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麒麟980|背後的技術剖析(深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月16日晚,華為發布了mate20系列手機,全球科技圈都沸騰了——一是因為這款手機有著強大的性能,被外媒稱為「安卓第一機皇」;二是,研發出這款手機的,居然是一家中國企業!

華為Mate20發布會,圖片來自網絡

華為到底有多牛?我們先來看一組數字:

圖片來自《2018華為專利報告》,文末可下載

2017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

凈利潤為4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

折算一下,相當於每天凈賺1.3億!

6036億是什麼概念?

有人給出了直觀的答案——相當於2個騰訊,4個阿里巴巴,6個小米。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後,除了受益於數字經濟發展背後的龐大ICT市場,華為持續高水準的研發投入也是重要推手。

驚艷:中國芯震撼世界

華為新推出的Mate20系列所採用的麒麟980晶片,歷經36個月研發、投入1000多名高級半導體工藝專家,開發成本至少20億人民幣。

這枚小小的晶片背後,是一個」不拋棄,不放棄「的故事:

2004年,華為建立了手機晶片研發隊伍,開始投入被稱為「無底洞」的晶片研究;

2009年,華為推出了的一款晶片K3,但工藝落後、性能太差,只收穫一片嘲諷;

2012年,第二款晶片K3V2問世,雖然比起K3有了很大進步,但依舊遠遠落後於高通,華為晶片依舊不被看好;

2014年,也是晶片研發團隊成立的十周年,華為發布了6款晶片,終於迎來了晶片領域的突破;

2018年,華為發布全球首款7納米手機處理器麒麟980,同時擁有「六個世界第一」,震驚全球,!

……

當年華為選擇了自主研發晶片,被認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要知道當時大部分國產手機廠商都是直接採購國外晶片,彼時的中國廠商並不具備研製世界水平晶片的能力。

但任正非不這麼認為,並且一干就是14年。

任正非,圖片來自網絡

從當年被萬人詬病的k3到如今的號稱最強晶片的麒麟980,華為用了9年;從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公司到如今的世界巨頭,華為用了20年。

質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國產?

華為自研的麒麟980終於讓國人揚眉吐氣了一番,可是有細心的人發現:號稱「自研」的麒麟980,居然也要向國外繳納專利費!

一是美國高通公司的通訊技術授權,包含4G、CDMA等;

二是向英國 ARM 公司繳納晶片構架專利授權費。

包含了這兩項非自研的技術的麒麟晶片,自然被一些人質疑「偽國產」。

其實,這兩項技術是目前所有手機廠商都不可繞過的專利,僅僅因此否認華為晶片非自研,實在有失公道。

就晶片而言,絕對獨立的研發並不存在。

現在絕大多數移動設備的晶片都基於 ARM 架構,但華為麒麟980在公版架構上進行了修改,在內部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獨立的ISP、基帶設計等等,這些才是華為實力的真正體現。

目前能自主完成手機晶片設計的手機企業,只有華為、三星、蘋果三家,若是算上通訊基帶,能完整設計整個手機SOC的企業只有三星和華為。

一個簡單的比喻:獲得ARM架構就相當於買到一張毛坯房的建築設計圖,而華為要做的,就是基於這個圖紙,刷牆、裝修、布電路、做裝潢、放家具……最後造出一個可直接出售的精裝房。

所以華為的麒麟980到底算不算真正的國產呢?

當然算,麒麟980擁有完全獨立的智慧財產權,而且非常牛逼。

今天,OPPO、小米、VIVO這些國內手機大廠仍然在向高通採購晶片,而華為,靠自研殺出了一條路。

儘管目前華為還需要在晶片上繳納一筆專利費,但比起其他國內手機廠商繳納的數億元專利費,華為要付出的專利授權費非常少,而且其技術積累遠可以覆蓋這一小筆費用,晶片也已經成為華為硬體產品差異化的核心技術。

自主研發是一條漫長的路,只有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失敗,才能看得到成功。

十年磨一劍,或許就是華為晶片研發之路最好的寫照。

布局:發力人工智慧

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時代正在到來,各大廠商都開始在AI晶片領域發力。

英偉達一枝獨秀,英特爾和微軟再度聯手,谷歌開創AI服務模式,阿里成立平頭哥,一大批AI晶片創新企業如寒武紀、地平線等勢頭正猛……面對群雄爭霸的AI晶片市場,華為又有什麼舉動呢?

海思半導體作為華為晶片研發的主力軍,一直是國人的驕傲,雖然麒麟980中依然使用來自寒武紀的NPU晶片,但是從華為的專利申請中我們發現,早在2015年9月,華為就申請了CN105260776A——神經網絡處理器和卷積神經網絡處理器(即NPU):

圖片來自智慧芽資料庫

此基礎上,華為又研發了CN106066783—基於冪次權重量化的神經網絡前向運算硬體結構。

今年7月,華為被曝出「達文西計劃」,要研製應用於自己數據中心的晶片,把AI引入所有產品和服務當中,替代掉對英偉達GPU的依賴。

而在10月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達文西計劃」秘密揭開——華為開始全面發力AI,發布「全棧、全場景」的AI解決方案,搶占人工智慧高地。

如此看來,華為在晶片領域確實有自己的一個版圖。


感嘆:一家在研發上近乎偏執的企業

敢和谷歌、蘋果、微軟、英偉達等世界巨頭叫板,華為的底氣從哪裡來?

在2017年全球研發投入排行榜上,華為是唯一一家排名前十的中國企業,研發投入甚至超過了蘋果。

圖片來自《2018華為專利報告》,文末可下載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是研發支出/營業收入比,儘管營收遠不如蘋果,但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卻超過蘋果,接近五分之一的營收都投入在了研發上。

在這件事情上,華為創造了兩個高度:一個是從創立初期開始就堅持不懈地貫徹著部分銷售收入用於科研開發;另一個就是占比之高,任正非堅持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用於科研開發,這在國內企業已屬非常少見。

圖片來自《2018華為專利報告》,文末可下載

技術創新最直觀的就是專利申請趨勢,一家企業的成功,必然是在技術上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通過華為歷年的專利申請趨勢圖我們可以看到:從2000年開始,華為的專利申請量就處在高速擴張的狀態,2013年後專利量甚至突破8000件。

儘管華為在通訊領域和消費電子產品領域都不是先行者,但它在技術開發上近乎偏執地持續投入,不斷追趕甚至超越了競爭對手,終於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華為。

期待:未來的華為將帶來哪些驚喜


回歸往昔,華為通過注重研發與努力拚搏一步步從一家模仿生產通訊設備的小企業發展成為如今的行業巨擘,不僅僅為自身帶來耀眼的成功,更成為無數中國企業的啟明星。

相比很多國外公司有著天然研發土壤的優勢,中國的產權保護制度並不完善。

中國企業的科創研發環境雖在進步,但仍待提高,而華為給出了一條可以被大很多中國企業複製的成長之路,那就是:深耕研發,投資未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細數能做手機又造晶片的企業 中國有兩家!

手機處理器 國產手機之痛。手機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是晶片。一款手機晶片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手機的性能。千元機也好,旗艦機也罷,沒有一顆優秀的晶片,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我們國家的手機產業,...

5G晶片搶首發 高通與華為火藥味漸濃

去年被華為「首款人工智慧處理器」搶了風頭的高通,這一次決定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了。8月22日晚間,高通正式宣布將推出7納米製程工藝的系統級晶片平台,該平台可與驍龍X50 5G數據機搭配。在其官方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