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帝國台積電,究竟是如何成為一方霸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

而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一個台灣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到巔峰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晶圓代工龍頭的發展史。

而說台積電,張忠謀是首先需要介紹的:

張忠謀:近乎完美的學習和工作經歷

張忠謀,1931年生於浙江寧波。

1949年赴美留學,大學本科讀的是哈佛大學,碩士讀的是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讀的是史丹福大學。

他的學習經歷接近完美。

而他的工作經歷也是近乎完美的。

在畢業面試的兩個月內,張忠謀就獲得了4家公司的面試邀聘函。

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車成了他最滿意的對象。

一是工資待遇好,另外也對從事的行業有把握。

另一家叫「希凡尼亞」,正計劃開創以半導體為材料的電晶體的公司,待遇也很好,但因自己對半導體一無所知,所以沒做考慮。

然而「希凡尼亞」的工資比福特還要高出一美金,所以他還沒有下定決心。

為此,他決定和福特「講價」:「我恭敬地說,我很想來福特,但另一家公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請他們考慮提高起薪?電話線上的人事經理,是面試我的同一個人,但現在的神氣與面試時的談笑風生很不相同。

他很冷漠,也很不客氣:『我們不討價還價。

公司已決定僱傭你的月薪。

你要來就來,不要,就請便。

』」

善變的經理人惹怒了年輕氣盛的張忠謀。

「我對福特有把握,但是難道我不肯冒險去『希凡尼亞』做我沒有把握的事情嗎?」

1955年5月,張忠謀一氣之下去了自己不熟悉的「希凡尼亞」,開始為他風光無限大半生的半導體事業奠基。

這也不得不讓他感嘆:「人生的轉折點,有時竟是這麼的不可預期!短短的一個電話,加上一時衝動的青年感情,就讓我和半導體結了一生的緣!」

為在半導體業立足,作為外行者,張忠謀加快步伐,學習向前。

幾星期內就完成一項電晶體生產的模焊接技術改良,並向全公司推廣。

這讓他很受鼓勵:「學校外面的世界,並非那麼充滿荊棘。

他找到電晶體發明人之一,諾貝爾獎得主夏克雷的經典著作——《半導體之電子與洞》,「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讀,讀了又想,想了又讀。

」讀了想,想了讀仍然不懂的,就去請教一個幾乎夜夜喝酒,但技術高深的高人,「每天吃晚餐時就和他坐在一起。

」同時,還大量學習和了解行業內最新、最權威的學術成果、論文或信息。

一年左右,張忠謀從門外漢,成了行家裡手,而且被提升為公司研發部科長,手下帶有4個小兵。

正當他計劃再上層樓時,公司卻連連虧損。

新來的外行上司要求他辭退科室里兩個沒犯錯誤的年輕下屬,他不服,也沒能說服新上司,很果斷的收拾東西,揮袖而去。

1958年是張忠謀人生的又一個大轉折,當年,離開「希凡尼亞」的他,去到了正在創造一個多麼不同的半導體時代的德州儀器。

走進了美國德州儀器公司,一做就是20多年。

德州儀器當時只是一間小公司,但已是半導體業不可抵擋的新勢力。

在張忠謀進入之前,就已通過發明矽電晶體,改寫了半導體市場版圖。

一到那裡,張忠謀就感到震撼:「『疲倦』簡直是聽不到的形容詞。

加班是不成文的規定,而且全都是自願,也沒有什麼加班費。

『失敗』從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甚至同情。

但受挫折者必須振作重來,如再有挫折,再重來,直到成功為止。

張忠謀也立即成了鄰居眼裡「瘋狂的工作者」。

一進去,就成功克服大難題,IBM將幾個自己發展的產品交給德儀生產,張忠謀負責了其中最難的一項,在「每天早上8點上班,晚上7點回家吃晚飯,吃完晚飯後又回廠看夜班的成績,直到半夜第三班開始後才回家」的努力下,他領著一個3人團隊,不到一年就取得成功,良率超過IBM本身。

