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系列報導】和艦晶片實控人為台灣聯華電子:三年獲政府補貼超50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財聯社深度剖析首批科創板受理企業:

【科創板系列報導】科創板編號001 晶晨半導體了解一下?

【科創板系列報導】登陸科創板解資金之渴 江蘇北人實控人持股將破30%

【科創板系列報導】容百科技:三元正極材料新龍頭 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間

【科創板系列報導】科前生物:科創板首家生物醫藥企業 院士創辦主營豬用疫苗

【科創板系列報導】安翰科技:上市意在擺脫「美年達」依賴症 軟銀王思聰劉永好組團「加持」

【科創板系列報導】廣東省首家預登科創板 利元亨智能瞄準工業機器人

【科創板系列報導】和艦晶片實控人為台灣聯華電子:三年獲各地政府補助超50億

【科創板系列報導】天奈科技估值一年半上升3.6倍 華聞傳媒否認入股

【財聯社】(研究員 薛彥文)3月22日,上交所公布首批科創板上市名單,晶片製造企業—和艦晶片位列其中。

這意味著和艦晶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已獲上交所正式受理。

同日晚,和艦晶片發布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和艦晶片的保薦人為長江證券。

和艦晶片的實控人為台灣聯華電子

和艦晶片的前身是和艦科技,成立於2001年11月,該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製造環節中的晶圓代工業務。

和艦晶片的實際控制人是聯華電子(聯華電子在台灣上市),目前,聯華電子間接持有公司98.14%的股份。

和艦晶片在招股書中稱,其在科創板上市後,聯華電子間接持有公司87.24%的股份,仍處於絕對控股地位。

下圖為財聯社對和艦晶片招股書的截圖:

2018年和艦晶片的主營業務收入為35.71億,同比增長10.34%,凈利潤為2992.72萬,同比下跌58.02%。

公司2018年扣非凈利潤為虧損1.46億,截止2018年底,和艦晶片累計未分配利潤為-9.27億。

和艦晶片招股書顯示,公司存在未彌補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其子公司廈門聯芯前期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太大導致毛利率為負,且需計提存貨減值和預計負債所致。

和艦晶片稱,一條28nm工藝集團電路生產線的投資額約50億美元,根據行業慣例,設備的折舊年限普遍較短(廈門聯芯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為6年,專有技術攤銷年限為5年)導致晶片製造公司在投產初期普遍存在虧損情況。

和艦晶片稱,其選擇在科創板的上市標準是,預計市值不低於30億,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

公司稱,其募集資金將投資於和艦晶片(蘇州)股份有限公司集成電路技術改造產能擴充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擬使用募集資金總額為25億。

和艦晶片三年獲各地政府補助超50億

值得關注的是,和艦晶片當下的業績還是靠補助支撐起來的。

據招股書,為鼓勵集成電路行業發展,和艦晶片及其子公司所在地對其提供了多項政府補助,2016到2018年,合計補助金額高達52.13億。

和艦晶片將其中的14.27億的政府補助計入了當期損益。

不過,各地政府巨額補助和艦晶片,與中國晶片產業落後有一定的關係。

晶片是信息產業的基礎,被譽為工業糧食,它不僅運用在智慧型手機、計算機、汽車、軍事、遙控等多方面,對於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包括5G、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駕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協會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集成電路銷售額為3432億美元,同比增長24%,該協會預計,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銷量將繼續增長17%,達到4016億美元。

其中亞洲太區(主要為中國)的銷售額為2488.2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總值的60.4%。

不過,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市場,但自給率水平低,核心晶片缺乏。

根據ICInsights 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自給率僅為15.35%;核心晶片自給率更低,比如計算機系統中的MPU、通用電子系統中的 FPGA/EPLD 和 DSP、通信裝備中的 Embedded MPU和DSP、存儲設備中的DRAM和Nand Flash、顯示及視頻系統中的 Display Driver等,國產晶片占有率都幾乎為零。

下圖為財聯社對和艦晶片招股書的截圖:

目前,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已超過石油,是中國的第一大進口商品。

據海關統計,2018 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4175.7億塊,同比增長10.75%;進口金額為3120.58億美元,同比增長19.84%。

和艦晶片的直接競爭對手為中芯國際

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形成了IC 設計、晶片製造、封裝測試及支撐配套業共同發展的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格局。

但是,中國的集成電路行業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突出表現為製造業比重過低。

根據IC insights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晶圓代工廠商銷售額為710億美元。

下圖為財聯社對和艦晶片招股書的截圖:

2018年全球前十大純晶圓代工廠商中,台積電、格芯、聯電分居前三,中芯國際排名第四,其中台積電產能規模龐大加上先進位程7nm投產,市占率達59%,持續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先進位程營收成長力度不如預期是格芯、聯電和中芯國際增長緩慢,低於行業平均增速的主要原因。

從晶圓代工的製程範圍看,40nm以下製程銷售額占到整個銷售額的44%,40-45nm 製程銷售額占到14%,65nm 製程銷售額占到 9%,90nm製程銷售額占比為6%。

2018年具備28nm及以下先進位程技術的純晶圓代工廠僅剩台積電、格芯、聯華電子、中芯國際、和艦晶片、華力微六家,14—16nm 以下廠商剩台積電、格芯、聯華電子3家。

和艦晶片在招股書中稱,僅中芯國際與其子公司廈門聯芯完全掌握28nm工藝製程,華力微 28nm低功耗邏輯工藝已建成投片。

據此,在28nm晶片製程中,中芯國際是和艦晶片的直接競爭對手。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其在港交所和紐交所同時上市,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之一。

2018 年實現營業收入34.17億美元,凈利潤 1.34 億美元。

目前中芯國際28nm先進位程已經量產,正在推進14nm以下先進位程的研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的中國芯—進擊中的中芯國際

投資半導體晶片賺的是一個大趨勢的錢,是與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和未來捆綁在一起的。而中芯國際就是這樣一家擁有中國芯的公司。公司是全球第四大純晶片代工企業,中國大陸晶片代工的龍頭,可提供從0.35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