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叫板蘋果的背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蘋果稅」來了!有媒體說,「哪怕你要為喜歡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打賞一杯咖啡,蘋果也想先喝一口。

一個是中國社交軟體巨頭微信,剛剛宣布用戶超過9億;一個是手機定義改寫者蘋果,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二,生態布局是公認的世界第一。

雙方交手,為的是微信公號打賞,蘋果要抽成30%,這被俗稱為「蘋果稅」。

截至2016年,微信已經有超過1200萬個公眾號,但目前微信並未對公號打賞抽成。

雙方交火

長期以來,微信和蘋果相安無事。

直到蘋果在《App審核指南》中,將3.3.1條款細化。

應用內規定了所有訂閱、遊戲幣、付費內容、解鎖等產生的支付,必須通過IAP(in-App purchase應用內購買)完成,這意味著蘋果商店平台要抽成30%。

今年4月,蘋果認定微信公號打賞功能屬於App內購買,須支付30%打賞金額。

微信則認為打賞功能並非購買交易,遂將打賞功能暫時下架。

至此,微信和蘋果正式交火。

交戰雙方實力如何?

騰訊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和海外WeChat活躍用戶達到9.38億,同比增長23%,智慧型手機遊戲給騰訊帶來了129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其母公司騰訊更是中國最大的數字虛擬內容提供商。

而蘋果這兩年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樂觀。

一方面,蘋果商店為蘋果的生態布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013年以來,蘋果在中國的收入幾乎翻番。

App數據分析平台App Annie認定,世界最大的蘋果商店就在中國。

但另一方面,從2016年開始,蘋果在大中華區的營收直線下滑。

從2016年第二個財季開始,蘋果大中華區營收同比分別下降了26%、33%、30%、12%。

2017年第二財季頹勢不減,營收同比下滑14%。

與此同時,高調殺入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Apple Pay(蘋果支付)也遭遇水土不服。

2014年上線的Apple Pay在美國強勢超越Google Android Pay和Samsung Pay,也超越了PayPal,成為美國第一大移動支付方式。

而據智庫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6年第4季度》統計,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額達到12.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支付寶和財付通(微信支付+QQ錢包)占到了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剩下不足一成的市場份額中,Apple Pay要和其他基於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移動支付產品切分蛋糕。

硬體市場的競爭對手也給了蘋果更多壓力。

根據IDC發布的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累計銷售手機3.75億部,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商總出貨量中,三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7920萬部,以22.8%的份額奪得頭把交椅,位居第二的蘋果出貨量達5160萬台,比去年的5120萬台略有提升。

排名全球第三的華為以近22%的增長率保持了在中國的領先地位,一季度出貨量由去年同期的2810萬台攀升至3420萬台。

OPPO和vivo緊隨其後。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隨著華為、vivo等國產手機市場的逐步拓展,蘋果公司營收壓力凸顯。

有評論認為,強勢入局並分一杯羹,是蘋果維持盈利的手段。

公號內容生產者影響幾何

「蘋果手機的打賞功能怎麼添加?」5月底的一天,高瑋在一個微信群里請教。

在德國生活的高瑋是一名空中乘務員,因為工作的原因,她到過很多國家,也開通了生活類公眾號「高奶奶的慢遊記」。

幾個月的認真寫作後,開通了「打賞」功能了,更規範的說法其實叫「讚賞」功能。

用戶可以通過點擊「打賞」對作者進行金額不等的獎勵。

高瑋沒想到,開通打賞功能後,第一篇文章就碰了壁。

高瑋發布文章時勾選了讚賞選項。

但是文章發布後,她在自己的iPhone上卻看不到打賞功能,她以為是操作失誤。

沒想到隔了幾天,後台收到了她媽媽使用安卓手機給她的打賞。

這時候,她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蘋果和微信正在「打架」。

許天心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在給一些大號供稿的同時,也運營著一個屬於自己的小號「becase」,目前積累了5000多名粉絲。

微信關閉打賞通道之後,她說自己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打賞少了很多,以前一篇大概在100元左右,有時候兩三百元。

現在一篇只有幾十元。

和不少作者一樣,許天心在文章中放了轉帳二維碼,也有一些人通過二維碼打賞,但是引導並不強。

許天心說,蘋果和微信的「鬥爭」給自己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讚賞是最好的鼓勵,畢竟打錢給我,說明(讀者)真的捨得給我錢,哪怕是5塊錢!而且有讚賞按鈕的話,下面整齊排列的頭像,也會刺激粉絲打更多的錢」。

微信公號作者傅踢踢也在文章中添加了收款二維碼,但是很快就放棄了這一做法。

他說,轉帳過來的打賞,多是一元、兩元,加上有些粉絲對個人轉帳有疑慮,索性都不放二維碼了,目前安卓用戶仍能通過微信自願打賞。

傅踢踢說,以前的文章打賞部分,前三排都是滿的(24人),現在少則幾個人,多則幾十個。

之前每篇平均可以拿到500元左右的打賞,現在大概只有50~100元。

作為創作者,平白無故被減少了一部分收入,會覺得這是「無妄之災」。

不過也能理解,畢竟企業都各有立場。

他說,這件事情對他們這種內容創作者有影響,但影響不大。

至於蘋果和微信最終怎麼做,也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內。

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87.1%的內容生產者表示不受蘋果「打賞」收費條款影響,會繼續生產內容給微信公眾號、知乎等平台。

有微信公號作者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受此舉影響的多為小型公號,「大號本來也不靠打賞吃飯」。

