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突破寡頭壟斷要邁三道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伊始,已有多家中國企業宣布向半導體存儲晶片製造領域發起衝擊,面對已有的寡頭壟斷格局,他們能否取得突破?

去年存儲晶片產業火熱

知名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近日發布了去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初步統計報告。

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半導體收入為4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2.2%。

供應不足局面推動存儲晶片收入增長64%,它在半導體總收入中的占比達到31%。

數據顯示,作為最大存儲晶片供應商,三星在去年半導體市場的份額達到14.6%,首次從英特爾手中奪走第一寶座。

自1992年以來,英特爾一直是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

存儲晶片占據了去年半導體總收入增幅的2/3以上,成為了最大半導體類別。

供應不足引發的價格上漲成為了推動存儲晶片收入增長的關鍵動力。

去年,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價格實現了歷史上的首次同比增長,增幅為17%;DRAM內存晶片價格增長了44%。

三星去年半導體收入為612.15億美元,同比增長52.6%,市場份額為14.6%,排在第一位;英特爾去年半導體收入為577.12億美元,同比增長6.7%,份額為13.8%,位居第二,主要受到數據中心處理器收入增長6%的推動。

英特爾PC處理器收入只增長1.9%,但是PC的平均售價在經過多年下滑後再次增長;SK海力士去年半導體收入為263.09億美元,同比增長79%,份額為6.3%,排在第三。

多家企業要造「中國芯」

去年與今年交接之際,重大晶元晶片項目落戶廣州,粵芯12英寸晶片製造項目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破土動工。

項目由廣州市金譽集團、半導體專家團隊、廣州開發區科學城集團共同設立,預計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產。

該項目投資總額約70億元,月產3萬片12英寸晶圓晶片,投產後年銷售收入30億元,達產後銷售收入100億元,將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1000億元產值。

除了剛剛落戶廣州的重大晶圓晶片項目,就在近日,另外三家企業宣布向存儲器晶片製造發起衝鋒:分別是武漢長江存儲的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福建晉華的32納米DRAM利基型產品,以及合肥長鑫(睿力)的19納米DRAM。

三家企業都表示,要在2018年年底前將實現試產,開通生產線。

而與此同時,紫光也宣布在南京和成都剛再建兩個存儲器基地。

一時間,中國迎來了上馬存儲晶片製造的熱潮。

三星雄霸該領域已久

自上世紀90年代之後,全球存儲器製造呈現寡頭壟斷的局面。

其間奇夢達倒閉,美光兼并了爾必達,導致在DRAM領域全球僅存三家企業:三星、海力士與美光(台灣地區的多家加起來占5%,可以忽略不計);而NAND快閃記憶體僅存四個聯合體:三星、東芝與西數、海力士及美光、英特爾,其中三星占壟斷地位,2017年它的DRAM占全球的45.8%,NAND占37%。

以月產能為例,依去年年初統計,DRAM方面,三星月產能12英寸40萬片,海力士30萬片,美光33萬片;NAND快閃記憶體,三星為40萬片,海力士為21萬片,美光與Intel為27萬片,東芝與西數(原閃廸)為49萬片。

總計全球存儲器的月產能約為12英寸矽片240萬片。

正是由於在存儲器晶片上的絕對強勢地位,三星在去年在半導體收入上一躍成為全球第一,超越了英特爾。

技術、成本、專利是三道坎

不過,Gartner預期三星的第一位置可能不會維持太長時間。

「三星的領先優勢並不穩固,主要依靠存儲晶片,」Gartner研究副總裁安德魯·諾伍德(Andrew Norwood)表示,「隨著中國擴大存儲晶片產能,存儲晶片的價格將在2018年走弱,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首當其衝。

DRAM內存晶片價格也將在2019年下滑。

我們預計,三星屆時將會損失大量收入。

中國企業衝鋒存儲器晶片製造,是否真有望撼動三星等巨頭地位?其實,這背後還有著中國突圍半導體產業的一種戰略性選擇。

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以來,中國在半導體晶片上一直處於弱勢地位。

中國半導體業面臨艱難的抉擇,現實的方案是可能在處理器(CPU)與存儲器之中二選一。

眾所周知,處理器已經投入近20年,現在選擇存儲器,是希冀從另外一個方向突圍,有新的斬獲。

不過,從現實情況看,中國存儲晶片製造還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最基本的,產線需要大量的投資。

由於存儲器產品的特殊性,它的設計相對簡單,因此產品的線寬、產能、成品率與折舊,成為成本的最大項目。

半導體行業分析師莫大康分析,中國上馬存儲器製造,可能會面臨三個主要難關:技術、成本與價格、專利:對於第一個難關,突破技術難點,成功試產,對於中國存儲器廠商可能都不是問題;最困難的是第二個難關,產能爬坡,進入拼產品成本與價格的階段。

這兩者聯在一起、相輔相成,當成本增大時,產能爬坡的速率一定會放緩,很難馬上擴充至5萬到10萬片。

因為與對手相比,在通線時我們的產能僅為5000至1萬片,對手已超過10萬片,且其成品率近90%,而我們的成品率約為70%-80%,毋容置疑,成本差異非常明顯,因此,要看我們的企業從資金方面能夠忍受多長時間的虧損;第三個難關是專利糾紛,中國做DRAM怎麼能不踩專利的「紅線」,而且不可預測對手會如何出招,這是中國半導體業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近期,三星、美光、海力士、英特爾以及東芝都紛紛開始擴充產能。

從已有經驗來看,面對中國存儲器晶片製造的崛起,他們很可能會打「專利戰」,同時也會打「價格戰」,破除他們的壟斷,將是一場持久戰。

南方日報記者 姚翀 實習生 詹心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紅利結束!2018年開始DRAM價格將下崩

近日,小米、魅族、樂視等多家手機廠商相繼宣布為其手機產品調價,漲幅從幾十元到近千元不等。此期間,存儲晶片也迎來了一波「漲價潮」。據統計,第1季DRAM報價較去年第4季上漲26%,更較去年同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