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事件後 看這些美國高科技企業如此曲線入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1月8日,美國高通通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開業,該公司設立於上海自貿區,是高通全球首家晶片測試實體公司。

高通表示,新公司將與半導體封裝和測試服務提供商安靠公司進行合作,開展半導體製造測試業務,高通的驍龍系列晶片、手機射頻晶片等產品都會在新公司進行測試,完成後運往全球各地,交到客戶手中。

11月11日,浪潮集團與美國思科公司共同宣布,二者合資成立的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正式投入運營,合資公司註冊資本1億美元,將致力於提供先進的網絡產品和技術,並在中國網絡人才聚集地投入建設網絡研發中心。

在川普要求美國公司將工廠搬回美國,並將對把工廠設于海外的美國企業徵收潛在關稅的情況下,高通、思科這樣的科技巨頭為何依舊在中國設廠或開設合資公司,浪潮與思科合資又有何用意呢?

高通在中國設廠是為了更好的開拓中國業務

有網友認為,高通在中國開設封測工廠是因為華為海思強勢崛起的結果,因為國內競爭對手的崛起才迫使高通做出將封測工廠設在中國的決定。

這種說法聽起來合乎情理,但仔細思量經不起推敲。

雖然華為海思和高通在手機晶片業務上確實有一定重疊,而且華為海思的麒麟960完全不遜色於高通驍龍820,但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競爭——由於華為麒麟手機晶片僅僅是華為自產自銷,因此並不會對高通的手機晶片業務造成太大衝擊,而在近年來一直試圖進軍中高端手機晶片市場的聯發科才是有可能侵蝕高通手機晶片市場份額的對象。

除此之外,集成電路產業大體上有原材料、設備製造、集成電路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等幾個部分,高通和華為海思重疊的業務僅限於集成電路設計,而高通在華開設的是封測工廠,並不和華為有任何業務重疊,反倒會和長電科技、通富微電的大陸封測廠商存在競爭關係,儘管該封測廠很可能只給高通做封測,並不會和長電科技等大陸封測廠搶單。

因此,將高通在華開設封測工廠的原因歸結華為海思崛起還是比較牽強的。

既然如此,那高通又為何要在中國開設晶片測試實體公司呢?筆者認為,原因在於更好的擴展中國大陸業務。

在2014年,高通營業收入達264.9億美元,凈利潤達79.9億美元,其中總利潤將近一半源自中國市場。

但在發改委發起反壟斷之後,由於新版專利授權協議給了大陸手機廠商更大的自由度,使不少大陸手機廠商未能在短時間與高通達成協議,因而專利費懸空未繳,直接造成高通在2015年第三季度的凈利潤銳減44%。

不過,在和大陸手機廠商談妥了專利授權問題後,情況有所好轉,但2016年高通的利潤和2014年依舊有差距——根據2016財年GAAP數據顯示,高通全年實現營收236億美元,實現凈利潤57億美元。

在付清發改委開出的罰單,並和眾多大陸手機廠商達成新的專利授權協議後,採取更加本土化經營的做法不僅可以換取政治保險,同時還能更好的開拓中國市場——在自貿區設廠不僅擁有靈活的國際貿易結算優勢,還能在稅收上享有優惠,幫助高通降低價格高昂的測試設備和工具的進口成本。

此外,自建封測工程也能幫助高通縮短產品上市周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使高通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

其實,高通在中國積極實施本土化的做法遠不止如此。

在發改委發起反壟斷後,高通就將部分驍龍400系列28nm晶片訂單交給了中芯國際,與此同時,華為則依然選擇台積電來生產麒麟930、麒麟620等28nm晶片。

從中可以看出,高通選擇中芯國際的做法顯然是出於非商業因素。

在去年,高通還攜手中芯國際華為、imec,共同投資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公司,共同開發14nm製造工藝。

此外,高通還與貴州政府合資成立華芯通半導體,目前該合資公司已經完成了人員招聘和隊伍組建工作……由此可見,高通對中國市場非常重視,對落實本土化經營也非常熱衷,在中國開始自己首家封裝測試工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浪潮和思科合資是互取所需

在去年9月西雅圖中美網際網路論壇上,浪潮和思科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之後,在今年11月11日,合資成立的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入運營。

