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成功的原因是沒有上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國內民營企業的一大典範,華為2017年的全年營收比風口浪尖上的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家總和還要多,可見華為的體量實在驚人。

雖然一提到華為,作為終端用戶自然會聯想到手機上,不過華為真正主營的產品其實是通訊設備,包括數據傳輸設備,數據通信設備,寬頻多媒體設備,電源設備,無線通信設備等等。

今年3月,國際知名數據調研機構IHS Markit發布了最新數據,數據中顯示華為以28%的市場份額成功超越了愛立信,成為了全球第一的通信設備商。

通信設備榮登全球第一寶座,手機出貨量躍居全球第二,2018對於華為來說可謂是收穫頗豐的一年。

今年第二季度,華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首次超越其競爭對手蘋果,一躍成為僅次於三星之後的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

從今年3月份對外公布的財報中可以看到,華為2017年全年實現了6000多億的銷售收入,凈利潤則高達474億元。

7月31日,華為正式對外發布2018年上半年經營報告,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為32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15%。

厚積薄發,集中力氣投入到產品技術研發上,與中國市場中盛行一時的「拿來主義」完全相反,華為所取得的成就絕非旦夕之功。

從研發投入規模上來看,僅在2017年,華為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就高達8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17.4%,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合計已經超過3940億元。

作為一個技術型導向的企業,華為擁有18萬名員工,其中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就高達8萬人,占比高達45%。

在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7年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中,華為位居第6位。

以業務類型劃分,華為三大主營業務具體營收情況為:運營商業務收入達2978億元,比2016年增加73億元,同比增長2.5%,是華為最核心的業務,占總營收的49.34%;企業業務收入達549億元,比2016年增加143億元,同比增長35%,占總營收的9%;華為(含榮耀)智慧型手機全年發貨1.53 億台,實現銷售收入 2372 億元,同比增長達31.9%。

正是因為在技術研發上保持著長期高投入,華為的技術實力不斷積累壯大,多線業務均獲得了快速成長,截止到2017年底,華為擁有專利數量已達到74307件,是名副其實的國內翹楚。

對許多企業來說,敲鐘上市通常會被視作一個階段性的發展目標。

任正非曾公開對媒體表示:「華為不片面追求企業規模,華為的發展不缺資金,因此不會進入資本市場,絕對不上市。

客觀上來說,華為如果選擇上市,憑藉著其強大的品牌實力,一定能在市值上得到一個極高的數字。

可從另一方面而言,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資本市場的牽制,會對現有管理模式造成難以控制的衝擊。

任正非甚至公開對外表示「華為的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選擇上市」。

華為不選擇上市,其中一個前提是華為並不缺少資金,因此並不需要藉助外部融資。

雖然沒有選擇上市,不過華為內部推行了員工持股的模式,針對自身打造一套股權結構。

據悉,目前,華為有超過8萬員工持有內部股份。

目前,華為的市場已經遍及全球,除了作為一個國際知名巨頭,也成為了中國面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凈利潤同比增長32.7%

華為發布2014年年報廣州日報訊 (記者段郴群)昨日,華為發布了2014年年報,報告顯示,2014年華為各項業務持續有效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2882億元人民幣(465億美元),同比增長20.6...

華為發布2016年財報:手機出貨量1.39億部

驅動中國2017年3月31日消息 華為剛剛發布了2016年年度財務報告顯示,華為在2016年各項數據穩健增長,其中消費者終端業務,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華為業務中重中之重。雖然銷售收入增長明顯,但華...

明明沒上市,華為何以體量驚人?

作為國內民營企業的一大典範,華為的實力越來越在國際上受到認可。除了在主營的通信設備業務上取得巨大成功外,手機業務也做得有聲有色。如果單從銷售業績上作比較,華為2017年的全年營收比風口浪尖上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