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伺服器潰敗 高通AMD退出 華為飛騰押寶ARM前途黯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高通就宣布,物聯網的團隊裁員減少40%。

伺服器團隊減少50%,轉崗50%,高通ARM伺服器晶片負責人也被裁員,據估算裁員總人數達到1500人左右。

本次高通裁員,雖然不能排除川普政府制裁26的影響,但主要的因素還是投資人為了利潤,使高通不得不壯士斷腕,不得不捨棄了ARM伺服器業務。

可以說,高通是在AMD之後,又一家拋棄ARM伺服器的廠商。

而在這種情況下,高通設立在中國的合資企業,華芯通可能成為最大輸家。

高通、AMD緣何放棄ARM伺服器

在數年前,ARM開始宣布向伺服器CPU進軍,一改在ARM 32時代,對指令集授權的吝嗇,非常慷慨的將ARM 64向其他IC設計公司授權。

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內華為、飛騰都拿到了ARM 64指令集的授權,飛騰直接拋棄了已經奄奄一息的SPARC,轉投ARM陣營。

華為也開始著手設計ARM伺服器晶片,並承接了核高基項目,且在國內外大肆招兵買馬,打算大幹一番。

不僅國內華為、飛騰等廠商開始做ARM伺服器CPU,國外AMD、高通等廠商也開始著手開發ARM伺服器CPU。

然而,AMD在試水了一款ARM伺服器CPU 皓龍A1100之後,就再無消息了。

而且A1100是採用了ARM Cortex A57內核的CPU,而不是AMD自己設計的內核,試水的意味很重。

在拋棄ARM伺服器CPU之後,反倒是X86的銳龍CPU高奏凱歌,向老對手英特爾公司反擊。

高通的ARM伺服器CPU也是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

在2017年11月,高通在加州聖何塞發布ARM伺服器CPU Centriq 2400系列。

這款CPU採用10nm工藝,集成了48個核心,根據高通自己的PPT,綜合性能可以核英特爾至強晶片匹敵。

既然如此,高通為何把伺服器CPU砍掉呢?

主要還是因為利潤,高通砍掉ARM伺服器業務,並非這款伺服器CPU性能不行,而是因為高通利潤下降引起的。

由於高通的利潤下滑,引發投資人的擔憂。

和蘋果爆發專利權糾紛,更加重了投資人的擔憂。

更糟糕的是,歐盟支持了蘋果的主張,而這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一旦美國和中國也這樣做,高通的股東利益將蒙受巨大損失。

之前,博通對高通的收購是股東套現的一次絕佳良機,可惜川普的否決使一切化為泡影。

收購恩智浦也是一次資本運作的機遇,然而川普制裁26,又使中國政府批准高通對恩智浦的收購遙遙無期。

估計高通的股東們現在已經恨死川普了。

在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情形下,為了提升利潤率,高通也只有壯士斷腕,把ARM伺服器CPU業務裁掉了。

雖然這種做法並不符合技術研發要持之以恆的邏輯,但卻非常符合資本的邏輯。

華芯通將成為最大輸家

在2016年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與高通簽訂協議,宣布共同組建一家合資企業,該公司首期註冊資本18.5億元(約2.8億美元),貴州方面占股55%,高通方面占股45%。

該公司在貴州貴安新區註冊,在北京設有運營機構,主要從事設計、開發並銷售供中國境內使用的先進處理器晶片。

根據協議,高通將向合資公司提供其伺服器晶片專有技術,支持新公司在未來的發展。

然而,本次高通把ARM伺服器CPU部門的員工一半裁員,一半轉崗,則是對華芯通的當頭一棒。

誠然,華芯通已經拿到了高通給的ARM伺服器CPU原始碼,但正如需要"師傅領進門",每一行原始碼到底是什麼意思,以及CPU設計的技術支持都需要高通的指導和幫助。

高通拋棄ARM伺服器CPU對於華芯通而言,絕不是什麼好消息。

也許趁早把高通裁掉的那50%的伺服器CPU員工聘請過來,是華芯通的當務之急。

華為和飛騰的受到衝擊較小

近年來,國內多家單位和公司都開始力圖改變中國CPU受制於人的困局。

有的單位喊出要建立能夠與Wintel體系、AA體系分庭抗禮的技術體系,並把Intel、AMD、ARM、高通、IBM、微軟、甲骨文等國外公司趕出中國市場,實現產業發展和信息安全不受制於人作為奮鬥的目標。