贏得了「27歲人生中最喜悅的一天。

」也讓當時的德儀半導體製程部門執行長道森對他另眼相看,並親自送他1000塊美金花紅的意外之喜。

在德州儀器期間,張忠謀領著幾位工程師,只用一年多時間,就開發成功一項新產品,超過了研究者IBM原有的設計水準。

這一壯舉表現了他的超常能力,贏得了總裁海格的器重。

公司老總有意送他去攻讀博士,他選擇了當時代表全美半導體研究最高水平的史丹福大學。

3年之後,張忠謀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

重回德州儀器,他正趕上一個緊要關口,IBM向德州儀器訂購一種電晶體元件,公司卻沒有能力供應,前任為之焦頭爛額。

張忠謀臨「危」受命,指定幾位工程師,很快就把這個元件開發出來,IBM大量採購。

他由此創造了一個紀錄,一年內把他分管的集成電路部門營業額提高一倍半,利潤也翻了一番。

兩年後,張忠謀升任德州儀器公司的副總裁,5年後又升任主管全球半導體業務的資深副總裁,成為第三號人物。

他領導著全公司二分之一的員工,業務覆蓋全世界50%的市場,創造的營業額占公司的半壁江山,他所推廣的半導體製程已成為產業標準。

最輝煌的還是他首先發動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市場大戰。

那是1972年,當時市場上的存儲器主力產品只有1K,德州的最大競爭者就是英特爾。

張忠謀看準了這個機會,超前兩個等級,從4K起步,一躍成為業界霸主,令不可一世的英特爾甘拜下風。

更讓競爭對手刮目相看的是,張忠謀與客戶協定,每季降價10%。

這一招很「毒」,對手一個個敗下陣來。

他頗為得意:「要嚇退競爭者,這是唯一的辦法。

」不久,張忠謀的「定期降價策略」便成為電子產業的一項標準,當時一再堅持不降價的英特爾,後來也不得不把這一策略奉為競爭的法寶。

張忠謀,由此而揚名全球電子業,有評論說,張忠謀的「定期降價策略」振動了產業界,改寫了遊戲規則。

在打工獲得了最大巔峰以後,張忠謀在醞釀顛覆。

台積電的出現改變了半導體行業的格局

在台積電以前,半導體工廠的模式一般來說從前端的設計,到後端的晶片生產,都是由廠商獨立完成的,基本所有的半導體產生都有自己的晶圓廠。

例如Intel和三星等廠商,無論在晶片設計或者後端的晶圓生產,在全球都有著重要的地位,這也是他們的產品能夠傲視整個市場的保證。

尤其是Intel,憑藉著領先市場的工藝,其產品更是令其直接競爭者AMD苦不堪言。

本來半導體產業按照這個模式發展,對於大部分的晶片新進者來說,會是一個大挑戰,因為晶圓生產工廠的投資,不是個小數目。

但張忠謀的一個決定,改變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走勢。

這也為中國半導體21世紀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1985年,54歲的張忠謀以在美華人最高企業主管的身份,應邀出任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一到任就從實效出發,大刀闊斧地整治陳舊而無實效的研究計劃,希望與工業界緊密結合,將工研院發展成台灣整體工業的研究部門。

但是,工研院的環境、文化、傳統都和美國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在建立新體系的同時,他感受到來自舊思維的壓力。

「我的努力——至少在短期中——不見得很成功。

既然這樣,從來都澎湃著大時代情懷的張忠謀,自然要去關注一些一定成功的事情:半導體公司大多把晶圓製造作為副業,因為主業不是晶圓製造,而是設計和銷售自己的產品,所以他們替別人代工的服務很不好,不夠專業。

而台灣正好擁有日益進步的製造優勢,技術人員的素質也大有提高的空間和可能,只要有人引路,就會大成功。

張忠謀看準這個機會。

1986年,擔任工研院院長的同時,他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專業晶圓體製造公司:台灣集成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並擔任董事長。

而且一開始,就設立大目標:「當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

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

一開始就充滿艱辛。

首先是人才難覓。

張忠謀堅持,要做世界級就必須有世界級的總經理。

台灣缺少這種人,他就到國際上去找。

先是找到包括英特爾副總裁在內的幾位前任部屬,這些人看好張忠謀,卻不看好台灣半導體「加上我這個做代工的餿主意。

」(張忠謀語)。

終於說動原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半導體部門總裁戴克加盟,不到一年,又因家人不能適應台灣而離職。

