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正在爭取多大的一筆生意,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知道華為正在競爭多大的一筆生意嗎?

據媒體報導,5G網絡將在2019年開始嘗試性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隨著5G時代的步步逼近,中國通訊設備製造商——華為,也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對新年的期盼,對新技術的期待,對華為的擔憂,各家媒體對5G網絡的報導也越來越多。

每當新技術的風口將要來臨,網絡上總有那麼幾種論調。

要麼瘋狂的自嗨,高唱人民當自強,不禁讓人血脈噴張情不自禁。

要麼鼓吹技術無用,費盡心思試圖證明新技術不過是一種資源浪費。

要麼製造恐慌,新技術造成的市場火爆會產生多少經濟泡沫。

而這篇文章,屬於第四種,抬槓。

曾經的戰場,亂欲迷眼

在4G時代,全球通信設備主要出自四家公司,愛立信、諾基亞、華為、中興。

自90年代電信行業的爆炸式增長,愛立信和諾基亞趁著這股東風占據了大片的市場份額。

隨著近年來通信設備競爭越發激烈,華為和中興從遙遠的東方異軍突起加入到這場技術競賽當中。


圖片來源:前瞻網

2017年,華為反超愛立信成為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市場占有率為27.18%。

當年華為的全年總營收為6036億元,凈利潤475億。

與華為市場占有率並駕齊驅的愛立信全年總營收為255.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27.5億元,較上一年下滑10%,凈虧損人民幣約269億元。

賺錢了,遭人眼紅,這很正常。

錢,是怎麼來的?

通信行業的競爭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市場,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技術標準。

專利技術一直是通信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專利費用的高低直接決定產品與服務的費用。

  • 專利費怎麼收?

以愛立信為例,每一台5G手機,高端機5美元/部,低端機2.5美元;諾基亞方面每台手機的專利費不會超過3歐元。

高通則貫徹一直以來的百分比收費方式,單模手機每部按照批發價收取2.275%的專利費,對於支持多種網絡的多模手機,專利費用則達到3.25%。

如果還要使用高通的非必要專利,費用還會再提高1%-2%。

也就是說,一部價值4000元的5G手機愛立信最多收34.6元;諾基亞最多收24元;高通單模手機就要收取91元,多模更貴,需要繳納130元!

  • 華為的收費標準?

曾經有報導稱華為收費模仿高通的收費方式統一收取4%。

對此華為很快就給出了回應,沒有這高,而且這種一刀切的收費方式是不合理的。

華為CEO徐直軍明確表示華為的5G授權費用將更低!

正因為此,高通的收費標準還一度下調,原定的專利授權費用是7%~8%。

今年的聯想投票事件大家還記憶猶新吧?在總體5G專利擁有數量方面,高通占據15%的專利,三星擁有13%,諾基亞也坐擁11%,愛立信擁有8%,而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國產廠商,合計獲得了全球5G基礎專利數量超過20%。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乍一看好像很多,但是組網標準的必要專利基本上都集中在高通一家,華為領頭的中國企業掌握的那20%,基本上都是非必要專利。

根據專利的掌握情況,在專利費收取這一層面上,華為確實在撼動高通等一系列企業的經濟地位,但也沒有像個別媒體吹噓的那樣驕傲。

可是正因為有華為這樣的國內企業參與,國內手機廠商需要繳納的專利費用要比3G/4G時代低一些,這一點真的需要好好感謝華為他們。

對了,國內手機生產商不需要向華為繳納專利費。

華為為什麼會在國際市場上接連失利是利益驅動沒錯,專利費也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那片廣闊的空間,市場規模!

錢,又是怎麼沒滴?

市場規模有多大?

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預計2020年5G網絡直接和間接創造的價值將達到1.68萬億元,到2030年價值將增幅到16.9萬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26%。

當然,這些都是科學家們筆下的數字,究竟能創造多大的價值也不是我能說的出來的。

咱們溫故知新,回顧4G網絡的建設便能窺見一二。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國對於4G網絡建設從13年就已經開始,而4G網絡普及已經過去5年了,這5年間我國三大服務商在4G網絡上共投入8000多億的建設成本

以中國移動為例5年間在4G網絡建設上分別為806億元、791億元、830億元和657億元,而今年的投入估算在600億元左右,僅中國移動一家總投入便已超過3600億。

注意!這些是建設成本,後期的運營成本不算在內。

但是中國移動近些年的凈利潤是多少呢?1093億元、1085億元、1087億元、1143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在950億,根據這個估算2018年利潤大概在1168億元左右。

相信大家經常能看到小區居民反對運營商建立基站的事情吧?看似是小事,可站在運營商的角度來看,本來基站是蜂巢狀向外輻射,儘量減小成本來增大覆蓋面積。

經過居民這麼一鬧,通信基站選址難、建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導致部分地區的組網成本再度升高。

甚至曾經還傳出某運營商買房來鋪設基站,當然事情真假咱們不做討論。

5G,市場規模巨大

運營商賺不賺錢?很賺錢!

4G建設貴不貴?真的貴!

  • 4G網絡還沒有收回成本?

網絡上有很多論調在說4G網絡還沒有完全收回成本,確是事實。

數據顯示確實還有上千億的建設成本還沒有回收,這些還是在沒有計算運營成本的情況下,而且資金壓力基本都集中在聯通、電信兩家上。

未來的規劃是4G/5G網絡並存,在基站層面上二者區別不大,只需更換設備就能滿足建網需求。

4G網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還將有大量用戶湧入,成本回收根本不成問題。

這一部分資產不僅不會沉沒,還會成為5G建設的跳板。

那些說技術無用的,請站出來。


圖片來源:前瞻網

單就國內來說,通信設備華為的占有率第一。

在如今的國際市場上,華為一再被打擊、被針對,但還是拿下了22%的市場份額。

根據Dell'Oro Group的數據,華為在亞太地區擁有38%的市場份額,在歐洲擁有30%的份額,北美僅占2%。

據媒體報導,在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紐西蘭、英國之後,日本擬將華為、中興兩家企業排除政府採購清單。

這是一塊無法估量的市場,是眾多通信企業甚至是國家爭相搶奪的市場,也是接連被其他國家打擊的市場。

這裡,才是風波的根源所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的5G之路~

「5G會存在很長時間,不會像3G、4G那樣幾年就被替代,在未來的十多年裡,高通一直是移動通信專利霸主,沒人能撼動它的地位。」假設任正非的預言最終應驗,華為與高通的正面碰撞將在所難免,如今雙方都在...

5G專利費收費標準公布 哪家最良心?

5G國際標準已於6月份敲定,5G技術公司的專利定價也將影響未來5G手機的售價。華為、高通、愛立信三家作為是目前5G網絡專利主要持有人,要本著「公平、合理以及非歧視」(FRAND)的原則,儘量讓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