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安卓,雙系統並重或成華為終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董事長梁華日前在談到鴻蒙系統時表示,「未來華為手機作業系統什麼樣,會基於不同的產品做決策。

鴻蒙將走向何方?

梁華的這番講話,給近期圍繞著鴻蒙展開的激烈討論,又增添了一些話題。

事實上,華為多位高管近幾個月來關於鴻蒙的表態,前後都有些微妙的,這說明華為在目前不穩定的大環境下,對自主作業系統未來究竟應該怎麼走這個問題,還在權衡考量之中。

關於華為鴻蒙作業系統,最早可追溯到今年3月。

彼時,華為消費者業務負責人余承東對外稱,華為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鴻蒙已經成型,有可能在「秋季」面世。

兩個月後,美國方面突然宣布,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列入了「限制交易實體清單」。

根據這個清單的規定,華為將不被允許向包括谷歌、高通、英特爾、微軟在內的美國科技企業購買任何軟、硬體產品和部件。

也就是說,華為從此不但不能買美國公司的晶片,甚至連在手機上安裝安卓作業系統都不行。

美國的禁令一出,業界紛紛擔憂華為也會陷入和當初中興公司一樣的困境。

然而華為隨即宣布了一系列的「備胎轉正」措施,很快就保證了關鍵零部件的供應鏈安全。

在這些「備胎」當中,備受矚目的就有華為自研鴻蒙作業系統。

鴻蒙的橫空出世,讓國內輿論非常振奮。

長期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嚴重缺乏核心技術,在系統級別被跨國巨頭企業們「卡脖子」的現象,令行業人士非常憂慮。

以往我國產業界也曾嘗試過研發和推出自主作業系統,但無論在PC機還是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無不受制於缺乏生態支持、裝機數量太少等因素,最終不了了之。

而鴻蒙這次因美國「制裁」而走上前台,卻讓國人第一次看到了國產作業系統的希望。

到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榮耀品牌手機在國內已經占據近半市場份額,在海外也有每年上億部的銷量,如此龐大的裝機量,足以支撐起一個作業系統。

而美國的限制措施,極有可能讓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的安卓,從而被迫大規模安裝鴻蒙。

這次突如其來的「卡脖子」,反而為自主作業系統的發展壯大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然而就在輿論抱著巨大憧憬,對此進行熱烈討論時,華為高管的說法卻開始出現某些的變化:6月18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表示,鴻蒙系統「並不想替代谷歌」;7月中旬,華為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在公開場合兩次談到:「鴻蒙並不是(專門)為手機設計的系統,將會用到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領域」。

關於鴻蒙作業系統即將搭載的設備,最可信的消息是榮耀智慧屏將成鴻蒙首批搭載設備。

華為選擇以智慧屏作為鴻蒙的試水平台,璽哥認為是個正確的決定。

畢竟,智慧屏這種產品的使用環境較為簡單,只需要幾個APP即可基本囊括所有的使用場景,不容易出現造成大面積影響的故障。

在智慧屏上歷經考驗、實現疊代後,再向手機遷移,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那麼,鴻蒙最終到底將走向何方?

雙系統,華為終端短期內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雖然鴻蒙系統可能很難實現先行手機安裝,而是先從智慧屏試水,但璽哥認為也並不「可惜」。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至少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採取安卓/鴻蒙雙系統並行的漸進式路線,是華為消費者終端的一個必然選擇。

首先必須要肯定的是,長遠而言鴻蒙是華為必推的系統。

儘管當前中美雙方的相關談判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但直到今天為止,華為方面依然無法確定,谷歌在未來是否能保證不對華為「斷供」。

7月30日下午,華為方面在公布2019年上半年財報時表示,華為的產品未來能否繼續使用安卓系統,「取決於美國,而不是取決於華為」。

這說明,把希望寄托在美方的「善意」上是完全靠不住的,華為手機上正式安裝鴻蒙系統,只是早晚的事。

當然,這也並不代表華為就要急於用鴻蒙代替安卓。

畢竟,要說服上億規模的用戶群,去接受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鴻蒙作業系統本身的開發固然不容易,但更艱難的,還在於圍繞這個作業系統建立起一整套生態體系。

這套生態體系必須同時滿足用戶和開發者的需求:對用戶來說,鴻蒙這個作業系統上必須有足夠多的APP應用,能滿足他們所有生活場景的需要;對開發者來說,鴻蒙的安裝使用量必須足夠大,才能形成足夠大的經濟基礎,也才能支撐得起大批開發者,為幾乎每種應用都開發一套鴻蒙系統的版本。

要做到這個地步並不容易,任正非在6月份的訪談中就表示,華為自己的規劃,是通過「兩到三年」時間,逐漸培育起鴻蒙生態體系來。

顯然,即便是按照比較樂觀的預期,改變用戶使用習慣、引導他們轉向鴻蒙也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時間。

在這段過渡時期內,華為保持對安卓系統的支持是必要的。

尤其要考慮到,在歐洲等海外市場,手機用戶高度依賴Facebook、Gmail等應用,鴻蒙想要取代安卓,就必須將生態體系完善到,連Facebook、Gmail等應用,也願意專門開發鴻蒙版本的地步才行。

這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到。

正因為如此,至少在短期內,必須承認安卓仍然是一個比鴻蒙好用的手機作業系統。

雙系統並重將成華為消費者終端的市場策略

既然不可能立即放棄安卓,那麼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在產品中同時搭載安卓、鴻蒙兩種系統,並引導用戶和開發者逐漸向鴻蒙轉移將成為華為消費者終端的重要市場策略。

而且,從鴻蒙的最初設計來看,也早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鴻蒙是一個能兼容安卓的作業系統。

由於優良的兼容性,安裝了鴻蒙系統的手機,完全可以像以往一樣下載和使用安卓系統內的任何應用和APP,消費者完全不需要為使用鴻蒙而改變自己的應用習慣;同時,這也為廣大開發者提供了便利。

他們為安卓系統開發的應用版本,只需做很少的改變,就能以「鴻蒙版」的形式,安裝在鴻蒙系統的手機上。

這將大大節省他們的開發成本、學習成本,也能有效降低開發者對鴻蒙這個新系統的牴觸。

既然鴻蒙OS不能成為華為手機唯一的作業系統,那麼它還有出頭之日嗎?關於這一點,璽哥之前在《有遠見的開發者不應錯過華為鴻蒙,因為它將是IOT時代最強OS》一文中有做分析,鴻蒙絕不是一個單純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為一切智能設備的互聯提供基礎,實現IoT「萬物互聯」,才是華為賦予鴻蒙的使命。

關於鴻蒙系統的未來,任正非指出了2點:首先,鴻蒙系統最大的軟肋在生態系統,華為計劃用至少2到3年時間,初步培育起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而華為將以「依託中國」的龐大市場優勢,逐漸打造出一個「面向全球」的生態。

鴻蒙的目光,早已越過手機。

在這裡,璽哥還想再次重申我的看法,鴻蒙是一個前途無量的作業系統,有遠見的開發者應對其儘早了解,儘快加入以鴻蒙為基礎構建的大生態。

早日融入其中,才能贏得未來。

鴻蒙,不僅是作業系統,更是5G、IOT時代的最強生產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