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已成雞肋?傳華為年底將退出美國市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改變,所以最好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要,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服務,並建立更好的產品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在某些情況下,選擇放手才會讓自己輕鬆。

」在本周於深圳舉行的2018華為分析師大會(HAS2018)上,華為輪值執行長徐直軍這樣說到。

而徐直軍的這番話被研究機構Atherton Research解讀為,華為將要退出美國市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在5年之前,也就是2013年4月,時任華為執行副總裁徐直軍就在年度分析師峰會上也曾表示:「我們對美國市場已經沒有興趣了。

」而時任華為CTO的李三琦則顯得有些無奈的說到:「別搞錯了,我們其實很希望進軍美國市場,但得面對現實。

在美之外的其他地區市場也足夠大,而且增長迅猛,我們需要集中精力發展。

當時華為雖然仍在美國擁有1400名員工,但研發人員總數已經從800降至500,銷售團隊也已經壓縮。

華為消費者和企業部門的高管表示,公司已經不再將美國視為一個戰略性市場。

儘管在2013年之前的幾年時間裡,華為在美國市場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但卻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撓,一直未能拿下美國的一線運營商。

美國政府還指控華為在美銷售的設備通過美國的網絡竊取機密,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美國相關政要還呼籲美國政府和民營領域不要使用華為和中興的設備。

在此情況之下,華為無奈的放棄了美國市場。

「華為這個名字應該是起得不好。

因為『華為』的發音是閉口音,不響亮。

最近我們確定華為這個名字不改了。

我們要教一下外國人怎麼發音這個名字,不要老發成『夏威夷』。

我們和思科還不一樣。

思科要比我們先進。

我們公司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公司。

我們在美國的銷售額就是10億美元左右,中國的出口可是幾萬億美元。

如果中美兩國的關係,華為夾在中間產生影響的話,很難辦,影響兩國的交往不值得。

所以我們決定退出美國市場,不再夾在中間。

我們現在從美國市場退出來以後發展也挺好的。

但是我們手機在美國是有很好的銷售的。

美國不能說手機也有安全問題吧?因為軟體是美國的,不是我們的,我們沒有作業系統。

所以我們做些合理的事情,放在合理的位置上,不去影響整個世界。

」2013年11月25日,華為董事長任正非在巴黎首次接受當地媒體參訪時無奈的說到。

而這也標誌著華為官方正式宣布放棄美國市場。

不過,實際上華為當時並未完全退出美國市場。

正如任正非所說,華為的手機仍然通過網絡在美國銷售。

同時,雖然華為的運營商業務無法與美國一線運營商合作,但是華為的通信設備還是得到了美國一些小型、農村地區運營商的採用,因為相比之下華為的設備性價比更高。

但是,現在一切都變了!這一次華為可能是真的要退出美國市場了!

今年年初,華為公司計劃大舉重返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還砸入重金與美國運營商AT&T合作,原計劃在年初的CES 2018上正式宣布雙方的合作,但最終卻因為美國政府的阻撓而告吹。

華為余承東對此也是氣氛不已。

隨後與華為合作的美國百思買也已經停止了與華為合作,停止銷售華為手機。

這也意味著華為手機喪失了碩果僅存的一個重要的美國線下銷售渠道。

近期,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還制定一項新規,進一步限制華為公司的美國業務,使得小型、農村地區運營商更加難以購買華為的電信設備。

此舉標誌著美國針對華為及其中國同行的限制措施升級。

川普政府稱,華為等中國公司的電信設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

顯然,在美國政府的重重阻撓之下,華為已經越來越難以在美國繼續維持原來僅存的一些業務。

根據華為美國官網的信息顯示,華為美國總部設立在德克薩斯州普萊諾市,並在矽谷、布里奇沃特、新澤西、芝加哥和聖地亞哥等地設立了13個區域性辦事處。

華為美國的員工總數約為1200人。

華為目前在美國擁有數千家客戶,包括區域性運營商、中小企業等等。

這些客戶雖然可以用愛立信、思科或是其他廠商的產品替代華為的設備,但仍需要技術支持。

針對Atherton Research發布的這份研報,華為方面僅表示,該公司將於未來幾周在美國市場發售最新款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MediaPad平板電腦,以及搭載Windows作業系統的Matebook X Pro筆記本電腦。

華為稱,該公司在美國仍擁有一些強大的渠道夥伴,如亞馬遜、微軟和沃爾瑪。

今天,芯智訊採訪華為內部人士,對方也表示,「這(華為退出美國市場)是謠言」!

不過即便是如此,Atherton Research依舊認為華為將在今年年底永久性的終止在美銷售電信設備的業務。

編輯:芯智訊-林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乾貨、爆料、獨家觀點,歡迎訂閱芯智訊

官方微信公眾號:芯智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美國併購得與失

【財新網】(特約作者 李夢軍 專欄作家 歐陽輝)1996年華為走出國門,以其低價及快速的客戶需求反應能力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敲門磚,用近20年時間確立了其在國際通信行業的領先地位。華為的國際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