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全新產品線U系列能否成為HTC的一匹戰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辰(天方燕談副主編)

曾經安卓手機一哥,HTC,或許早有一種被全世界拋棄的感覺。

業內人士分析,HTC 2016年的總出貨量僅1000萬台左右,這個數字尚不及國產軍團華為、OPPO/vivo、小米一個季度的銷量。

也在這一年,HTC完成營收781.6億元新台幣,創下11年來最低營收記錄。

進入2017年,這一情況仍然未得到改觀,被寄予厚望的全新 U 系列兩款旗艦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境地。

手機市場的競爭固然慘烈,但還是有諸多玩家覬覦,曾與HTC齊名的黑莓、夏普等老牌智慧型手機廠商選擇逆流而上,相繼宣布發布新品重回中國市場,這是否會對HTC產生更負面的影響尚不得而知。

但對比它們的去而復返,HTC 的生存狀況總歸要好些。

至於未來,HTC還在掙扎。

舊日榮光不再,HTC這些年是怎麼一步步走向衰敗的?

代工起家的HTC成名於OEM業務,也是在這一時期積累了深厚的智慧型手機設計、生產經驗,同時,對供應鏈的控制也得心應手。

2006年,HTC決心打造自主品牌,並於2008年聯合美國運營商T-mobile推出全球第一款安卓手機。

由此開啟一段開掛的發展歷史,搭上谷歌Android系統的快船,HTC的股價一路飆升,2011年4月6日,站到了1200元新台幣的高位,市值暴增至335億美元,成功超越諾基亞和黑莓,成為全球市值僅次於蘋果的第二大手機廠商,這是HTC最為高光的時刻,也因此一度成為智慧型手機的代名詞。

但2011年之後的HTC就開始走向了不可逆轉的敗局,在戰略和產品上一直沒有理清發展思路和拿出有效行動的HTC不斷走向邊緣化,梳理HTC的發展歷程,我們大致可以從中找尋到其落敗的蛛絲馬跡。

全球第一款Android系統智慧型手機

旗艦產品品控不過關,手機缺乏市場競爭力。

智慧型手機發展的早期,HTC打磨出不少經典產品:軟體上,Sense UI是谷歌原生Android系統之外的首個定製化UI,比三星TouchWiz、小米MIUI更早問世,給用戶另外的選擇;硬體上,HTC G1以及後續的G3(HTChero)、G7、HTC One S、代工產品 Nexus One都憑藉獨特的設計、技術和製造工藝獲得極大的成功。

但HTC在2012年之後推出的幾款旗艦產品卻在設計和質量上問題頻出,自毀前程。

HTC One X 冒險採用當時領先但尚不成熟的Tegra 3的CPU,最終導致該機續航短、發熱大、兼容性差,在與三星的競爭中落敗。

在此之後,HTC遭遇了長達6個季度的利潤下滑。

後續的The new HTC One(M7)雖然經典,但硬體和軟體先後出問題,斷送了其市場前景。

再往後的幾款旗艦機型在硬體配置和產品打磨上與市場需求脫節,有種「閉門造車」的感覺,嚴重削弱了其市場競爭力,HTC在自毀的路上越走越遠。

品牌塑造和營銷策略失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潰敗。

HTC的問題出在2011年巔峰期之後,剛好這一時期其他手機廠商開始找到生產Android手機的感覺,安卓系統逐漸普及,三星後來居上,Galaxy系列大獲成功;而國內以小米為首的智慧型手機廠商開始崛起,HTC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但從它的反應來看,HTC似乎並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或者說在安卓智慧型手機百花齊放時無力應對激烈的競爭局面。

幾款旗艦產品表露出的設計固化、缺乏創新、表現平庸、定價失衡等問題,都對HTC的品牌造成致命的傷害,消費者對於 HTC 品牌的認同感越來越低。

很快,HTC就陷入了高端機拼不過蘋果三星,中低端機拿不下國產廠商的尷尬境地。

更要命的是,HTC在營銷策略上出現重大失誤,一個典型的示例就是HTC 10,這是一款相當優秀的機型,但HTC在這款旗艦的國際版和國行版上玩起了區別對待,這種帶有歧視性的銷售策略引起大陸消費者的嚴重不滿,HTC 10理所當然的成為史上最為尷尬One系列旗艦,銷售慘澹。

