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云為何鍾情EI?工業網際網路才是戰略價值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柳華芳

華為手機崛起,「華為」二字變得家喻戶曉,品牌價值不斷攀升,背後是幾代華為人的不懈奮鬥。

麒麟970 晶片成為華為高端手機的真AI英雄,華為手機具備了芯側、端側、雲側的三位一體AI平台體系,讓國產手機第一次站在世界技術之巔。

華為手機好,麒麟晶片牛,不要忘記AI幕後英雄-華為雲,厚積薄發、後發崛起的華為雲已經展露鋒芒,正在成為雲計算市場的超級玩家,並展露出不可阻擋之勢。

5月10日,蘇州,首屆全球人工智慧產品應用博覽會,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親赴演講,講述華為雲在人工智慧的探索和實踐,而EI企業智能、邊緣計算再次成為熱點關鍵詞。

在人工智慧火熱的大時代,人人都喊人工智慧,有的純忽悠,有的真實力,即便是真AI的隊列中,大家的聚集點、能力範疇也不盡相同。

華為雲是雲計算廠商中最獨特的一朵雲,不僅擁有常規意義層面的人工智慧技術,更是具備EI層面的人工智慧能力。

不一樣的華為雲,實體經濟的使能者

雲計算是一個較新的行業,在技術上卻不是新領域,在快速的行業發展之中,雲計算廠商越來越多,有網際網路企業背景的,也有IT巨頭背景的。

雲計算行業正在從Cloud1.0時代進入到Cloud2.0時代,從滿足日常信息流層面的基礎計算力,升級到服務企業端多樣化、複雜化的中間件雲化時代。

而華為雲提出了EI企業智能,將華為三十年技術經驗積澱開放出來,把華為自己的「供應、製造、倉儲、物流、報關、電商營銷推薦、實時風控」等大多數製造業場景實踐,用雲計算產品的形式開發給全體企業夥伴。

在Cloud1.0時代,雲計算的主流玩家是網際網路企業,亞馬遜aws、阿里雲、騰訊雲等快速進入雲計算市場,並改變了IDC市場,讓IDC市場迅速進入到了雲服務時代。

此時,Cloud1.0的技術構架依託於虛擬化技術,數據中心是非常集中式的,更多屬於傳統IDC業務的虛擬化。

到了Cloud2.0,華為雲主推邊緣計算,技術構架更為複雜,不僅需要集中式數據中心,也需要分布式數據中心,更加接近企業智能的數據源,進而帶來更加實時化、安全化、精準化的EI企業智能服務。

通俗一點來說,AWS、阿里雲、騰訊雲之類在網際網路客戶方面有先發優勢,而華為雲在企業智能、工業智能化等領域具有全方位的優勢。

華為雲是不一樣的雲計算廠商,他們更加緊密連接實體企業,在工業智能方面有著三十年積累,這是阿里雲等網際網路背景場景望塵莫及的,這也決定了華為雲的使命:不是急功近利的商人,而是做實體經濟的使能者。

鍾情EI:聚力邊緣計算,做最難、最有價值的事兒

構架全聯接世界,這是華為公司的戰略使命,通信、終端、企業、雲計算等各大業務線都是為此目標而奮鬥。

華為將在2019年推出第一代5G手機,5G大時代正在跑步到來,人們日常生活、企業生產模式等都將發生巨變,而華為雲是聯接人、企業、設備、流程的雲計算智能引擎。

GIV 2025(Global Industry Vision 2025)預測,到2025年,全球聯接總數達到1000億,在人、物和組織各種邊緣有著海量數據廣泛連接。

人工智慧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是大勢所趨,工業智能將是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的核心路徑,華為鍾情EI、聚力邊緣計算,正是未雨綢繆、厚積薄發,迎接全聯接的智能時代。

海量數據廣泛分布在邊緣和終端,實時處理,工業級別的智能決策,這是有挑戰性的工作,傳統Cloud1.0的公司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是,最難的事兒往往是最有價值的事兒。

華為有著三十年工業經驗,華為雲擁有全流程的工業智能解決方案,加上全面領先的邊緣計算能力,讓華為雲在「工業+智能」的時代巨浪之中成為真正的贏家。

無論是蘇州,還是我老家煙臺,都是現代工業基地,正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此時正是華為雲大展拳腳的好舞台。

