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晶片遭美禁售,我國終出手,稀土出口量或直接歸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從「巴黎統籌委員會」成立以來,歐美十多國聯合對中國實行了最嚴格技術封鎖與武器裝備禁運。

在1994年解散後,又出了一個瓦森納協定,這大大阻礙了中國加入全球生產體系。

根據協定,限制出口的清單包括:特殊材料及相關設備、材料加工處理、電子、計算機、電信、信息安全、傳感器及雷射、導航及航空電子設備、海洋相關、航空航天及推進技術。

你能夠想到的硬科技,全都包括在裡面。

歐美的封鎖與禁運極大遏制了我國發展,而在晶片領域,我國和歐美存在幾十年的差距。

去年上半年,美國制裁中興事件,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晶片危機。

中興想要正常生產產品,就必須從美國進口的各種晶片是,因為這些晶片根本沒有國產產品可以代替,尤其是像伺服器中所採用的高性CPU這種高端晶片。

無可奈何,中興最終以支付巨額罰款獲得了豁免而結束,這種被打壓的無力感讓人很不好受。

那為什麼是中興,而不是華為?

主要源於它對美國的依賴太強。

例如在基站的核心部分基帶池(BBU)中,需要大量的基帶,而這一晶片的市場幾乎被高通、博通、恩智浦等美國公司所壟斷。

而華為投入了897億元人民幣用於研發,最終用上了麒麟處理器,還開始採用國產的京東方螢幕。

不過中國一直強調獨立和自主研發,在晶片領域奮力前追,最終還是在一些晶片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

然而,最終還是迎來美國「禁運」之錘。

去年10月29日,繼中興通訊事件之後,美國再一次對國內半導體企業福建晉華發難,宣布對福建晉華進行技術禁售。

給出的理由是,晉華即將獲得大規模生產DRAM存儲晶片的能力,這對美國軍事供應商構成了巨大威脅。

長期以來,由於歐美在DRAM存儲晶片領域的壟斷地位,作為全球最大的DRAM晶片進口國,自然成為一隻待宰羔羊。

在這種情況下,晉華站出來,成為最有可能實現突破的晶片製造商。

據報導,晉華一期已投入370億元,預計今年投產,月生產能力為6萬塊12英寸晶圓。

面對美國的「禁令」,以及台灣聯電宣布暫停技術研發協助,使得福建晉華的前路變得一片黯淡。

那為什麼不通過禁止稀土出口來反擊呢?事實上,我國已經開始了反擊。

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一直採取鼓勵稀土出口的政策,比如出口退稅。

這就導致了私人違法開採,重要的稀土資源被賣出了白菜價格。

現在我國已經開始嚴格限制稀土產量,預計只夠供應國內市場。

據報導,去年下半年,中國將稀土生產配額削減35%最高產量限制在4.5萬噸,為五年來最低水平。

美國和歐洲的製造商已經對此感到緊張,正採取措施尋找新的供應來源。

當然,一些國外製造商們也感到不安。

專家們對歐洲和美國的武器製造商進行了生動的對比,認為如果沒有稀土,美國軍隊將喪失至少一半的作戰能力。

而這個時候西方國家又紛紛譴責中國,甚至向WTO指責中國限制稀土出口違反了世貿組織協議。

這顯然不合邏輯,你來,我便往之,反擊何罪?

而屢屢發生的禁運事件,都在告訴我們:只有自主研發、加大投入才能有立足之本。

中國芯,任重而道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