HTC代工 Google第一款自有品牌手機 — Google Nexus one

渠道能力挖掘不夠、跟不上時代,終影響銷售。

大概是受歐美運營商合作較早的影響,HTC在渠道方面一直難有建樹,做OEM業務時,根本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在渠道上,成本自有運營商渠道進行銷售。

在推出自主品牌之後,HTC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歐美市場和運營商渠道上。

而在同時期,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發展迅速,社會化渠道即線下渠道、電商渠道以及運營商渠道的能力得到釋放,華為、小米、OPPO/vivo成為三個渠道的品牌代表。

在HTC在歐美市場遇阻後,它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國內,但明顯已經跟不上時代。

三條主要銷售渠道,HTC在線下渠道幾乎毫無根基,而運營商渠道逐漸萎縮,聯想手機的潰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過度依賴該渠道,電商成為其唯一有可能突破的渠道,但這個渠道以價格戰為主,實際上,HTC的高價顯然難以擁有競爭力,致使其國內市場久久難以有收穫。

在全球手機市場競爭慘烈的當下,iPhone 一騎絕塵的拿下智慧型手機8成以上的利潤。

而國產手機軍團在世界範圍內的攻城略地,HTC明顯已經掉隊。

從最開始產品銷售出現問題,市場發出警報時,整個管理團隊絲毫沒有警醒,仍然我行我素,不調整策略,一而再再而三的使出昏招,消耗用戶的耐心。

當行業大勢已成時,再追趕已經為時晚矣,這肯定不是王雪紅希望看到的,HTC也沒有諾基亞壯士斷腕的底氣和決心,它們還會自救,全新U系列的推出被視作拯救江山的最後一搏。

U系列是迴光返照之作,HTC需要改造或者極端的砍掉手機業務

2017年1月,HTC正式發布最新旗艦手機U Ultra和中端機型U Play,這兩款新機的發布,開啟了HTC全新的U系列產品線,這也意味著市場表現不佳的 One M系列被淘汰。

有媒體報導,HTC全球銷售總裁張嘉臨表示,U系列未來會成為HTC的新旗艦,它的銷量將比M系列更高,市場潛力不可估量。

HTC對這條全新的產品線的期望值不可謂不高,幾乎把翻身的希望都放在它的身上了。

但是事與願違,HTC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方面在配置上,旗艦機型必備的處理器、雙攝、續航等基本屬性都不具備,比如處理器仍採用舊款的驍龍821,嚴重挫敗了市場的消費慾望。

另一方面,依然是定價失衡,HTC U Ultra售價高達5188元人民幣,5000元檔是安卓智慧型手機的禁區,目前除了三星,尚沒有一家手機廠商能在這個區間打開局面。

於是,在HTC U11正式發布後,這款手機在開賣不到3個月時間裡就多次遭降價處理,如今只賣不到3000塊,成為史上降價最快的跳水旗艦。

U12 發布在即,同樣的命運可能還會落到U11身上。

HTC已經深陷泥淖,U系列叫好不叫座更像是迴光返照。

若要改變現狀,不是靠一兩款新旗艦、新產品線就能逆轉的,HTC需要從營銷思維、產品思路以及渠道等幾個方面進行一次進化。

當然,還有一個更極端的做法就是:砍掉手機業務,全力開拓新業務。

這並非不可能。

早在2015年,虛擬現實才露出曙光時,HTC就已經先人一步推出首款虛擬現實(VR)設備HTC Vive,市場數據分析機構SuperData聯手Unity發布了一份2016年VR市場研究報告,數據現實,HTVVive全年銷量為42萬台,考慮到其售價達799美元,HTC已經開拓了一個比較好的新方向。

HTC董事長王雪紅也表示,HTC Vive將創造HTC 的另一個5年。

虛擬現實及個人智能醫療也是未來新業務的重要發展方向。

但實際上,這個市場並不成熟,還有太多的坑隨時可能陷進去。

對於HTC來說,每一步都走得相當艱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谷歌手機業務慘不忍睹,銷量不及華為零頭

谷歌作為安卓的鼻祖,也是系統創造者,其對於手機業務一直很糾結。一邊是想做點手機業務,一邊是手機業務慘不忍睹。比如去年穀歌推出了採用新品牌的Pixel手機。不過據外媒報導,由於銷售渠道等明顯的失誤...

LG G2在華只售出6萬台:LG G3有野心

IT之家(www.ithome.com):LG G2在華只售出6萬台:LG G3有野心今日,LG在北京舉行了其最新旗艦手機LG G3中國大陸版的發布會,該款旗艦手機的國行售價為3999元,按照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