過去,華為的重大會議往往在北上深舉辦,現在,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在青島舉辦,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親赴蘇州講演,甚至在我煙臺老家的老新區也已經有了華為基地。

作為煙臺之子,我十分期待煙臺工業能夠插上華為雲的翅膀,在工業智能、新舊動能轉換的道路上,先人一步,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不萊梅。

全棧智能架構:雲、邊、端、聯接,只有華為能做好

為什麼全球五朵雲之中必有華為雲,因為華為雲是紮根最深的雲計算廠商,也是技術研發實力最強大的廠商。

華為雲提供「雲、邊、端、聯接」整體解決方案,具備從晶片、算法、AI通用服務、雲上EI應用開發平台的全棧能力,這些能力不是一天煉成的,是華為持續高額科技投入的果實。

智能邊緣平台實現無人值守生產線, 利用人工智慧馴服「電老虎「,服務數千萬台標緻雪鐵龍汽車,構築EI智慧園區......,華為雲不聲不響地推動著工業智能化,大幅提升工業的成本效率,釋放出人工智慧、雲計算的裂變生產力。

在汽車、機械、電子、電力等很多行業大量空壓機,能耗非常大,是有名的「電老虎」,全國120萬台空壓機,每年的耗電量占全國能耗的6%。

華為雲EI機器學習空壓機程序,產出了電機的異常模型、管道損耗模型, 同時計算端側氣壓需求、管道損耗情況,智能調整最優輸出壓力。

每台空壓機每天節約400元人民幣,節約2%能耗,二期預計節省4%的能耗。

華為是做聯接出身,物聯網生態布局深遠,具備聯接800+類180萬種工業設備的能力,也是邊緣計算聯盟ECC組織的發起方。

華為雲已經上線智能邊緣平台Intelligent Edge Fabric,將實時流處理、智能質檢、預測性維護分析、視頻預處理等眾多能力分享給企業夥伴,滿足客戶的多元化、全程化、智能化的邊緣計算訴求。

有了華為雲的智能邊緣平台,企業可以本地分析處理生產經營活動的數據,實現邊緣、雲的一體化協同,實現融合的實時智能決策。

在我看來,華為雲是真正的使能者,一邊堅決尊重數據主權、保護企業數據安全,一邊用邊緣計算推動企業數據的實時化處理,這是一個很難很難的事兒,只有華為能做好。

戰略機會點:未來才是星辰大海,工業網際網路才是真經

華為有一句名言「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華為不是機會主義者,在戰略機會點面前,卻勇猛異常,即便是無數次衝鋒,也不會妥協。

華為雲流淌著華為血液,有著同樣的價值觀和信仰,而EI企業智能就是華為雲的戰略機會點,邊緣計算是華為雲衝鋒的超級裝備。

華為雲擁有全棧智能架構,Cloud1.0的工作自然是小菜一碟,而EI企業智能才代表了Cloud2.0的藍圖,工業網際網路才是真經。

毫無疑問,工業網際網路是最難的,對安全性、實時性、精確性要求極高,華為雲卻已經形成工業網際網路的EI服務能力,這是中國智造的一個福音。

未來是星辰大海,工業網際網路是國之大計,鄭葉來如同雲計算領域的唐三藏,華為雲的格局已經超越傳統商業範疇。

華為雲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貢獻是普通消費者看不到的,卻會深刻影響中國工業的智能化升級,人工智慧是超級生產力,華為雲便是讓超級生產力落地企業的使能者。

華為是一家低調實幹的企業,喜歡把技術搞成熟後再對外公布,不像某些企業那樣先把口號喊的震天響。

華為不光有自研的手機晶片,還有自研的SSD晶片,還有世界領先石墨烯研究,通信水平更不用提了,所有圈裡人都明白:華為雲強勢崛起在意料之中,大家想看華為雲到底能飛到多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聯接而生的華為為何要塑造雲時代?

很久以前,華為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家通信設備廠商;後來,華為開始涉足企業業務,許多企業開始用到華為的伺服器、存儲;再後來,華為給人更深刻的影響是一家手機廠商:一家有望超越韓國三星、美國蘋果的中國華為。

還在爭排位賽?華為雲直接跑進了下半場

2017年3月,華為專門成立了Cloud BU,重兵布局公有雲市場,一時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有觀點認為,雲計算是從網際網路中長出來的,沒有網際網路基因的華為做公有雲並沒有什麼優勢。2017年,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