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三星的「同」與「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過去、現在和未來,華為和三星的拚命程度到底有多少相似之處?

文︱亞亞君

圖︱網絡

近日,歐盟委員會的官網發布了《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其主要是對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家主要企業2017會計年度研發投入進行的調查。

其中,三星以134.37億歐元研發經費居榜首,華為以113億歐元的研發投入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五。

此外,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三星電子的專利申請數量在全球排名第二,華為排第七。

恍惚中,你會發現,關於榜單這件事,哪裡有三星似乎哪裡就有華為。

在半導體領域,各自又是國家級代表企業,那兩者又有怎樣的同與不同呢?

過去

如果按照個人英雄主義來看,華為的早年發展似乎更帶有這樣情節。

畢竟創始人出身不同,任正非出生於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村莊,兄妹七個,其青少年時代在極度貧寒中度過。

而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出生於一個士紳家庭。

故事的開頭非常不起眼,一個有抱負的中年知識分子在1987年,於深圳南油集團一個簡陋的居民樓里創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初始資本金2.1萬元人民幣,3個員工,起初以倒賣交換機設備為營生。

也就是傳說中的「二道販子」。

任正非

「草根」華為,通過代理香港的HAX交換機得到第一桶金。

然而面對魚龍混雜的交換機市場,任正非選擇了自主研發,推出的第一款產品HJD48在價格上優於國外,在質量上優於國內組裝品牌,很快便成為爆款,一年時間的銷售額便突破了一個億,成為華為騰飛的起點。

在華為隨後進攻程控機市場時,面對愛立信、朗訊等大公司的PK,使其迅速陷入困境。

在這種局面下,華為確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戰略。

任正非遊說各地電信局,由華為與電信職工集資成立合資企業。

成功說服17個省市級電信局合資成立了一家名叫莫貝克的公司,後者出資3900萬元,任正非承諾每年給予33%的高額回報。

正是著這種合資模式讓華為逐漸做大。

在1995年,公司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

如果說華為的初期發展,完全是任正非個人情懷的抒發,那三星電子的開頭更具國家使命感。

三星電子在「韓國政府發表將電子工業作為出口戰略型產業的8年基本計劃」的背景下成立,簡單幾個字就是「死磕半導體、時不我待。

」在那個不惜動用日韓建交過程中日本向韓國提供的戰爭賠款發展晶片的時代下,韓國的「政府+大財團」模式讓三星收穫頗豐。

1983年,三星的首個晶片工廠在京畿道器興地區落成,並在投產後很快便開始量產64位晶片。

此時卻遇到了半導體價格史無前例的暴跌,每片價格從4~5美元暴跌至最低時只有25美分。

據第一財經《三星晶片發展史的啟示》中爆料,「當時三星生產64位晶片的成本是1.3美元,這也就意味著,每生產一片晶片,三星需要倒貼1美元。

」這簡直就是玩命耗。

三星投入DRAM,韓國政府全力配合,包括三星在內的「官產學」,一起對4M DRAM進行技術攻關。

該項目持續三年,研發費用達1.1億美元,韓國政府便承擔了57%。

三星半導體的興起不僅承載李秉喆、李健熙兩代企業家的努力,更是賭上了韓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瘋狂投入。

李秉喆

李健熙

兩者起點非常迥異,但公司在做大做強的道路上總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實施「變革」。

前期華為採用的是粗放式模式,這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任正非的直覺和膽識抓住機會。

