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芯花了18年沒有讓消費者滿意,而華為麒麟到現在只花了14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國產晶片,大家最為熟悉的肯定是華為麒麟,2004年華為成立海思半導體,2009年推出第一款K3處理器,到如今麒麟980已經足夠能夠和最強的高通扳手腕了,只花了14年時間,這個成績真的是有目共睹。

而其實國產晶片中的另一個品牌龍芯中科有限公司至今已成立了18年,於2000年成立,2002年8月推出第一款龍芯1號,從成立到現在已經18年了,明明比華為麒麟早,為何到目前卻根本不為廣大消費者所熟悉,也很難在市場上見到?

其實這和兩者使用的架構有關,我們知道架構決定生態系統,華為麒麟採用的是公版ARM架構,開發出來就能夠使用安卓系統,即使像最開始的K3,雖然性能不怎麼樣,但生產了,就可以用在安卓手機上了。

而龍芯是電腦領域的晶片,電腦的生態系統是windows,而windows只適用於X86架構,龍芯是自主研發的架構,所以和windows不兼容,使用不了windows,只能使用linux等系統。

而在中國,個人電腦中系統80%以上都是windows,所以使用龍芯的電腦基本上很難走進尋常百姓家。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龍芯最開始的目標也並不是要為普通消費者提供晶片,而是為行業應用提供解決方案,比如金融,交通、政府、部隊等行業領域。

另外實話實說,龍芯處理器的性能並不怎麼樣,以最新的龍芯「龍芯3A2000」「龍芯3B2000」等產品來看,性能也就和10來年前的英特爾處理器的性能差不多,即使裝到電腦上,普通消費都不會買。

所以說中國要研發自己獨產的晶片,其實還是和生態系統有關的,像電腦、手機的晶片,並不只是說研發出來而已,還要和國產系統,國產軟體一同建設才能真正擺脫「缺芯少魂」的困境。

所以大家也看到,目前國產晶片大多在做一些和生態關係並不緊密的晶片研發,比如物聯網晶片,比如單一場景的智能晶片,這樣見效更快,成果更容易看得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直被罵的國產CPU和作業系統現在究竟怎樣

中國擁有世界超算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令人振奮的是其搭載的為國產CPU。但大眾能夠接觸到搭載國產CPU和作業系統的電腦卻少之又少。前不久兆芯對外宣稱自主研發的CPU在性能方面已經可以與國際廠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