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工廠突然「倒戈」,華為再被「逼」出一張底牌,老郭后悔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木一

自上個月以來,華為就一直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

首先是晶片斷供帶來的晶片壓力,其次就是作業系統的停止授權。

即便是華為這種全球通信巨頭和手機巨頭,也一度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不過華為也迅速啟動了應急方案,全面啟動科技自主之路。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華為目前已經找到有效的辦法應對美國的限制,然而「實體名單」對華為的影響仍在繼續加劇。

面對美國的霸道行為,國人紛紛聲援華為。

與此同時,國內諸多企業統一戰線,紛紛用實際行動力挺華為。

李嘉誠幫助華為拿下百億訂單,雷軍為華為讓道,台積電積極為華為生產晶片。

甚至連本應在明年才下發的5G牌照都在不久前下發到運營商手中,助力華為簽下一筆又一筆訂單。

雖然很多企業都和華為存在競爭關係,但在華為無辜受到限制時,都拋下了往日的成見,共同組成化為堅強的後盾。

競爭對手尚能如此,合作夥伴自然就不用說了。

然而就在華為上下背水一戰時,一位華為昔日的合作夥伴卻突然倒戈,險些令華為後院起火。

這位「夥伴」就是全球最大代工巨頭富士康。

在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後,全球第二大代工企業偉創力很快就終止了與華為的合作。

華為雖然是偉創力最大的客戶,但偉創力畢竟是美國的企業,遵循美國的要求自然也是無可厚非的。

而富士康的突然倒戈就讓無數國人心寒了。

事實上,華為在之前不僅是富士康的合作夥伴,更可以說是富士康的「救命恩人」。

眾所周知,富士康的主要業務是為蘋果做代工,但隨著蘋果銷量下滑,富士康的業績也是大幅縮水,更是在之前被曝出大幅度裁員。

在富士康的為難關頭,是華為拉了富士康一把,給了富士康大量的訂單,讓富士康得以挽回頹勢。

然而,在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不久後,富士康就停止了數條華為手機生產線,對華為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烏鴉尚知反哺,富士康的這種做法無疑是在華為的肋上插了兩刀。

同時,富士康再次抱上了「老朋友」蘋果的大腿,並表示願意為蘋果衝鋒陷陣。

蘋果專注於印度市場時,富士康立刻開始在印度投資建廠。

不過大多數人都不看好富士康此舉,畢竟富士康在國內發展多年,才構築了完整的蘋果手機產業鏈,想要短期內在印度複製在國內的布局,無疑是難於登天。

同時,還傳出了富士康不僅僅是要在印度投資工廠,而是要將國內工廠撤離的消息。

雖然後來富士康發表聲明指自己不會把工廠搬離,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不過即便富士康真的撤離國內,華為在國內仍然擁有實力強勁的合作夥伴,它就是比亞迪。

提到比亞迪,可能很多人都以為它只是一家單純的汽車企業,實則不然。

比亞迪最早就是靠做代加工起家的,還從富士康挖走了數量龐大的技術人員,導致多年來一直與富士康糾葛不斷。

雖然比亞迪已潛心發展多年,並已成為全球知名的代工企業,但是比亞迪的規模,員工操作熟練度和素質和富士康相比自然是差上一截的。

同時,國內手機廠商眾多,比亞迪也無法只為華為一家做代工,自然無法吃下華為來自偉創力和富士康的訂單。

難道華為的手機業務真的會因此受到重創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眾所周知,在受到美國的限制後,華為一夜之間兩萬員工轉正,直接被「逼」出了雪藏7年的鴻蒙系統。

而這次,面對缺少代工廠家的問題,華為再次被「逼」出了一張底牌——華為機器。

其實華為機器已經成立了很久了,但一直規模較小。

不過隨著代工廠商出現問題,華為機器開始飛速擴張規模並大量招工,為手機的加工產量化做準備。

即便富士康真的撤離中國,華為機器也可以招收富士康的員工,專注為自家生產手機。

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的高瞻遠矚,從麒麟晶片,到鴻蒙系統,再到如今的華為機器,任正非似乎將華為的所有可能經歷的危機都考慮到了。

就像任正非總說的那樣:華為離死亡,可能只有一步之遙。

只有專注技術研發,未雨綢繆,才能帶領華為走上如今的輝煌。

本文由AI科技新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

違者必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