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仍需努力,落後台積電至少五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天下雜誌》報導,中國中芯國際發展多年,但仍然捉襟見肘的情況。

雜誌稱,高盛半導體分析師呂東風(Donald Lu)在去年一場演講分析時表示,晶圓代工是幾個半導體領域當中,技術門檻最高的。

「中芯追趕台積電與聯電,追得很辛苦,而且獲利微薄,」他說。

也難怪,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中芯,成立至今已將近20年,但與台積電技術的差距卻絲毫沒有縮短。

業界估計,至少落後5年以上。

華為、中興的「第一桶金」,都來自高度保護、且對技術要求較低的中國國內市場;厚植實力之後,再出征海外。

半導體業產業鏈高度全球化,而且具有多數客戶對價格較不敏感的產業特性,卻讓中芯很難如法炮製。

最近一年大爆發的比特幣挖礦商機,是最好的例子。

儘管比特大陸為首的挖礦機晶片廠商清一色是中國大陸公司,身為地頭蛇,中芯對挖礦商機卻是「看得到,吃不到」。

這個「龐大內需」,訂單幾乎全部涌到台積電,今年第一季營收有9%來自挖礦,高達7.5億美元,已經接近中芯該季營收總金額。

做不到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中芯的製程技術完全跟不上挖礦需求。

挖礦晶片對於運算效能要求極高,採用的都是28奈米以下製程。

但中芯的28奈米(高性能版)雖已號稱量產,良率始終無法提升,自然得不到青睞。

而現在,隨著比特幣價格暴跌,用28奈米製程挖礦已經逐漸沒賺頭,新一代挖礦晶片已經快速撤離,直攻16奈米以下製程。

中芯在上海、北京各有兩座12吋廠,深圳與天津各有座8吋廠。

但是卻難以形成半導體群聚,管理變得複雜,而且不同國營背景的股東,各有各的意見,績效自然不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遇天險 張忠謀如何神解?

競爭對手英特爾動作頻頻、三星技術逐步進逼,大客戶高通又琵琶別抱,加上中國政府支持本地企業;三壞球加上滿壘,如何不失分?正嚴格考驗全球半導體業最資深的老帥張忠謀。

台灣半導體接連投下震撼彈

近期台灣半導體在中國接連投下震撼彈。首先是2015年3月聯電與廈門合作,總投資62億美元,取名「聯芯」,作55/40納米的邏輯代工,未來可升級至28納米,月產50,000萬片的首條與台灣合資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