根據浪潮集團與美國思科簽署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和合資公司的章程,其中浪潮占股51%、思科占股49%,而且合資公司將繼續使用「Inspur浪潮」品牌標識。

浪潮是國內出貨量第一的伺服器廠商,而思科是美國網絡設備巨頭,兩者的合資有何深意呢?在斯諾登事件後,思科等國外網絡設備廠商在華業務受到重大影響,而競爭對手,如華為、銳捷網絡等公司業績卻節節攀升。

在中國政府開始加大對本土企業的扶持力度的背景下,完成身份轉換以更好的開拓中國市場已然是當務之急,因此,思科願意與浪潮合資的原因就在於降低政治風險,以獲得中國市場,特別是政府採購的入場券。

那麼一直深耕伺服器業務的浪潮為何會對網絡設備感興趣呢?原因就在於新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浪潮顯然是想抓住以SDN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技術發展的機遇,加大網絡產品技術的研發,以在未來爭奪IT基礎設施、雲計算、大數據市場時占得先機,而這就需要打通伺服器、存儲和網絡設備三個環節,作為老牌伺服器廠商,在伺服器和存儲方面浪潮能夠自己解決,但在網絡設備上,就需要引入外來合作者來學習技術了。

浪潮、華為、聯想、新華三將開始新的角逐

網絡設備市場一直被思科、華為、新華三、Juniper、銳捷網絡等廠商瓜分。

在斯諾登事件後,除了思科與浪潮合資之外,華三與Juniper都完成了身份的轉換。

華三曾經是中國最大的企業業務公司之一,在國內網絡設備市場也是獨占鰲頭,是華為與3COM公司合資成立的公司,華為將華三公司的股份全部出售後,華三公司數易其主,在2010年又被惠普收入帳下。

在斯諾登事件後,華三與思科一樣日子不好過,在此情形下,「賣身」中國公司換取政治庇護是其最好的選擇,於是在2015年,紫光以25億美元收購華三公司51%的股權,獲得華三公司的控股權,在解決了華三完成外資企業向內資控股企業身份轉變之後,國內市場對華三公司將是一片坦途。

出售華三51%股份,對惠普而言,雖然短期內會失去部分利益,但長遠看能長期從中國市場攫取利潤;收購華三51%股份,對紫光來說不僅收穫一隻會生金蛋的雞,更使其擁有了路由器、交換機、網絡安全、伺服器等相關技術。

不同於華三的「賣身」之路和思科的合資之路,Juniper找到了聯想這個貴人,並共同開創了一條合作的道路——聯想和Juniper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始在中國分銷Juniper網絡產品,並以獨立產品或以Juniper網絡產品與聯想產品一起捆綁的形式銷售給客戶,對於Juniper而言,與聯想合作可以打開中國市場。

而對聯想來說,同樣可以彌補在網絡設備上的短板。

相對於與在網絡設備、伺服器和存儲方面都頗有建樹的華為而言,浪潮和聯想雖然有伺服器和存儲業務,但在網絡技術上相對於華為差距甚大,之所以用合資和合作的方式補全網絡設備的短板,不排除想抓住以SDN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技術變革的發展機遇,這對未來布局IT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和數據中心都有很大意義。

華為、新華三在網絡設備市場上也將面臨像浪潮、聯想這樣原本屬於圈子外玩家的挑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搭載驍龍835的windows10 PC上市重擊Intel

PC市場雖然已受到ARM架構處理器的衝擊,不過由於這類PC無法與原有的wintel生態相兼容,因此尚未能動搖Intel在PC市場的根基,如今高通驍龍處理器與完整版windows10結合推出的PC...

5G網絡時代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近日,德國電信發布的一條消息迅速席捲並震驚了整個歐洲:中國華為將正式推出5G網絡!據悉,德國電信正式宣布聯合華為公司推出全球首個5G商用網絡。這也是全球首個推出完整5G網絡技術的政府和企業。

思科和浪潮合資背後的深謀遠慮

11月11日,浪潮與思科合資公司——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並正式投入運營。這是自去年9月西雅圖中美網際網路論壇上,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之後,歷經14個月商談後的最終成果。思科為何選擇與...