其次專業半導體代工是他自己創造出的新話題,台灣半導體業更是荒原一片,剛剛誕生的台積電即使擁有秘密武器,也一時敲不開市場的大門。

設在美國的一位業務代表,雖然四處奔波拜訪客戶,但一年多,沒有帶進什麼客戶,每次到台灣,都只能向張忠謀說一句,「我的方向正確。

」然後再接再厲。

最後是大環境,當時正是半導體業的蕭條期,所以,開始一兩年,台積電只能靠少量訂單艱難維持,吃飽了上頓,不知道下頓在哪裡。

這當然動搖不了目標清晰的張忠謀,在「有挫折,有失望」的困難中,他堅信有挫折,才會有自我更新。

「每個人都應設定目標,達到了,再設一個更高的目標,逼迫自我達到。

」更是他堅持一生的追求。

他告訴同事們:「產生新的勇氣、新的信心,就能重新衝刺」。

方向和方法都正確的情況下,堅持就是勝利。

1988年,台積電迎來大轉機。

改任台灣工研院董事長的張忠謀和剛剛上任的總經理戴克一起,通過私人交情將老朋友格魯夫請到台灣對台積電開展認證,並爭取到為英特爾代工的機會。

台積電要打世界大戰,第一個難題就是得到世界的認可,當時還沒有ISO9000,拿到英特爾的認證,就等於拿到世界的認證。

但它背後的意義,遠不局限於此。

厲害的格魯夫絲毫沒因私交而對老朋友網開一面,他讓部屬發狠挑出200多個問題,要台積電立即改進。

半導體有200多道製程,英特爾一站一站地檢查,檢查通過後,才到下一站。

而且,不但看眼前,還要管未來,一旦認證通過,以後操作要換機器、換製程,都得先經過他們的准許。

因為看過了太多商業大戰的殘酷,為了打贏,張忠謀素以強悍作風,落實策略的執行。

他追求完美、堅持原則、而且直言不諱,不容下屬不思進取,也從不以更溫和的方式指出你的錯誤,很多人因此給他一個外號「張大帥」,那可說是名符其實。

他的部署曾經回憶:「跟他學到東西,不但斤兩要足,而且能不怕他,這實在很難做到。

」因此,台積電初創的時候,很多人都很難理解他堅持的高標準、嚴格要求和絕對世界觀。

很明顯,刁鑽的英特爾幫他一個大忙。

一年多的認證下來,上上下下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是世界標準。

也體會到了「張大帥」的世界級苦心。

與此同時,張忠謀為台積電建章立制,讓一切有章可循。

打破台灣企業存有的弊病,堅持專業和制度管人,將人治色彩減至最低;爭取董事會撥出利潤的20%作為員工的紅利,確立客觀給薪方法,獎懲分明;雖然員工99%是中國人,但堅持要求將英語作為公司的絕對主語,逼著大家要有世界觀。

讓台積電在世界級領導人,世界級願景之外,擁有世界級的管理基礎和運營環境。

半導體業的發展開始回暖後,張忠謀抓住機會火線出擊,年年打勝仗,年年大成長。

1994年,他辭去工研院董事長職務,全力投入企業經營,不但將台積電在台灣證交所上市,還同時創辦另一家集成電路公司——世界先進。

以此為起點,台積電的規模不斷擴張,而且獲利驚人,連連成為台灣最賺錢的公司。

台積電的專業晶片代工模式(Dedicated Foundry)改寫了半導體產業的遊戲規則。

之前主流模式以英特爾、德州儀器為代表,集成電路製造商(Integrated Design Manufacturing,IDM)自己設計晶片,在自家晶片廠生產,自己完成測試與封裝。

台積電專注負責中段的晶片製造,成了全世界晶片設計公司的「中央廚房」。

高通與台積電被譽為「無晶片廠的晶片設計公司+代工」的合作典範。

台積電的飛速發展

1995年,台積電年營收超越10億美元。

1997年,張忠謀親任總經理,將台積電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並於當年實現13億美元營收,5.35億美元盈利。

1998年,張忠謀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97年度全球25位最佳管理者之一,被美國Bank of America-Robertson Steohens評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最有貢獻人之一,台積電也獲得《亞洲商業周刊》最具成長潛力、最具長期獲利潛力、最佳顧主以及台灣最佳公司等榮譽。

1999年,台積電獲頒全球無晶圓體廠半導體協會第一座模範地位獎以及台灣經濟主管部門產業科技獎最高榮譽「特殊貢獻獎」,並在10天內,從9·21地震災害中恢復了90%以上的產能。

2000年,台積電在美國《商業周刊》「全球100大最佳科技公司」中排列第5名,並獲得兩項大獎:旨在表彰其對全球微電子產業卓越貢獻的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首座Robert N.Noyce Medal,以及《天下》雜誌「最佳聲望標竿企業」綜合排行第一名。