從採用IPD管理模式開始,華為真正的開始了向現代化企業的轉型,從人治走向法治。

該模式讓華為銷售暴增,卻毛利下滑,新品推出慢,運營低下,產品質量不如對手。

為此,華為從IBM引入幾百位管理專家,5年花費20多億元,深入學習IPD管理模式,並提出了先固化、再消化、後優化的理念,並最終帶領華為走向了世界一流企業。

在20世紀90年代,三星的問題則是各類非相關性業務過多,讓公司出現「大企業病」,運作效率,產品質量都出現問題。

1993年,李健熙發動了三星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變革運動——新經營。

推出了一系列變革計劃,從企業文化開始,三星做的事無巨細。

連《三星人用語》、《知行33訓》這樣的手冊都人手一本。

此外,三星實施的「數字融合革命」也讓其在創新方面,不斷突破。

現在

常人眼裡,三星與華為打的火熱的部分則是手機業務。

去年11月份,IDC發布了關於全球智慧型手機供應商Q3季度的表現,其中三星在同比下降13.4%的情況下依舊排行第一,第二名的華為同比增長32.9%。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智慧型手機整體出貨量的下降,一方面是被華為、小米這樣的中國手機廠商攻城略地。

中商產業研究院去年10月25日發布的《2018年Q3中國手機市場銷售排名》顯示,三星手機銷量為123萬部,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僅為1%

占全球三分之一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中國,顯然已經快沒有三星什麼事了。

2018年最後一天,天津三星通信工廠將停工關閉。

與這不到1%的數據遙相呼應。

三星手機打不進中國市場,與此同時,華為5G設備存在國際化困境。

僅在2018年7月「五眼聯盟」成員國「合謀」以來,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日本、法國等國紛紛出台「封殺令」,因「國家安全」理由禁用華為5G設備與技術。

不過三星手機的困局存在很多自身原因,而華為的5G則更多是國際化糾紛。

當然三星最賺錢的並不是手機業務,從三星業績來看,2018年第三季度營業利潤達到17.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67億元),同比增長20.4%,環比增長17.7%,刷新單季最高紀錄。

與移動業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星電子的電子晶片業務貢獻的盈利大漲44.6%,撐起了三星電子78%的整體營利。

從2017年三星發布的財報來看,三星優良業績半導體部門是分不開的,其中占據84%營收的就是幫助三星打敗英特爾的存儲晶片業務。

2018年年中,華為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業績——實現銷售收入32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同時營業利潤率達到了14%。

官網的數據並沒有提及相關細分業務情況,據2017年華為財報來看,運營商業務實現收入2978億元,同比增長2.5%;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49億元,同比增長35.1%;消費者業務,華為(含榮耀)智慧型手機全年發貨1.53億台,實現銷售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

如果增長勢頭不變,2018年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和運營商業務將會是並駕齊驅的存在。

未來

除了AI,這種稍微規模的企業都會布局之外,華為對5G的布局信心滿滿,去年年底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說到:「儘管遇到外部壓力,華為在商業上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目前,華為已獲得26個5G商用合同,與全球50多個商業夥伴簽署合作協議,5G基站商用發貨數量也已經超過10000個。

三星方面,雖然外界曝出三星計劃內存晶片產量,來應對內存供應過剩的局面。

這一點不像曾經玩出「反周期戰略」的三星,但三星在研發支出上依舊花費很大的手筆,此外,我們還不能忽視背後政府的力量。

據韓聯社報導去年7月份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白雲揆(Paik Un-gyu)視察了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的關鍵半導體生產線。

韓國承諾,在未來10年投資1.5萬億韓圓(13.4億美元),以保持韓國在這一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在經濟寒冬期,已在產業鏈處於成熟地位的三星學會了使用產能調控手段,而華為則依舊義無反顧的加大投入。

而正是這種時期,真正熬過去才能成為行業寡頭。

參考文章:

1.《王者無畏:三星總裁李健熙和他的商業帝國》青雲

2.《打造一流企業文化22策略》史德安

3.《三星晶片發展史的啟示》第一財經

4.《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家史:政府推動巨額投資 三星「死磕」闖出半壁江山》 21世紀經濟報導

5.《全面解讀華為發展歷程:為何全世界都怕它》網易財經

6.《從華為看中國製造業企業如何做大做強》天風證券

《T訪談》往期回顧:

前方高能!!

在這裡你可以邂逅志同道合的朋友

只要你主動

天天都有故事

加小編微信,進組織不迷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