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砍掉ARM伺服器 合資買辦前景黯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幾日,網友SamuelYeE留言:

高通才宣布退出伺服器晶片市場,這對中方的華芯通是個非常尷尬的事情。

一方面高通做伺服器server晶片設計的核心團隊是位於加州。

華芯通北京團隊只是後端的部分。

如果說華芯通說我收購高通在加州的團隊的話,肯定是個好主意。

可是在現今中美之間的形勢,美政府一定不會同意的。

那華芯通接下來怎麼辦?而貴州省政府已經投資華芯通不少過10億了吧?其實ARM的架構在server晶片領域從來就沒有成功過。

Qualcomm的24核的Centriq 2400當初在美國和歐洲的用戶試用和反饋就非常不好。

而高通「不管這些」,接著開發64核的晶片以增強性能......。

而基於ARMv8 64位架構的server晶片也只有中國市場會接受。

實際上,Cavium的ThunderX2做的比高通的要好。

這裡想請鐵流分析一下,華芯通接下來該如何走出困境?

高通物聯網的團隊裁員減少40%。

伺服器團隊減少50%,轉崗50%,裁員總人數將達到1500人左右。

之前,AMD已經基本放棄了ARM伺服器。

在高通、AMD等國外大廠放棄ARM伺服器之後,國內華為、飛騰、華芯通等依舊做ARM伺服器的廠商勢必受到影響。

三家廠商中,華芯通受到的衝擊最大。

原因SamuelYeE的留言裡其實說的很清楚了。

華芯通目前還不具備獨立設計ARM伺服器CPU的能力,還處於消化高通給的原始碼的過程中,而且很多方面還是依賴高通的技術幫助的。

在高通把ARM伺服器業務砍掉,不能「拼爹」之後,何去何從是一個問題了。

如果能把高通砍掉的員工挖到華芯通,這倒還好,但是如果無法挖過來,那不確定因素就比較多了。

華為和飛騰的衝擊會相對小一些。

之前,華為研發了多款ARM伺服器CPU。

華為的Hi1612是核高基項目,雖然華為在「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在展板上寫明該伺服器「配備自主研發的Hi1612 ARM架構64位處理器,除存儲單元外均有完整智慧財產權……」。

但實際上,Hi1612是32核ARM Cortex A57。

華為之後研發的Hi1616則是ARM Cortex A72。

最新的一款伺服器CPU,據說使用了華為研發的內核。

考慮到高通、三星、蘋果等公司基於公版做修改的發展歷史,華為的這款內核很可能也是基於公版修改的產物,比如拿A72或其他內核做修改,性能究竟怎樣還是等產品上市後再看。

三家廠商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飛騰做的最好,FT2000和FT2000plus採用了飛騰設計的內核,多核性能追平了英特爾E5。

FT2000相對於同時期華為的Hi1612,在製造工藝落後2代的情況下,在性能功耗比上依然處於優勢。

在特殊領域FT的晶片有一定應用。

就前景來說,ARM伺服器目前情況並不樂觀。

三家在發展策略上都是搭便車,寄希望於ARM在伺服器CPU市場打開突破口,然後搶下一部分市場。

但目前的情況是,AMD、高通這些重量級玩家都退出了……搭便車的策略恐怕難以實現。

由於全球ARM伺服器在商業上比較慘(否則高通、AMD也不會退出了),國內三家基本就只能指望政府採購輸血了。

三家的ARM伺服器能不能起來,就看國家推不推,如果政府大力推廣ARM伺服器,各種資源傾斜,還是有希望的。

但如果政府也不推這個事情,那就只能小打小鬧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政府大力推廣的話,把ARM生態建起來,最大受益人也是ARM,華為、飛騰、華芯通只不過給ARM打工。

另外,一旦美國制裁,能不能扛得住也值得商榷。

既然自己做CPU,OS又是Linux,還要自己建生態,又需要國家投入資源大力推廣。

為何不選擇完全自主的申威,反而投入巨額資源給ARM做嫁衣呢?

需要國家投入資源大力推廣。

為何不選擇完全自主的申威,反而投入巨額資源給ARM做嫁衣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借勢ARM挑戰Intel?一窺中國芯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ARM在移動端崛起,越來越多的中國IC設計公司加入了ARM陣營,除了華為海思、展訊在手機、平板SoC大展拳腳之外,華為、飛騰、華芯通還試圖借勢ARM進軍伺服器CPU市場,實現對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