不過,自己另起爐灶的技術難度太大,失敗的機率非常高。

很多公司或單位選擇了技術引進路線。

有的公司企圖搞合資或技術合作從國外獲取技術,比如瀾起和英特爾合作,宏芯與IBM合作,貴州地方政府與高通合資,大唐與高通合資等待。

還有的公司選擇了ARM路線,有的選擇了買IP做集成設計SoC,比如華為的麒麟晶片和Hi1612、Hi1616等晶片,26微電子的ARM晶片,以及展訊的ARM晶片;有的選擇了購買指令集授權設計SoC/CPU的路線,比如飛騰的ARM系列晶片和華為最新的一款伺服器CPU。

那麼,為何從ARM引進技術被很多人看好呢?

主要是因為選ARM,兩個好處,一是授權開放,這也是它的商業模式決定的,ARM本質上是維護生態的,因為生態給它源源不斷的收益,ARM的生意模式決定了它不強勢,跟誰都能融合,參與的人越多他越高興;二是這個圈裡不存在OpenPOWER陣營中IBM一家獨大的情況,中國企業似乎還有機會。

也正是因此,即便IBM願意給國內企業指令集永久授權,華為等一些公司也沒有加入OpenPOWER陣營,而是選擇了ARM。

目前來看,三家的單位中,飛騰做的最好,FT2000和FT2000plus採用了飛騰設計的內核,多核性能追平了英特爾E5。

FT2000相對於同時期華為的Hi1612,在製造工藝落後2代的情況下,在性能功耗比上依然處於優勢。

華為的Hi1612是核高基項目,雖然華為在"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在展板上寫明該伺服器"配備自主研發的Hi1612 ARM架構64位處理器,除存儲單元外均有完整智慧財產權……"。

但實際上,Hi1612是32核ARM Cortex A57。

華為之後研發的Hi1616則是ARM Cortex A72。

最新的一款伺服器CPU,據說使用了華為研發的內核。

考慮到高通、三星、蘋果等公司基於公版做修改的發展歷史,華為的這款內核很可能也是基於公版修改的產物,性能究竟怎樣還是等產品上市後再看。

不過,飛騰和華為能不能發展起來,CPU性能是一回事,能不能搭上ARM伺服器的順風車才是關鍵因素。

在全球ARM伺服器半死不活的情況下,AMD、高通相繼退出的情況下,恐怕也短時間內只能依靠中國政府輸血了。

某種程度上,華為、華芯通、宏芯是給ARM、高通、IBM打工,不但沒有成熟的商業市場搭便車,CPU性能也不行,反而要自己花錢費力開拓ARM、Power的伺服器市場,建立產業生態。

可謂是給人當狗,連狗糧都要自己帶。

而且即便成功了,最大的獲益者也是IBM、ARM這樣的「主人」。

結語

選擇這種ARM路線,雖然可以搭ARM生態的便車,有利於凝聚精力突破關鍵技術。

但也有其消極的一面,那就是受制於ARM。

在選擇ARM路線之後,一旦面臨與26同樣境遇的制裁,比如ARM不再給予國內企業技術支持或技術授權,國內ARM陣營IC設計企業是否會"休克"依然是一個未知數。

對於架構授權的廠商可以通過尋求永久授權來解決這個問題,畢竟架構授權只是一個市場准入許可,不存在技術交付或轉移的問題。

相關單位和公司選擇ARM,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於在傳統通用領域能否推翻Wintel體系、AA體系抱有疑慮。

畢竟在軟硬體生態已經根深蒂固的通用領域自建新的體系難度太大,風險太高,很可能只能在特定市場大批量應用,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在商業市場有大規模部署。

而如果國產IC只在特定市場小批量應用,要盤活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這盤大棋恐怕要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發展周期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通砍掉ARM伺服器 合資買辦前景黯淡

前幾日,網友SamuelYeE留言: 高通才宣布退出伺服器晶片市場,這對中方的華芯通是個非常尷尬的事情。一方面高通做伺服器server晶片設計的核心團隊是位於加州。華芯通北京團隊只是後端的部分。...

借勢ARM挑戰Intel?一窺中國芯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ARM在移動端崛起,越來越多的中國IC設計公司加入了ARM陣營,除了華為海思、展訊在手機、平板SoC大展拳腳之外,華為、飛騰、華芯通還試圖借勢ARM進軍伺服器CPU市場,實現對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