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甘沙:如你錯過PC、網際網路,不要再錯過無人駕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什麼技術可以媲美1976年PC和1996年的網際網路?答案是人工智慧。

也是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感召下,2015年年底,吳甘沙毅然放棄了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的職位,投身到人工智慧創業的熱潮中,創辦了馭勢科技(UISEE),出任聯合創始人和CEO。

先驅還是先烈?一字之差代表了企業不同命運。

吳甘沙對此是如何分析和判斷的?馭勢科技的未來如何呢?為此,記者對吳甘沙進行了採訪。

馭勢科技(UISEE)聯合創始人、CEO吳甘沙

「如今,我們每天都在享受PC、網際網路時代技術革命帶來的紅利;未來20年是人工智慧,從深遠程度上甚至會超過PC和網際網路技術革命。

作為理智的人,如果已經錯過了前兩波技術革命,千萬不要錯過人工智慧,這是大趨所勢。

」吳甘沙說。

但是戰術戰略上,還是要選擇一個突破口,選擇一個落腳點,對此,吳甘沙選擇了智能駕駛。

吳甘沙指出:現在讓人倍感困惑的停車、交通擁堵、能源消耗、廢氣排放、交通事故等問題,都可以通過智能駕駛的分享經濟來加以緩解,與此同時,智能駕駛還可以釋放大量生產力,以在路上2.5小時/人/天來進行計算,全中國加起來就是幾十億小時的生產力,與5000~6000年前,古埃及人建設金字塔的時間相當,所以說自動駕駛的社會和商業價值巨大。

「智能駕駛也是一個壁壘非常高的產業,需要非常強的人工智慧、系統工程、汽車電子的能力,需要它們的協同配合。

在過去9個月時間裡,馭勢科技每天都在創造奇蹟,例如已經實現了高速公路100公里時速的輔助駕駛,就像特斯拉一樣,車輛可以自動行駛;在園區、景區,馭勢科技提供無人駕駛車輛,該車輛沒有駕駛員、方向盤、油門,按照固定線路行駛,這就是馭勢科技過去在做的事情。

」 吳甘沙說。

從技術上說,馭勢科技將智能駕駛歸結為3×3距陣。

第一個維度是感知、規劃和控制,類似人的眼睛/耳朵、大腦決策和手/腳配合,對應智能駕駛車輛的攝像頭、雷達、雷射雷達、超聲波、GPS等傳感器感知,定位導航;以及路線規劃決策,車輛控制等,如方向、油門和剎車。

第二個維度是硬體、系統軟體、算法,到HMI,也就是人機接口。

智能駕駛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相當於普通筆記本電腦的100~200倍,需要低延遲、高速率和高可靠的無線連接。

此外,如何使人對自動駕駛產生信任,而不是提心弔膽,這是人機介面要解決的問題。

第三個層面是遠程更新和維護能力,一旦發現漏洞,可以通過網絡遠程更新,然後是車輛檢測、狀況監控。

然後是仿真和測試系統。

智能車輛上路之前,要做很多測試,類似AlphaGo的自我學習,自動駕駛也要在虛擬環境中訓練。

此外,要對智能汽車各個側面展開測試,如今一台奔馳S級轎車測試軟體代碼行數是波音747的16倍。

按照吳甘沙的判斷,自動駕駛市場成熟需要10年時間。

在此之前,生存將是企業首要任務。

為此,馭勢科技將目光瞄準了一些更加簡單的無人駕駛車輛,例如在園區、景區、主題公園、高爾夫球場,短距離、固定路線、專用或者私有道路的自動駕駛車輛,其商業化條件已經成熟。

關於DOIT

DOIT是中國領先的科技新媒體,始於2003年,關注科技與數據經濟,洞察IT走向D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