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手機安全面臨新挑戰 隱私瓶頸如何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飛象網訊(高靖宇/文)從科幻小說的暢想到今天,人工智慧(英文縮寫:AI)離我們越來越近,而手機行業也在隨著人工智慧發生改變。

9月2日,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FA)上,華為發布全球首款AI移動晶片——麒麟970。

如果說榮耀Magic手機是華為在人工智慧手機領域的試水,那麼,人工智慧晶片麒麟970的問世則標誌著華為正式進軍人工智慧領域,華為Mate 10手機也將成為首款搭載AI晶片的智慧手機。

從智慧型手機到智慧手機,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卻有著本質的區別,智慧手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真正理解用戶的需求,用戶可以享受到智能服務所帶來的顛覆式體驗,而不是機械的執行已經編寫好的代碼。

例如,人工智慧可以幫助用戶在拍攝的過程中快速的識別拍攝對象及場景,並自動的進行最佳拍攝參數設定,幫助用戶拍出更好的照片;再比如,通過分析用戶使用行為,有針對性的調配資源,為用戶提供更流暢的系統體驗。

所以很明顯,智慧手機會是手機行業的下一個風口,作為科技創新代表的蘋果自然不甘落後,在人工智慧加速領域也早就有了布局,蘋果近日發布的iPhone X就搭載了A11仿生晶片,其擁有專門用於加速人工智慧相關任務的「神經網絡引擎(neural engine)」。

可以想像,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智慧手機將真正成為一個管家般的存在。

然而,這也帶來了諸多關於隱私的問題。

畢竟人工智慧的核心在於學習,其知曉用戶每一刻的狀態,在何處做了何事。

對於用戶而言,這些均屬於隱私。

如何保證用戶隱私不被泄露的情況下去保證功能的實現,是每一個廠商所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那麼,未來的智慧手機又要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呢?

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FA)上,余承東提出: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即人工智慧在未來終端上的實現必須通過端雲協同。

他認為,雲側智能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廣泛應用,但是雲側智能的體驗並不完整。

在用戶體驗方面,還存在著不夠實時、隨時、穩定性和隱私方面的問題,而端側智能可以實現同雲端智能的優勢互補。

「端側智能強大的感知能力是手機成為人的分身和助手的前提,擁有了大量實時、場景化、個性化的數據,在強勁持久的晶片處理能力支持下,終端就能具備較高的認知能力,真正做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直達服務,同時大幅提升了隱私數據本地處理的安全性。

」余承東說。

這也就意味著,搭載了麒麟970這款人工智慧晶片的華為Mate 10,已經從智慧型手機向智慧手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據了解,麒麟970是全球首款集成NPU神經網絡單元的移動晶片,這顆小小的NPU專為神經網絡計算而生,它只有CPU一半的大小,其效率要遠遠的高於普通的CPU和GPU,圖像識別速度要比CPU快20倍。

由於NPU的引入,麒麟970可以基於AI技術進行本地化數據處理,就不需要以傳統方式把數據上傳到雲端。

這樣不僅效率更高,還能確保數據的安全與隱私。

而在安全性方面,麒麟970集成有最新的i7協處理器,內建TEE和inSE安全引擎,擁有更高的安全性,此外,還創新地內置了銀行U盾功能,擁有金融級安全防護。

在本地終端上,可以安全的保護用戶的隱私數據和應用服務所產生的數據。

目前,華為還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依託華為獨有的軟、硬體優勢,華為全新的Mate 10將是一款以數據為基礎,以算法為核心,擁有多重保護的安全智慧手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