏在互聯》介紹了一下幾家公司:紫光國芯、京東方A 、中天科技 、北方華創、中興通訊、華為、科大訊飛、佳都科技、網宿科技。

在這麼多公司中,只有紫光國芯一家是專做晶片的,華為也是只有海思做晶片,重心還是在通信方面。

可以看的出來,國內晶片替代要走的路還很長,而且據業內人士透露,有很多的科研項目只是為了爭指標而設立的,真正務實的只占少數。

對於晶片行業來說,浮躁的風氣並不適合,長遠的發展需要認真的去做。

「中國芯」之路,任重道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國出招華為,有多麼不簡單?

博士,ID:ZGToad01在上一篇文章中,當我們提到中興時,美國最有可能對兩個中國公司採取行動,其中一個是華為。現在,美國政府已經正式對華為做出了決定。當時,我們還預測,最終的復甦速度不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