張忠謀也被《天下》雜誌評為「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而且排行第一。

2001年,因為國際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再度遭遇惡運,台積電的發展受到影響,但依然是當年全世界最賺錢的半導體代工公司,張忠謀也因在逆境之中的強勢表現,被美國《時代周刊》及CNN評選為全球最佳的25位CEO之一。

這也是他開創的又一個先例,在企業業績值此下滑之時,依然能贏得世界級的榮譽。

後來的事實證明《時代周刊》及CNN的眼光的確過人。

2002年,半導體業剛剛走出低迷,台積電就以超過50億美元的年營收,作為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公司,進入半導體產業前10名。

此後,台積電更一路狂飆,穩居世界第一。

到2005年,公司年營收高達82.3億美元,稅後凈利高達29.1億美元。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整體利潤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台積電依然能以43.6%的毛利率,繼續雄居台灣最賺錢公司之位。

這讓競爭對手,十分不好意思。

經歷了電子業盛衰起伏,張忠謀的國字臉上透著滄桑與堅毅。

這位常青樹在台灣與業內享有盛名,到2012年,台積電取得有史以來最佳業績,被《福布斯》評為亞洲年度商業人物。

台積電營收達170億美元,2012年10月份市值創造新紀錄——突破2兆元新台幣(約800億美元),高居台灣上市公司之首。

這些成就的背景,是過去3年張忠謀以耄耋之身,2009年重新擔任CEO,將台積電從裁員與訂單流失的泥潭裡拉出來。

54歲從頭開始的張忠謀,再次在世界半導體業頂天立地。

如果說德州儀器時代,他是改變遊戲規則的人。

台積電時代的張忠謀,則是創造產業的人。

在這裡,他改變的不僅僅是規則。

首先,他把晶圓代工廠變成一個依賴度很高的專業。

其次,他讓新進入半導體業的人,不再需要投資晶圓廠就能創辦半導體公司。

這兩個轉變推動的是兩個產業的崛起。

哈佛大學著名管理學教授麥可·波特,為張忠謀總結過他在德儀之外,對世界半導體業發展的新貢獻:不但創造了自己的行業,也創造了客戶的行業。

稱讚他一口氣創造了兩個工業:第一個是晶圓代工業,第二個是無晶圓廠設計業。

而台灣人民最感謝張忠謀的是,他推動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登上了全球第四的寶座,並且贏回大把大把的鈔票和無盡的榮譽。

可是大陸真的能做好設計嗎?然後大陸的晶圓代工未來會怎樣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直播預告

主題:智能互聯技術與創業實踐——從共享充電寶說起

主講人:李家慶

直播簡介

本次直播,講者將自己在智能硬體的18年研發及創業經驗,結合踐行了兩年的物聯網創業操盤——共享充電寶項目,不止會有共享充電寶的軟、硬體技術講解,還會詳細復盤了整個項目從靈感到行動,從樣品到產品,從產品到市場的方方面面。

通過本次介紹,希望聽眾可以從共享充電寶的案例,對智能互聯、物聯網產品的設計研發技術有所體悟,對智能互聯的創業者有所啟發,希望大家以後能在技術和市場方面都少走一些彎路、少掉一些坑。

直播內容大綱

1、物聯網、智能硬體的產品設計過程

2、共享充電寶的電路、軟體、伺服器、雲端等架構技術及經驗

3、共享充電寶、新零售等物聯網產品的產品與市場落地

現在凡報名本次直播課程,掃下方二維碼添加小助手,獲取活動參與方式,在朋友圈轉發本次直播的海報,保留四小時後,截圖發給直播小助手微信(fucaiyu007),便可獲得抽獎連結:

1、免費觀看直播特權

2、直播PPT(直播結束後統一在微信群發放)

3、【美的電熱水壺】抽獎機會(11月8號12:00準時開獎)

點「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圓代工帝國台積電是這樣煉成的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而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一個台灣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到巔峰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晶圓代工龍頭的發展...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看看他的傳奇創業史

從1987年創辦台積電,張忠謀已經帶領台積電走過了31個年頭,而他也被稱作是「半導體教父」。30年間,台積電從默默無聞、不被看好的公司,躍居為全球半導體領域大咖,總市值一度創台灣證券史上最高市...

晶圓代工之王——台積電的傳奇故事

要做一個好的職業經理人,更要做一個好的創業者;要能開創一個行業,更要影響一個行業;要全球化,更要世界級!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說起台積電的傳奇,不得不從張忠謀的故事說起。超級學霸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