蘋果抽成:是一視同仁還是恃強分羹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新的規定似乎沒有太大的直接影響。

蘋果手機用戶王小雪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她下載的App多是免費的,但她確實聽說直播平台上買直播所需的貨幣,花同樣的錢,蘋果手機用戶和安卓手機用戶得到的虛擬貨幣是不同的。

前者是後者的70%。

「不過給主播打賞的還是少數吧。

」王小雪說。

事實上,被一些中國用戶抗議的分成,也並非只針對中國的微信。

從2008年7月上線開始,iOS 應用商店 App Store 便收取30%的流水,至今年6月1日已經累計向應用者分成超過700億美元。

這意味著,該平台產生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流量,蘋果公司也從中獲取了300億美元的利潤。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將蘋果的行為同「OPPO手機攔截騰訊手機管家」受到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侵權一案,進行了比較。

OPPO手機用戶通過騰訊官方網站下載「騰訊手機管家」時,會前後4次收到「提醒」,並使用「手機損壞和數據丟失風險」「病毒廣告風險」等表述,同時引導用戶前往OPPO手機軟體商店下載。

由於存在不正當競爭的嫌疑,為減少侵權影響,法院裁定OPPO立即停止「彈窗導流」的侵權行為。

由此,朱巍認為,蘋果用戶購買手機時,沒有相關規定。

但在《App Store審核指南》更新中,添加了有關條款,這種行為是強制用戶作出選擇,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以及公平交易的權利。

飛象網總編輯項立剛表示,蘋果的行為是「耍流氓」。

微信在打賞過程中沒有任何抽成,這有助於大家分享認識、看法和資訊。

消費者打賞的錢是給作者的。

用戶在購買蘋果手機的時候已經付了錢,在蘋果商店下載應用的時候,蘋果提供應用分發是應盡的義務,「難道你不應該做這件事嗎?」在收費的應用售賣過程中,蘋果還會有收益。

目前要求抽成的行為可能會使得消費者選擇其他手機。

而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在接受《檢察日報》採訪時表示,無論蘋果還是騰訊,企業間應當按照商業的規矩進行博弈和談判,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不能以損害第三方用戶的利益作為解決商業利益糾紛的通道。

微信有底氣叫板

艾媒諮詢的報告顯示,2017年5月,中國App活躍用戶排行榜中,微信以94.24%的活躍用戶占比位列第一。

艾媒諮詢的分析師指出,相對於蘋果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微信具有社交化、生活化、移動支付等功能屬性,因此在用戶層面不可或缺。

在一項針對「蘋果微信二選一」的站隊行為投票中,選擇微信的人更多,因為「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微信有底氣與蘋果叫板。

但對於一些江湖地位不如微信的企業來說,妥協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艾媒諮詢發布的《2017年蘋果「打賞」收費事件調查報告》顯示,儘管蘋果與微信談判「遇冷」,明確被拒,但映客等直播平台、知乎等內容平台則迫於壓力而妥協。

蘋果公布規定後,知乎專欄向部分用戶發布通知:「應蘋果公司要求,自iOS3.5.3版本起,專欄讚賞功能將接入IAP機制進行支付,蘋果公司將會對其中32%作為手續費進行扣除。

」而知乎Live由於不屬於讚賞功能,無須走IAP程序。

相比於微信、知乎等平台,直播平台顯然受到的影響更大。

去年11月,獵豹全球智庫發布的2016年中國直播App排名顯示,網紅「豆得兒」在映客上的直播,獲得價值人民幣45萬元的映票,幾乎都是由打賞得來。

小米CEO雷軍的直播也收穫了30萬元人民幣的虛擬貨幣。

目前,映客等直播平台已經按照蘋果商店的規定進行IAP分成,而陌陌自從設立之初便按照該規定執行。

OTT之爭的延伸?

根據騰訊2017年第一季度的財報,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主要包括社交平台、應用商店、瀏覽器及廣告聯盟產生的收入)增長67%至人民幣43.79億元,主要受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帳號、應用商店及手機瀏覽器的廣告收入增長所推動。

騰訊第一季度的總收入為495.5億元人民幣,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占比不到10%。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何寶宏撰文指出,微信和蘋果的「鬥爭」,表面上看,是社交應用是否應該向平台支付打賞「茶水錢」,實際上是業界早已存在的OTT之爭的延伸。

OTT即Over The Top, 是指通過網際網路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

5年前,微信就成為輿論漩渦的焦點。

當時,對於微信是否應該向移動運營商支付「信令稅」,用戶在為流量付費之餘是否還要付額外費用,社會就展開了激烈討論。

最終用戶無需向運營商額外繳納費用。

一方面,微信要死死握住支付場景,接入IAP顯然意味著要把大量用戶帳號交給蘋果;另一方面,蘋果商店遊戲等,也要高度依賴社交軟體導流,這也正是蘋果商店能夠分成的重要收入來源。

朱巍說,微信和蘋果的爭奪,對騰訊也是一個警示。

「騰訊這個時候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生態布局中是不是少了硬體移動終端產品。

」朱巍說,現在是軟硬結合的年代,僅靠線上已經過時了,要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道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蘋果對應用內打賞抽成30% 直播平台影響幾何?

蘋果宣布對應用內打賞抽成30%後,有業內人士擔憂,映客、陌陌等以打賞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直播平台將會遭受重創。但也有人指出,此前,部分直播平台已接受了蘋果方面提出的渠道費,因此影響不大。近日,蘋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